江山又雪(3)

“你……”小元子竟然羞红了脸,底气不足地争辩说,“我、我那是替殿下和良娣尝的……没有我小元子,谁知道那些梨是甜是酸啊……”

殿上的宫女偷笑不已。

“良娣——”

多久之后,走了的小元子又悄悄折身回来,他缩在殿门外,低低唤了一声。

殿上的人都各自做各自的活计去了,连贴身伺候的燕来和映雪都出去了。

谢琳琅瞧小元子噘着嘴,神情似有委屈,正待询问,小元子就自己走进来,小声跟她说:“良娣,您能去看看殿下吗?殿下夜里淋了雨,现下有些咳嗽……不是,不是!不是殿下的意思!殿下不让我多嘴说这些的,是我自己想……良娣还记得和殿下初次见面的那一回吗?隔天早上我不是请了御医来搭脉开方子?其实我小元子粗心得很,隔天事一多就给忘了,还是殿下提醒的……我想,殿下对良娣那样上心那样好,您要是能去陪陪殿下,殿下一定很欢喜!”

心思百转千回绕了一绕,谢琳琅的脑海里浮起了夜长生的脸,她迟疑着就点了头。

所谓最利的刃,大概就是主人将她指向谁,她就准而狠地、深深刺进谁的心窝里吧?

第3章

嘉德殿作了太子玄颐的书房,不用外出的时候,他会在这里度过一日里的大半光阴。

秋后的天,若是下过雨,必是阴沉晦暗的。

“燕来,你在这里候着,我自己进去。”

谢琳琅在嘉德殿外转身接过了燕来手里端着的姜汤,她进去之际,玄颐正在作画,像小元子说的那样,他确实在咳嗽,以至于画画停停,略显吃力。

她就那样不声不响站在一旁看了好久,直到玄颐抬起头看见了她,在意外和惑然中,玄颐慢慢放下了刚蘸过墨的画笔:“琳琅?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玄颐觉得小元子的差当得十分不好,正扭头想说他一句,却猛然发现身边空空的,别说小元子了,连楚歌都不知道去了哪里——那个小滑头!

谢琳琅走上前,把姜汤搁在了书案上:“听说太子殿下微染风寒,我熬了碗姜汤,殿下趁热喝吧。”

“咳咳……这,是你熬的?”玄颐咳嗽了几下,抬眼望向她,有些不相信。

“是。”琳琅眸光一定,端起姜汤递过去的时候,又似是不太在意地补充道,“哦,其实很简单的。我是谢家庶出的女儿,以前少不得要自己动手做许多事。”

玄颐颔首,默默接了碗。

不知是不是因为病中倦怠的关系,这一天玄颐也不怎么爱开口说话,于是两个人相对着,便是良久无言,气氛都静至尴尬地步。

琳琅自己在嘉德殿内踱着步子看架子上的书,真无趣,不过都是些通史鉴、地理志、治国方略、圣贤集注之类的,有一个很大的架子上甚至摆满了呈上来的奏疏,嘉德殿明明很大,可给这些故纸堆一塞,却显出拥挤来了。

“当太子已是不易,那做了皇帝岂不累死?”

微微嘀咕的一句逆言,所幸没有人听见。

“琳琅。”

“啊?”

“咳……过来。”

谢琳琅不明其意,疑惑中慢腾腾挪回到玄颐跟前。

盛姜汤的碗已经空在案头,被热气一冲,玄颐的脸色虽然也还憔悴,但毕竟是比先前好看了几许,他的眼睛很亮,像星辰一样藏着光,让谢琳琅不禁想起了夜长生的眼睛,夜长生的眼睛也很亮,只是越到后来,他的目光里就越带着锋利的冷意,也越来越让她感到害怕。

“你会不会做针线活?”

“嗯……什么?”

“我是说,你会不会缝衣服?”

“我……”

“你瞧我这儿,”玄颐不等琳琅说完,就微皱着眉把袖口翻起来给她看,恼起来的样子有几分像新衣被扯坏了的孩童,“也不知怎么弄的,好端端就松了线,破出这么一大道口子,难看死了。”

谢琳琅面上一僵,有种不好的预感。

“小元子!小元子!”

玄颐朝殿外喊了两声。

“嗳,小奴在呢!”小元子应着声儿飞快跑了进来。

“去问问哪个宫女有针线,要——”玄颐低头瞧了瞧衣上的口子,认真分辨了半晌,说,“算了,有浅白色的线就行。”

小元子一迭声飞奔出去,几乎是眨眼工夫就抱来了一只针线篮子,眉眼带笑地将东西放下,再去搬了个软软的羽垫放到书案旁,乐滋滋看了谢琳琅一眼,人却又跑开了。

“琳琅,你还站在那儿做什么?”玄颐一边松着袖口,一边目光示意道,“我解不开这个,你过来看看……对了,这样缝衣服你不顺手吧,那我脱下来……”

“别!”谢琳琅满心为难,但考虑到跟前的已经是个病人,心一软忙按住了他的手腕,“可以的,不脱可以的——”后头的声音却不觉低下去许多,“殿下前番已经禁受了风侵雨淋,如今再受了凉就不好了。”

玄颐微微笑起来,遂欣然安坐,伸展了手臂搭在案上。

“殿下,这本是用银线缝合的。”

谢琳琅的手,是拿惯了刀剑,杀过人取过血的手,虽然先前在谢家学习了一段时日的针线功夫,毕竟不熟络,如今只得硬着头皮上。她下针前盯着袖口散开的银线,还是要很抱希望地探问上一句:“我的手艺到底还是比不上司衣局的女红,只怕是狗尾续貂,将贻笑大方,要不然……”

玄颐撑着下巴,不甚介意:“不妨事。衣服送去司衣局,一来一去就是一日余,我嫌时辰耽误。正巧你来了,随便缝两针就是。”

如果世上真的有后悔药,琳琅会想也不想地就吞下肚去:早知道这样,打死她也不会选到今天来嘉德殿。

女人是一种既奇妙又没有出息的存在,奇妙在于,就算是一个从未拿过针线的姑娘,只要她看过一眼别人做缝补,必然无师自通,而没出息也正体现在这一点上,好像女人生来就该是做这些的,这真叫人气恼!

谢琳琅纠结别扭着,战战兢兢替太子缝好了衣袖,最后不由得大松一口气,只差没在太子面前抬手去擦一把额上的虚汗了。

“唔,还不错。”

玄颐眯着眼睛瞧了瞧针脚,看上去挺满意。

琳琅半刻也不想多待了,她急忙站起身:“殿下,要是没什么事的话……”

“你平常在永寿殿都做些什么?”玄颐兀然问她。

“……赏、赏景。”

“还有呢?”

“……观书。”

“还有呢?”

“……没有了。”

玄颐扶着额角颇是无奈地笑了。

谢琳琅知道太子笑什么,她自己也常觉得日子过得简单苦乏,又快入冬了,花园里的景致渐渐败了,白草枯叶能有什么看头?还有永寿殿上的书,着实是一板一眼的规制,生硬木讷得很,那些《女范》《女思》《列女传》等等,琳琅是一本也看不下来,这观书一条,纯粹是信口胡言的。

“眼瞧着天气冷得快,往后就不适宜外出了,久在永寿殿里待着也是烦腻,我挑几册书予你解闷可好?”

琳琅也不答话,玄颐就含了笑起身,走到小书格那边去了,过了片刻,拿来了几册书,琳琅接在手里,垂眼大略看看,是一册山水游记与两册诗词——也好,总归不是那些陈词说教了。

隔了几日,太子大好了,想到去永寿殿看他的良娣。

彼时,谢琳琅正撑着脸坐在榻上看书,燕来和映雪丫头坐在一旁矮凳上专研花样,主仆三人各有所忙,玄颐没让内侍通传,水晶帘外的宫女慌张行了礼,也不敢发出声音。

燕来与映雪细声说了一通话,两个人娇笑一阵,最后由燕来拿了绷框绷住的帕子去给榻上的人看:“良娣,您看,这树月桂绣得怎样?”

谢琳琅转头看了看,眼睛很快弯成了一双半月:“好看极了,像真的一样。”

两个丫头听了,自然是欢欣闹热,互相攀着臂,争囔着接下去还该绣上些什么。

太子玄颐隔在帘外看到这一幕,回想起前几日嘉德殿上谢琳琅缝衣服时生疏的手法,心知她不精此道,此时溢美之词必然多半是推诿,于此,便禁不住轻笑出声。

“太子殿下!”

注意到帘外站着的是谁,嬉闹的宫女顿时安静下来,一人连忙出去斟茶,一人忙把手间的东西收拾了,玄颐装作未见,并不很有兴趣去看她们到底绣了何样的图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