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及良时+番外(121)

作者:初云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好,”圣上温声道:“怜怜看着办就是。”

过了年关之后,姚轩便去找姚望,打算在二月的时候,将张氏病故的消息传出去,了结此事。

张氏与姚望做了多年夫妻,说姚望对她没感情是假的,但是再深的感情,在利益面前也得让路。

长子做了霸陵长官,次子再过些时候也会下场科举,更不必说做了皇后的长女,与那位拥有无限希望的小太子。

只要姚望脑袋正常,就知道该怎么选。

这种时候,所谓的深情厚谊以及另外几个儿女的哀怨,在他心里边,统统一文不值。

正月的时候姚家全是喜气,既有外孙新建太子,又有长媳柳彤云有孕,姚望也不希望这个时候爆出张氏病故来,惹人晦气,同姚轩商议之后,便打算将日子定在二月里。

哪知道他们想的是好,还没等到二月呢,葛家却有人登门,暗示着提起结亲之事。

想叫姚昭娶的,还是出身嫡系的家主嫡女。

葛家同萧家结盟多年,一直互为援助,众人虽见萧循娶二公主之事,却也不知贤妃在其中的角色与原委,难免摸不着头脑,所以姚家人一听葛家有意结亲,不管是姚望还是姚轩,都一齐愣住了。

“事情牵扯的太大,不好贸然定下,”姚轩同姚望商量:“再过几日,彤云入宫请见时,问一问娘娘意思吧。”

“事关重大,自当谨慎些。”姚望说不出二话来。

二月初的时候,长安各家的秀女便依次入宫,领了牌子,跟着主事嬷嬷,到了东头的明淑殿去学规矩,也叫嬷嬷们观望她们品性才德。

又再过几日,宗室的适婚郡主县主们,便依次入宫,给皇后请安了。

柳彤云进内殿的时候,锦书正同九江王家的两个郡主说话。

王府里长大的姑娘,嘴巴甜,人也机灵,姐妹俩百灵鸟一样一唱一和,说的锦书笑意盈面。

“你来的倒是巧,正好碰上两个妹妹了,也来劝上一句,”锦书示意红叶看座,笑着同她道:“这两个都要嫁人了,只被我说了几句,就一起脸红起来了,怎么着,嫁过去之后,婆家人还能吃了你们不成?”

大周制,只有王爷的嫡女才能有郡主封号,能有封号便只有嫡长女一个。

可是九江王运道好,四十五岁生辰那日,王妃竟为他生下一双女儿,虽不是儿子,可是既为双胎,又是相同生辰,却也爱若掌上明珠。

这还是皇族里头一对儿双胞胎,圣上也觉得奇妙,所以在这双女孩儿出生之后,便破例一道赐了封号,长者为丹凤,后者为丹阳,都是寓意极好的。

两个郡主今年也十五了,便要一道指婚,九江王妃是柳彤云生母的胞妹,说起来,二位郡主也要叫她一声表姐的。

“我们亲近娘娘,才将心里话说出来,您怎么反倒笑话。”丹阳脸红道。

“都是这样过来的,”柳彤云笑道:“等嫁过去之后,就什么都好了。”

几个人笑语盈盈的说了会儿话,二位郡主便起身告辞,留出空间来叫皇后同娘家弟媳说话,柳彤云这才将前几日葛家来访之事说了,等着锦书拿主意。

“还真叫他猜中了,”锦书想起圣上说的,不由摇头,向她道:“回去告诉阿轩和父亲,葛家和萧家已经闹翻,这次结亲,也应是真心实意的。至于到底要不要结亲,就叫他们自己拿主意吧——记得问过阿昭的意思,倘若他不愿意,也别勉强他。”

“嗳,”柳彤云应了一声,犹豫道:“那张氏那儿……”

“这倒是个麻烦。”锦书蹙眉道:“葛家的姑娘,似乎比阿昭还要小一岁?”

“是,”柳彤云道:“夫君和公公的意思是,张氏始终是姚家主母,虽是二叔继母,但倘若去了,也要守孝一年,还是尽快宣布病逝为好。”

也是,情面上总要过得去。

这个张氏,活着的时候不叫人省心,死了也叫人膈应。

“按他们的意思来吧,”锦书揉了揉额头,道:“记得将消息瞒住,不该知道的别叫人知道。”

这说的,显然就是姚盛兄妹几人了。

柳彤云轻轻应了。

“你也快两个月了,身子可还好吗?”锦书扫一眼她还没凸起的肚子,温声道:“好在这会儿天气冷,倘若再热些,人更没有胃口。”

“都好,”柳彤云温柔一笑,有些羞赧:“只是晨起时有些难受,用点东西便成了。”

“前几个月正是要仔细的时候,阿轩这会儿又忙,你一个人更要仔细些,”锦书想了想,又问:“有没有问你母亲要几个老道的嬷嬷过去?要是没有,我便给你两个。”

“要了的,”柳彤云感激的笑道:“前几日母亲去看我,留了人的。”

“那就好,”锦书宽心道:“嬷嬷上了年岁,经验也足,你多听着就是了。”

柳彤云含笑应了。

如此过了几日,天气便渐渐暖和起来了。

承熙在屋子里待不住,闹着要出去玩儿,锦书拗不过他,再想着该去大公主那边儿看看,便抱着他往梁昭仪那儿去了。

梁昭仪是最早侍奉圣上的几个宫妃,到了这会儿,也没了争宠的心思,加上锦书对大公主展现出的善意,倒是同她结盟,也能亲近的说几句话。

承熙还不会爬,正能靠着东西坐住,这会儿便在暖炕上,小大人一样的听她们说话,锦书时不时的逗逗他,倒也有趣。

如此说了小半个时辰,还没等她告辞,宫外便有人送消息过来。

姚家与葛家,正式结亲了。

第83章 舅舅

本站 ,最快更新嬿婉及良时最新章节!

“当断则断, 葛家果然决绝。”

圣上一听这消息便笑了, 随即示意宁海总管拟旨:“朕也算是为他们做一回媒,降旨赐婚,添些喜气吧。”

长安不过巴掌大的地方,一旦有了消息,尤其是牵涉到那几个名门望族的消息, 往往都会如同生了翅膀一般, 传的飞快。

贤妃听人说这事儿时, 正在对镜梳妆,恨恨将玉梳拍在桌上, 竟一截为二, 但凡葛氏在她面前,想来都少不了一通怒骂。

她人在宫中, 心有余而力不足, 萧鉴却是怒火难抑,径直往葛氏院子里去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阴着脸道:“拿这来表示不满?你知不知道,这对萧家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啊, ”葛氏也没起身,坐在暖炕上喝茶, 笑吟吟道:“意味着葛家离开萧家, 登上了姚家的船,咱们分道扬镳了。”

“蠢货!”萧鉴怒道:“你只想着泄一时之气,却不想想之后!”

看一眼葛氏云淡风轻的脸, 他恨声道:“萧家的船沉了,对你有什么好处?你别忘了,你和阿循都在这上头,真出了事儿,一个都跑不了!”

“跑不了就跑不了,也别带起葛家一串好的多,”葛氏淡淡道:“我没给娘家增光添彩,可是也不想给他们抹黑,皇太子已立,萧鉴,你还在痴心妄想些什么呢。”

这句话戳中了萧鉴内心深处未曾愈合的伤口,撕开了一个鲜血淋漓的口子,几乎叫他难以呼吸。

盯着葛氏看了一会儿,他冷笑道:“看来,我们没什么好说的了。”

葛氏噗嗤一笑:“你不会才想明白这一点吧?”

萧鉴脸色冷凝,也不说话,转身离去。

“嬷嬷,”葛氏嗤笑一声,扭头去看身后的奶娘:“阿循身边有两个侍女,人也温柔体贴,从小就跟着他,抬了做通房吧。”

“夫人,二公主还没嫁过来呢,是不是不太好?”那嬷嬷犹豫道。

“只是做通房,也不上台面,又不是做妾,有什么不太好的。”

葛氏端起茶喝了一口,似笑非笑道:“静仪长公主嫁到陈家之前,陈阳身边不也有几个吗,饶是圣上胞妹,人家也只是遣散罢了,二公主总不能比嫡出姑姑还要贵气,非要打杀了她们吧。”

“嗳,”那嬷嬷应了一声:“奴婢待会儿就去吩咐。”

“刘氏呢,叫她过来伺候,”葛氏懒洋洋的笑,吩咐一边的侍女:“库房里还有几匹明光缎,全都拿去给淑燕裁衣裳,她过几日要进宫去,穿的素简了,也不好看——以后有什么好的首饰缎子,也先尽着她挑。”

夫人不是不喜欢刘氏吗,怎么还这样为刘氏的女儿着想。

上一篇:温香软玉下一篇:前任当丞相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