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她直播的热度,盛天TV的策划部和公关部联手买了热搜,甚至还在推特和脸书上面买了不少热度。
微博热搜第一条:#击败48名全球职业选手吃鸡#
紧接着第二条就是:#茗涵,吃鸡#
从国内的电竞圈活到国外的电竞圈只用了一夜,第二天,其他行业也被茗涵的热度所影响。
各大高校都拿茗涵当成要好好学习的例子,为了让学生们好好学习,成功编出了一套说辞。
学校老师们:
“网上那个直播的你们看了吗?知道人家为什么游戏玩得这么好吗?”
“你连英语都没学好,数学公式都记不住,你游戏能玩得好吗?”
“同学们,好好学习吧!学习没坏处,还能让你们游戏玩得更好!”
“所以,下节体育课改成数学,大家没意见吧?”
联合学校一起给学生们灌输学习重要的思想,外面的辅导机构也想到了售卖课程的一套话术。
辅导班老师:
“茗涵知道吗?那个玩游戏的,她就是报了我们辅导班的数学课,才能学得这么好。”
“她英语口语是我们汤米老师亲传的,不信你试听两节?”
“有没有注意她昨天用到了欧米伽?就是咱们辅导班的名字呀,她可是我们辅导班最得意的学生了。”
一场游戏,直接让茗涵成为了最火的人。
凡是提到学霸、游戏大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茗涵。
原本在学校就是口口相传的风云人物,这下,更是连学校做菜的大妈都记得了她的名字。
不少人都说,她既会打游戏、学习又好,这辈子真是值了!
快要一模考试了,学校放学的时间越来越早,为的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我复习。
之前放学,茗涵都会和季渊冉他们去网吧玩会游戏。
但现在,只要去网吧玩,外面就会有一堆人围着她,总是被要签名、要合照还有更过分地想掏钱找她带上分。
茗涵拒绝的多了,也累了,索性回家了玩,反正有微信有Q|Q什么的开黑也方便的多。
推开家门,今天家里的气氛和平常有点不太一样,胡玉琴并没有做游戏人物的刺绣,而是坐在客厅看电视。
把书包放在客厅的沙发上,茗涵正要回屋,突然被叫住。
胡玉琴:“回屋怎么不拿包?”
茗涵:“我玩会游戏,一会再看书。”
胡玉琴面无表情道:“今天不准玩游戏,以后也不准玩游戏。”
茗涵:???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准。”
第140章
这两天,胡玉琴对自己玩游戏的态度似乎有了变化。
之前每次回家,她都是让自己玩一会游戏再开始学习,从来不会像今天这样,不仅不许今天玩游戏,以后也不再允许。
茗涵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
她知道母亲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所以在等着胡玉琴的解释。
茗楠还没有回来,只有母女两个人的客厅持续着低气压。
从茶几上拿起两只本子,封皮印着一片风景和红色的大字条幅,一本只有几页,里面密密麻麻印满了蝇头小字。
是大学的招生宣传手册。
翻开其中一页,有几行内容被胡玉琴用红笔圈了出来:“几个学校已经开始进行自主招生,最近好好准备,等过年,咱们去学校考试。”
“自主招生?”
茗涵拿过胡玉琴手里的那些宣传手册,因为是单独邮寄的内容,上面的专业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自主招生是高考的一种方式,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去学校进行笔试和面试,通过后会得到高考的相应降分政策。
十分?二十分?
不管到底能降多少分,起码能减少一些高考的压力。
胡玉琴是国家级的历史学家,茗涵又是前段时间因为游戏火出圈的学霸,所以各大高校都向她投来了橄榄枝。
普通985高校的自主招生已经入不了胡玉琴的眼,她手里的这几份宣传册,都是全国前五水平。
北师大的地理科学专业,北大的历史学专业,还有南大的考古学,都是教育水平最顶尖的院校专业。
茗楠就职于国家,胡玉琴病退前也是国家的骨干,而他们的女儿,自然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可是……这些都不是茗涵喜欢的专业。
为了让自己的文科成绩上来,茗涵已经努力了一个学期。
以为这一个学期的时间可以让自己喜欢上政史地,喜欢上文科的知识,但当她努力过后才知道自己真的做不到。
她没办法想象,自己以后读一个文科专业会是什么样。
起码,在此之前没有想象过。
茗涵:“必须要去吗?我觉得我高考照样可以考上这些学校。”
胡玉琴拉着她的手,苦口婆心道:“那你知道这些专业有多热门?有多少人争着抢着报这些专业吗?”
每年的自主招生都是学校发布通知,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申请。
今年,是看在胡玉琴为国家的付出、茗楠在研究所的兢兢业业,还有茗涵炙手可热的人气,才会提前把这些宣传册寄来。
见茗涵还在执拗,胡玉琴随意翻开一本手册,指着圈画出那个专业的招生计划,“看,今年学校录50人,但这个历史学,今年咱们省只录3个人,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还是要挤破头的。小时候,你不是一直想念历史学吗?”
“我……”茗涵喉咙哽了一下。
她很想告诉她自己不是她曾经的女儿,很想告诉她自己其实对文科的专业恨之入骨,很想告诉她自己是从另一个平行世界来的。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些不理智的话她还是全部给咽到肚子里。
摩挲着茗涵的手,胡玉琴收起了刚才的严肃,说:“考试之前就不要玩游戏了,考完试你随便玩妈都不会管你。”
三月初开始自主招生的报名和考试,现在一月才刚刚开始。
两个月,还要坚持两个月。
拿起沙发上的书包,里面七本书的重量已经让她不堪重负。没有数据计算的放松,还有游戏的娱乐,这两个月怎么熬得过去?
原本以为就算重来一次也可以活得精彩,现在看来,好像是自己想错了。
这一世,注定不会再和理科的知识有联系。
——
茗涵听了母亲的话,整整一个月都没有玩游戏。
直到结束第一次模拟考试,连消消乐都没有玩过一局。
每天都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之间打转,除了偶尔看一眼手机的时间外,其他的时间,手机都放在李闻那。
她担心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定,所以需要李闻来监督自己。
没了游戏的维系,茗涵和鸡头他们的联系少了很多,却和季渊冉经常见面。
抱着厚厚的一摞书坐在茗涵对面,季渊冉嘴里咬着一根红笔:“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要不要我去机场接你?”
考完试,征城一中的课业并没有减少。
在中小学开始放寒假时,征城一中已经排好了高三加课的复习课表。
年前要在学校集中复习半个月,才会给学生七天的假期。
其他人在学校,唯独茗涵请了半个月的假,要去首都的几所大学观摩,顺便挑一所学校参加他们的冬令营。
胡玉琴已经替茗涵挑好了学校和专业:北大的历史系。
这次去,就是提前为了自主招生准备,重要的考点和细节,胡玉琴在北大的好友都会在冬令营时透露给茗涵一些。
茗涵摇摇头:“不用了,还是等我回来吧。”
季渊冉没有因为茗涵的拒绝气馁,反而振作精神,说:“那你要在北大等着我,等我到了北大,你就要答应当我的女朋友了。”
季渊冉能够理解她母亲的想法,也正是胡玉琴对茗涵的要求,才让他也定下了自己的目标院校。
季渊冉:“我肯定能考上,你相信我。”
北大哪是说上就上的?
更何况季渊冉还几乎是从零基础开始准备,她曾经根据遗忘曲线和他目前的状态进行估测,未来的高考分数最多在556-581之间。
但这个分数,顶多只能上一个普通的985院校。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茗涵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的眼睛:“好啊,那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