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406)

作者: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过,顾诚玉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叶知秋是寒门子弟,毫无根基,那些人当然是紧着背景雄厚的人照顾了。像叶知秋这样没背景的,被上头遗忘了,恐怕也没人会多此一举,上前指点。

再说,那夏清不是对他看不顺眼吗?也许是他露了什么口风,让底下的人对他们特殊关照了,也是有可能的。

“再等几日看看吧!这几日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正好之前要考试,咱们都没好好休息,趁着这段时日彻底放松放松。张大人是个正直的人,不会任由这种事发生的。”

其实顾诚玉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没底。这次入翰林院的庶吉士可有二三十人左右,张亥哪里管得过来,还不是交给下面的官员来安排?

当然,也不可能一直没人管你,其实就是晚一些罢了!只是这里头的道道多得很,他现在也才刚进翰林院,自己的事还没解决,暂时也想不到帮叶知秋的方法。

“希望如此吧!若是张大人能指定一个前辈带着我学习,那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叶知秋感慨了一声,其实他哪里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还不是因为他没根基又没银子吗?那些老翰林为什么做了数十年也只能呆在翰林,入不了内阁,且谋不到一个好缺,还不是因为没人提拔?

想要人提拔赏识,一要家世过硬,二要有银钱打点。有了这两点,就算你庸碌无为,也能在官场上走得远些。

“那些老资历的,你可有观察过,有哪个人品过得去,且做事很少出错的?”顾诚玉觉得若是要找老翰林求教,应该就要找这种人。

人品自然得排在第一,否则被别人背后捅一刀子都有可能。而那保持不出错或者很少出错,就是能力的问题了。有些人看着十分平庸,做事也只求无过错,但是这样的人恰恰就适合相处和求教。

能数十年如一日不犯错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的。他们不能升职的原因可能是胸无大志,只想熬资历,混到老死。又或者是无人脉,也可能是受到打压等种种原因。

不管是哪一种,只要能跟在身后学习三年,必定受益匪浅。

“啊?我才刚进翰林几日,对那些人还不熟悉呢!”叶知秋不明白顾诚玉为何突然这么问。

“那你就用点心仔细观察,这样的人肯定有。你若是能跟在他身边学习,总能得些好处的。”顾诚玉言尽于此,这就要看如何处理同僚之间的关系了。

叶知秋不是那等喜欢钻营之人,甚至于见到陌生人,还有些腼腆。

可顾诚玉不能点的太明了,叶知秋如今也十六了,这个年纪在古代已经能娶妻生子了,他不能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能点到为止算是最好的,再说叶知秋也不是那等愚笨之人,在官场待久了,总能改变其原来的性子。

顾诚玉这么一说,叶知秋就恍然大悟起来。他将目光放在眼前的小方桌上,心中正在思量以后该怎么处理这些事儿。

马车按照往日的轨迹到了宫门前,顾诚玉将还在思索的叶知秋叫下了马车,两人朝着翰林院走去。

“任大人,你来得可真早啊!”顾诚玉见任阁来得这般早,还有些惊讶。

任阁的家离得皇宫有些远,都在南城的边缘了,因此每日都是他们四人里最后一个到的。

“今日张大人要我去帮着整理实录,那自然是要早些的。”任阁笑着和顾诚玉打了招呼,并回道。

顾诚玉面无异色,且催促着任阁快些去,莫要让张大人等急了。整个翰林院的人都知道张亥是工作狂人,这会儿肯定是来了的。

任阁笑了笑,在桌上拿了一叠纸,就向外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思量顾诚玉这个人。通过这几日的观察下来,他发现顾诚玉的性子并不浮躁,且很能沉得住气。

办事牢不牢靠他不知道,只发现顾诚玉每日纠错的书籍,都没有遗漏,这是他后来特地拿了来看过的。

第385章 虎视眈眈(修)

总之,这个顾诚玉可不像是别人说的,喜欢投机取巧,相反他做事还算稳重,心中自有成算。其实他倒是很欣赏这样的人,能脚踏实地做事,却又不拘泥于形式,他觉得这样灵活机变的人才能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

顾诚玉自任阁走后,沉思了片刻。这个任阁似乎很受张亥的重用,隔三差五的将他叫去帮忙整理记载皇帝的言行和实录。

若只分摊下来掌修和记载,那倒是翰林院修撰的分内之事。可若是全部编撰完,再由他负责整理全部,或查漏补缺,那就是很重要的活计了。这样的人不仅要学识丰富,还要心细如发,而任阁恰恰好就是这样的人。

来了这么多天,顾诚玉已经大致了解了这几人的品行。刘宗翰是个圆滑的人,但是此人却没多大能力,且还十分好脸面。顾诚玉觉得能坐稳这个位子,他的嘴皮子起了不少功效。

任阁自不必说,能被张亥看重,办事能力毋庸置疑,且与同僚和上峰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对他这个新来的,表面看起来也是十分照顾。虽然没有帮到实处,但是却看起来十分热情,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小事上,还是会帮忙提点的。

顾诚玉才刚来几日,能在细微处得到他提点也算不错了。这里是官场,没什么关系,别人可不会尽职尽责地帮你。

至于江克难,顾诚玉发现他做事非常认真,才干也是有的。但是他喜欢闷头做事,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吃亏。这世上千里马少,伯乐更少,你不好好表现,一个翰林院这么多人,光是修撰就有七个,什么时候才能爬上去?

就算张亥这人知人善用,那也得好长时日才能注意到你不是?这中间的时日都浪费了。

顾诚玉他们是从六品,上头还有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讲与侍读,更有从五品的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这些人压在上头,纵使你再有能力,不会钻营,那也只是为别人做嫁衣。

说到侍讲学士,顾诚玉倒是认识方淮,只可惜来了翰林院多日,他还未曾拜见。因为方淮已经请了探亲假,回乡看望父母去了。其他的上峰,他已经一一拜过,对他这个新科状元都不甚热情。

顾诚玉当然能想到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与首辅夏清有些不睦。但是,在之前皇上好似对他又有些看重,所以这些人在观望。

若是再等一段时日,皇上还没有想起他,说不定到那时候就不是不甚热情了,而是冷眼相待,或者为难与他,以此来讨好夏清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探亲假,顾诚玉就想到了爹娘。凡是新晋的进士成了京官,必须马上就任。至于探亲假,那就要申请了,顾诚玉已经递交了申请。可是申请的人太多,想必还要等安排。

父母住得远的,隔三年有一次探亲假,特定为三十日,行程除外。住得稍近一些的,五年一次,去除行程的日子,有十五日假期。不得不说,这假期可真少,且还三五年回一次。

像顾诚玉这样的,勉强能算远的,可以三年回一次。当然,他现在申请探亲假是因为新晋官员允许有一次探亲假。

你想啊!你都考上进士了,却不容许你回乡,那得是多憋屈,那不就相当于锦衣夜行吗?那肯定不成,得让你风风光光地回一次乡,这就是荣归故里。

就在顾诚玉神思不属的时候,江克难与刘宗翰已经来了。

“瑾瑜来得真早。”刘宗翰见顾诚玉已经到了,连忙打招呼。

而江克难则是朝着顾诚玉点了点头,算作是打招呼。顾诚玉回他一笑,并主动出声问好。

“我来得可不算早了。”顾诚玉想到了任阁,这才说了这么一句。

“哦?难道束之他已经到了?那看来是咱们来晚了。”刘宗翰说着,眼中的精光一闪而过。

束之是任阁的表字,原意可能是他的老师希望他能约束自己,谨言慎行。可是顾诚玉总能联想到他的名字,结合起来,就是束之高阁。这样想,这个表字的寓意就不那么美好了,也知不知道他的老师当时有没有注意到。

不过,这就和顾诚玉没关系了,他一般不叫任阁的表字。可能任阁也发现了,在外人面前,不常介绍自己的表字,熟人也不会这么叫他。

“束之可是去了张大人处?”这个不难猜,这几日任阁常往张大人处行走。

上一篇:王的女人下一篇:给反派大佬冲喜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