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家当然不傻啊!这家客栈的上房和中房也就比别家贵一些罢了!可是那上房不便宜,听说住上一晚就要五两银子呢!”
一边说着,他砸吧砸吧着嘴,肯定心里也羡慕得很。
“什么?住一晚要五两银子?怎么这么贵?”叶知秋也凑了上来,一听上房住一晚要五两银子,觉得这是多么不可思议。
“五两银子是多,可是富贵人家多得是,人家不差这点银子。再说,这不是还有机会,可以不用银子也能住吗?”学子越说越起劲儿,这几个外乡人肯定没听说过群英楼。
“连下房的题目都这么难,那上房不是更难?”叶知秋感慨道。
“你们还不知道吧?每年来参加春闱的学子也都想住这里呢!群英楼可是有三个状元住过呢!”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了一阵阵的高呼,“真的过了?可真是好运啊!”
顾诚玉这边的目光也被那边吸引了去,只见一个学子已经跟着客栈的小儿上了二楼。
“不跟你们说了,我也要去试试!”这考生见又有人过了,赶忙去排起了队。
“你们以为这么好过?知道那人是谁吗?”其中一个学子对着旁边一众羡慕的学子问道。
“倒要叫兄台解惑?那人很厉害吗?”学子甲连忙捧场。
“那可是咱们江南小有名气的才子,叫孟萧。以人家的才学,对对子当然能轻松过!”这说话的学子想来是江南的,对这孟萧颇为推崇。
“他这样的算小有名气,那还有更厉害的?”
“那当然,最有才学的还要属江南三大才子了,只是人家到现在还没来,不然咱们兴许还能欣赏到人家的佳作。”
顾诚玉闻言,倒是起了些兴趣,有机会还要见识一下这江南三大才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这人这么推崇,那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既然人群散开,排起了长队,那顾诚玉应该能看到挂着的题目了。
从右边开始看起,只见这两题是个对联的上联,只要写下联即可。虽然要求简单,可是那上联不简单啊!
第一副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第二幅的上联是“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
看起来第一副较容易些,中间的断句少,不过两副上联都有数字。对对联讲究的是形式工整,断句一致,词性相对,语义相关。要想对得好,还要仄起平落,平仄相合。
这两个上联难对的是中间的数字,要对仗工整不容易,也难怪通过的人少了。顾诚玉望着对联思索了一番,心中有了答案,不过他对下房可没兴趣。
再看向中间挂着的题目,这确是两个谜题,只要猜中答案即可,顾诚玉觉得有些意思。
第一题是“两国打仗,兵强马壮。马不吃草,兵不征粮”打一物。
顾诚玉有些疑惑,这个不难啊!再看下一个“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
咦?这首诗就难了,并没有说谜底是什么类型,就有些难猜了。
顾诚玉摸着下巴思索了一番,想来想去,有一个答案倒是有些符合,想了想,应该就是这个答案。
看完了两边的,他准备去左边看看,到这会儿,他感觉有点难度了,对左边的题目也有些期待起来。
“诚玉!怎么样?想到答案了吗?”叶知秋见顾诚玉又要移到左边去,忙拉住顾诚玉,那两个对子,他也不是对不出,只是自觉对得有些不工整,因此他还想琢磨琢磨。
顾诚玉的学识比他好,没准这会儿已经对出了对联了。至于旁边的谜题,他去看了,觉得有些困难。
顾诚玉笑着摇头道:“不急,再看看这边!咱也去涨涨见识。”
叶知秋一看,就知道顾诚玉肯定至少答出了一种,那他也不用担心了,只是不知孙师兄有没有答出来。他看了眼人群,在角落里看到了孙贤。孙贤此刻还在闷头思考,并没有看这边。
顾诚玉踱步至左边,看着挂在上面的题目。只见上面只有一道题,就是作诗一首,要求是包含一年四季的诗作,在格式上却没什么限制。
虽然难,可是想想还是能做出来的,只是要得第一名,那他就得花上一番功夫了。
“诚玉!那两副对联我倒是对出来了,只是还有些不工整,你呢?我再琢磨一下,就上去写答案。”这时,孙贤从那边走了过来,问起了顾诚玉。
第121章 都答出来了
要是顾诚玉也对了出来,那他们三人就可以不花钱住客栈,虽然只是下房,可出门在外也用不着讲究不是?
孙贤刚才就问过小二,下房是三人住一间,他们是三个人正好。至于茗墨和茗砚,那就只能花银子了,这样一来就只要花一份银子,还是省了的。
“你要是也答出来了,那咱们就去试试?只可惜每个人只能答一次,小厮或随从还不能参与。”孙贤语气颇为遗憾。
顾诚玉扫了一眼旁边,见不知是什么时候起,边上已经站了几个小二,其中一个还看向了他们这边。顾诚玉瞬间明白过来,那些人是客栈里特意安排的,为的是防止学子对答案。
其实学子们基本上不屑这么做,这和作弊无异,若是让人知道,那就是颜面扫地的事儿。读书人可以承认学问不如人,却绝不会自毁名誉。
他低头沉思了一瞬间,对那首诗有了些大概的思路,只是还需要润色一番。
顾诚玉是偏向于上房的,免费的不住,不是傻子?可是孙贤他们住在下房,他一个人住上房也不好,他也在犹豫。
“我倒是都答出来了,我还要再想想,你们快去排队吧!”顾诚玉还是选择静观其变,要是孙贤他们都过了,那他就选择下等房。
对于叶知秋他们,顾诚玉还是有些自信的,保底一副,肯定不会错。
“什么?你都答出来了?”叶知秋震惊地看着顾诚玉,难道他已经被顾诚玉远远抛在身后了吗?他们之间怎么可能差这么多?
几人正在讨论,旁边却有几个学子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哼!真是大言不惭!我们这么多学子,连一副对联都还没想出来,你却说你全部答出来了,怎么可能?”
其中学子乙听了顾诚玉的话,气愤异常,忍不住讽刺了顾诚玉一句。
“什么?居然有人全都答出来了?这是真的吗?我不相信。”学子丙也坚决不肯信,这不可能!这些题目是未时初才挂出来的,他们很早就到了,并没有看到顾诚玉他们,证明他们是后来的。
那也就这么会儿功夫,他说他全都答出来了?糊弄鬼呢?
孙贤最先忍不住,他相信顾诚玉的学识,也相信顾诚玉不会信口开河。
“你们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有人还真会信口开河,这里是天子脚下,可不是你的家乡。不要以为在自家乡野之地,得了些成绩,就来京城卖弄。大话还是莫要多说,小心闪了舌头!”
学子丙看了说话的孙贤,孙贤说的官话里夹杂着些许口音,听声儿应该是北地的。北地的秀才可比不上江南的,江南的考题比北地难多了。来了这京城,就应该叫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博学多才。
顾诚玉原是没想到一句话惹了众怒,这事儿因他而起,倒叫孙大哥受了委屈。他看了这位学子,脸色微沉,可以不相信,但是也没必要污蔑人吧?再说还看不起乡下人?
随后顾诚玉扬起了嘴角,既然他来找虐,那他今日狂妄一次又如何?
“这位兄台刚才的话,不免以偏概全。我们虽出自乡野之地,可不代表没有真才实学,难道兄台看不起出生乡野之人?”
来京城住客栈的人都不是京城本地的,出生乡野的多得是,这学子一句话可不就得罪了不少人?
听了这番话,旁边一些学子的脸色就不太好了,你还看不起乡野之人?我们都是靠着自己努力一步一步考上来的,能来这里的人,哪个不是有真才实学的?再说了,你不是乡野的,你有银子,那你干嘛还站在这里?怎么不花银子直接进去?
“就是!说得这么能耐,那怎么连一题也答不出来?”学子丁也看不下去了,他就是农家出身,还不是考上了秀才?他的秀才难道是作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