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纪事(175)

作者:北海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周兴远却道:“不是什么重要的事,现在时间不早了,就不去了。”

江安凝便没再多说,由他自便吧。

一行人在街上慢悠悠地走着,这次不用像早上那样赶时间,天气要好,因此江安凝并不急着回府。

至于江六合与周兴远便随了江安凝的意,她让人慢慢走,他们慢慢跟着就是了。

日已近午,街上行人渐多,街市两边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行人虽不少,但也不拥挤,正是一片繁华盛世之景。

江安凝撩开车帘,看到街上一个卖玩偶的小摊子,上面摆的一个小兔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江安凝的眼,她想着大嫂生的女儿生肖正是兔子,便让人将马车停靠在路边,也不用人扶,自己跳下了马车往那摊子走去。

周兴远不觉得那玩偶有什么好看的,可还是从马背上下来,站在路边看着。

不知道远处发生了什么事情,人群忽然喧闹起来,全都往两边躲开,只听远处马蹄疾驰的声音由远而近,马上骑士边纵马疾驰,边高声道:“让一让,有急事!”

江安凝本来也想躲避的,可是正好她身边有个小孩摔倒了,她去扶的时候,那队骑手便骑到这边了。

江六合救治不及,眼睁睁看着,却让他看到那周家的纨绔周兴远跑过去,把江安凝和跌倒在地的小童全都拖到路边去了。

那队骑手和一辆马车风驰电掣朝着京城中心而去。为首的骑士回头朝着江安凝抱了抱拳,算是打过了招呼。

江安凝回过神来,对周兴远感激地笑了笑,没想到这货平时看着挺怂,关键时候还是挺有胆的。

周兴远还从来没见过江安凝对他这么和气的时候,略有不适应,僵着脸道:“三小姐,你没事吧?”

“我没事。”江安凝说罢,看着远去的那一伙人琢磨着,龙哥他们这是在做什么?怎么这么急?

按理说,灰狼卫甚少出现在明面上,而且即便是出现,也尽量低调,这是出了什么大事了吗?

再联想到这两天二哥与未来的二嫂全被留在宫中,江安凝便更确定,有什么事要发生,而且这件事还很可能与她二哥或者未来的二嫂有关系。

江六合看着周兴远和江安凝若有所思。也许回府后,他该跟老爷谈谈。

光禄寺大夫周启安府上,周夫人如往常一般,坐在议事厅内,让那些管事们一个一个的报事。这一忙就到了中午。

让她稀奇的是,平时一天到晚不着家的小儿子竟回府了,等下人来报的时候,周夫人刚开始还不敢相信。

想了想,决定还是去看一眼,别是又在外边闯祸了。

于是周夫人领着几个丫鬟一路迤逦前行,到了周兴远的院子,却见她儿子拿了把剑就在院子空地上耍起来。

周夫人脑子转不过弯来,儿子这是怎么了?太阳没从西边出来呀。

见到他娘进了院,周兴远舞了个剑花,然后停下来问道:“娘,您怎么来了?”

周夫人走上前,摸了摸周兴远的额头,没发烧啊!

“你还说我?我倒要问问你呢,你今天没事吧?”

“没事,我哪有什么事,不都好好的吗?”

“是吗?”周夫人满腹狐疑,可是儿子看着也还行,不像是闯祸的样子。

她正纳闷着,报事的又来了:“夫人,江府派人送来了礼物,说是要谢小少爷的。”

周夫人奇怪:“江家的人还在吗?”她说着,回头看了看周兴远。这里边到底是什么事呢?不过看起来不是坏事。

“江家管家还在的,夫人要不要见见。”

“嗯,过去看看。”周夫人又赶回了客厅,她想着小儿子不说,江家管家总能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吧?

第231章 大赦天下

江六合见到周夫人走进会客厅,忙站起来,客气地朝周夫人微笑着。

周夫人忙道:“江管家,这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因为江夫人的缘故,两家日常并没有什么走动,只是年节时出于礼节,各家互送些节礼。

而这个时候不年不节的,她就不明白江管家送东西是为了什么?说是给周兴远的谢礼,周夫人想不明白她那个儿子能作出什么让人感谢的事呢?

江六合道:“是这样,承蒙贵府上小公子出手相助,使我家三小姐免于受到惊吓。我家老爷听说小公子写得一手好字,便让我把这罗砚拿来送与小公子。还望夫人不要嫌弃。”

除了这块砚台,还有些土产也被江管家堆在桌子上。

周夫人听了江管家简单说了说事情的经过,心里很是高兴,往日里上门说事提到周兴远的大都是来告状的,因此一有人来找周兴远,周夫人就心惊胆战。

偏这一次小儿子给她长脸了。周夫人能不高兴吗?她那癞痢头儿子也有让人夸奖的时候,这真是值得高兴的事。

是以等江管家走后,周夫人又去了周兴远的院子。

周兴远正捣鼓着最近买来的几样瓷器,他平时不喜读书,偏爱收些对别人来说奇奇怪怪的东西。

周夫人走进来,周兴远抬起头,奇怪地问道:“娘,您怎么又来了?我这些天可没给您闯祸啊!”

周夫人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想吓吓周兴远,没想到这傻儿子当真了。

周夫人忽然笑了,把周兴远弄糊涂了。“我儿子行,我儿子是好样的。”说罢,周夫人把江管家上门送砚台的事说了说。

然后又向周兴远求证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周兴远一听,顿时有想翻白眼的冲动,然后跟他娘简单说了说经过。

“什么,你还陪着江三小姐去了秋叶寺?”周夫人吃了一惊。她留意到自己提起江三小姐的时候周兴远竟有些不自然。

周夫人是过来人,顿时有所领悟,就是不知道人家姑娘能不能看上自己这个癞痢头儿子了。

少不得她这个当娘的出马试探试探,儿女都是债啊!周夫人边想边叹息着。

萧山书院院长程士恩于这一日午时终于赶到了宫内武英殿,向天豫帝叩拜过后,程士恩自己左手提着一本厚厚的线装带手绘彩页的书,走到那桌案边。

右手中的放大镜是早年张四爷的海船带回来的稀罕物。程老爷子甫一看到放置在桌案上的玉玺,眼神便热切了起来。

这世上已经很少能让他动心的物事了,而这玉玺便是其中的一件。

他翻开那本厚厚的线装书,这是从前朝传下来的孤本,其中便有绘画高手绘制的这枚传国玉玺的图样,并有详细的文字描述。

“受命于天,既寿且昌。”这几个字,刻在玉玺上方,与图鉴上的分毫不差。这早就在程院长的预料中。

如果这里都有问题,独孤和高阳这两个饱学之士不会看不出来的。

他所关注的重点并不在这里,而是在玉玺下方中间和那个镶了黄金的一小角。

他把玉玺从垫着的黄绸上拿起来,然后翻转,让玉玺底座朝上,右手则拿起放大镜,对着正中央看过去,竟真的让他看到了那两排微雕的小字:丁卯年春三月于咸阳木子。

那微雕是由雕刻玉玺的工匠按照当时宰相的吩咐刻上去的。

说的是雕刻玉玺的时间为丁卯年三月,地点则是当时的都城咸阳,而负责的则是当时宰相李琛。

这微雕的事情极少有人知道,程士恩本打算把这秘密带到棺材里,没想到有生之年,竟真的让他有这运气亲眼见证这象征着正统的传国玉玺再次问世。

独孤先生和高阳都站在老人身后,看到老人如此激动,已有预感,这时候老人把放在右手里的放大镜递给他俩,道:“你们看看这里,看看这里有没有字?”

独孤先生以前并不知道这些微雕的事,此时拿起放大镜,才发现原先那些凹凸不平的地方竟有这些两排小字,他指着那下边的木子,惊愕地道:“难道这便是那位李琛!”

程院长点点头:“没错,就是他。”关于那个有名的宰相李琛,有点学识的都知道这个宰相有个毛病,最喜欢把落款处的李字写成木子,据说这与他年少时的一段经历有很大关系。

三个大儒互相点点头,确定这正是历代皇帝梦寐以求的传国玉玺。

天豫帝等人,自从程院长进到武英殿以后,便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生怕一个走神错过了什么,此时此刻,看到他三人如此表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