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子的侍女在哪里啊!给你家主子端一碗醒酒汤来!”
她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柔弱世子,她容易吗,要伺候这个喝了酒的醉鬼。偏偏她还打不过她,只能任由她胡作非为。
“你们是死人吗!”裹着浴袍坐在池边瑟瑟发抖的白熙愤怒地责骂那些侍女。
侍女们都觉得很无辜,实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得罪了世子。
“……”真倒霉!白熙在心里哀嚎。
==
陈润天死了,死得干干净净,身边的亲兵也全部自尽,长宁王阵前中箭的秘密被他们的死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陈润天首级送到桐城的这一天,北晋沈明的特使也到了桐城。
特使是她们的就是她们的熟人,北晋清河郡主沈晗。沈晗手持国书在三娘子关外请求入关,钱豪在白攸的授意之下放沈晗一行人进入三娘子关。
虽然白攸没有说,但白熙还是从桐城令那里得知了沈晗作为特使来到桐城的消息。这是她不能回避的问题,沈明与沈晗依然把持着北晋的朝政,作为长宁世子她不能不见这些人。
只是该死,为什么偏偏来的是沈晗!
“长仪公主也派人来了。”
只比沈晗晚一点,林祯派出的使臣也到了桐城。
“来的是谁?”
“一个军中的挂名司马。我看没什么本事。舞文弄墨在行,行军打仗就是抓瞎。”只要不喝酒,她姐姐还是个正常人。
第五十九章 和谈
先接见沈晗还是先接见林祯的使者,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外交命题。
白熙还没有做出决定, 商队却从南唐带来新的消息, 南唐皇帝已经病重到弥留之际。句太医院流出消息称, 皇帝整夜梦寐并声称有鬼魂纠缠自己, 太医轮番上阵施针用药都不见好,原本身体每况愈下的皇帝经此一事直接病倒在床一蹶不振。
“如果没有意外, 南唐已经到了传位的关键时刻。”白攸在地图前分析局势。
这也可以恰当地解释为什么东安城会变得紧张,皇帝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咽气,七皇子远在北地军中,帝京的传位一旦出现问题, 十万北军顷刻间就有可能踏破关隘直奔帝京。林祯统帅的东安守军原本就是帝京禁军, 如此危急关头必须做好回师救援帝京的准备。
“父王还没有醒,不过太医说已经可以起驾回桐城了。”
传位到了危急关头的又何止南唐呢?长宁老王爷重伤昏迷, 长宁实际也到了艰难的局面,不过好在白攸对她是真心。
白熙指着图上的一处标记, 那里是通州城,御北军如果想要赶赴帝京必然会经过通州城。然而东安城距离通州有些遥远, 如果不提前准备, 完全无法赶上御北军的进度。等守军匆匆赶到, 等待他们的肯定是残垣断壁和以逸待劳的北军。但是如果通州失守,勤王禁军就只能在帝京城下与叛军决战。
“你想联合北晋?”
以白熙对林祯的感情, 没有道理不先召见南唐的使臣。拖延这么久,一定是没有下定决心。关于南唐皇帝害死白熙生母安宁公主的传闻早已传遍大街小巷,长宁王起兵反唐也坐实了传闻, 白攸想着,若是白熙铁了心要为母报仇,必然会联合北晋。
“我并不想这样。”白熙拿出一面小旗放到沙盘上,如实回答她,“联合北晋虽然能重创南唐,但更要担忧的是引狼入室。”
以南唐和长宁的军力,联合起来方能与北晋一战,一旦任何一方被削弱,北晋都有可能一举将两国吞并。东安城的战事就是一个例子,长宁王虽然怒火中烧却没有全力攻城,保守的打法其实也是在提防着北晋。
“不过我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保留。”
要是七皇子不谋反的话,林祯的军队就不会动,林祯不动的话她为什么要冒着被吞并的危险联合北晋呢?
“其实南唐和北晋本就是一国,为了一个人的仇恨而同室操戈代价实在太大。”白攸衷心地规劝她,“虽然这对你来说可能很难,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放下从前的恩怨。”
前唐被北晋所灭,衣冠南渡之后长宁与南唐分别立国,其实人还是那一群人,地方也还是那个地方,只是换了个叫法换了个主子而已。
商队一路行来,听到不少民.意,百姓们都不愿意看到南唐和长宁兴起刀兵,就是官员和贵族也不愿意看到利益受损。再这样打下去,长宁王的声望大大受损不说,更危险的是北晋也有可能趁虚而入。
“确实。长宁和北晋才是敌人,南唐反而是朋友。”安宁公主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北伐,一直努力促成长宁和南唐的联合北伐,可惜壮志未酬,作为子女,她不能忘记母亲的遗志。
“北晋与我们真是血海深仇。”
白攸看着她衣领之下若隐若现的烙印连忙别过眼,孤身一人落在北晋的手里还遭受了非人的痛苦,若她是白熙肯定会与北晋不死不休。
“我的生母也是唐人,因为北晋军.纪败坏而被掳进军中成为营.妓,长宁王一战击破北晋军队,因此才见到我的母亲。”
为什么会说起这些?白攸心头闪过一丝懊悔,但这样的情绪很快就烟消云散,她们原本就是姐妹,压根儿不是什么外人。
“姐姐。”她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的生母,然而今天却说了,白熙心头一酸,但也随即涌上一股热流。她的姐姐果然是把她当成了最亲的人。
==
“反了反了!禀报世子,南唐七皇子反了!”
白熙睡到半夜被人喊醒,赤脚跑出寝宫,内侍早已等在门外,一路灯笼照亮,二人抬舆从寝宫穿梭到书房,起得比她还早的白攸正等在门外。
帝京发来的密报,南唐皇帝已经在五日之前病故,尚未举行登基大典的太子以储君身份处置丧仪。按照规矩太子必须即刻在大行皇帝的灵柩前登基,但是太子坚持不肯,一定要等召回七皇子赵王之后再举行大典。
丧礼进行到第三天,七皇子赵王拒绝奉嗣君诏书返回帝京,并在军中公然质疑大行皇帝死因。使臣质疑赵王谋反言辞之间稍微激烈一些,冲动的总兵侯靖竟然将使臣一剑刺死。
“林祯在哪儿?”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查长仪公主的行踪。
七皇子果然谋划已久,暗中笼络了南正雅的手下总兵侯靖。南正雅一向忠于皇帝,与太子也是恭敬有加不是分寸,七皇子只能剑走偏锋从副将和总兵身边下手。在杀死使臣之后七皇子立刻命侯靖软禁南正雅,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洗和替换了南正雅的亲信。
“最新消息,就在今晚,林祯忽然在通州城打出帅旗,阻击赵王。”
原来如此!
白熙手中的参汤险些打翻在地,一切的情报都对上了!
林祯一直不接见长宁的使臣就是在迷惑赵王,如果她没有猜错,林祯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怀疑赵王有意谋反,并且也察觉到长宁军并没有一战攻破东安的决心和胜算。所以早在她的使臣到达东安之前,林祯就已经秘密抽身前往通州,非但自己前往,还暗中抽调了守军增援。
“她的胆子可真大,就不怕你当真攻破东安?”
白攸的说法恰恰是其中的关键,要是白熙执意报复,非要强攻,东安失守的后果林祯绝对是承担不起的。
“她太了解我。”
林祯离开的时间绝对不会在长宁王中箭之前,长宁王的脉她肯定摸不准,但是她对白熙确实了如指掌。她知道白熙没有跟自己决战的胆子,也不是一个勇武好战的主政者,在长宁王受伤之后她绝对不会进攻,只能停战。
“你家的公主可真有本事,七皇子三万大军被牢牢挡在城下,一点进展都没有。”
奇哉怪也,驻防北部的又至少十万大军,七皇子带出来三万,这说明他需要余下的七万大军原地驻守防备北晋。还好,七皇子至少没有与北晋合谋,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太子为何迟迟不肯登基?”若是想等七皇子俯首称臣之后再登基,得知七皇子谋反之后也该立刻登基以安定人心,为什么太子却一反常态迟迟没有动静。
“太子的情况现在还不明朗。”白攸对她实言相告,“帝京朝中没有动静,太子在现身安排了粮草供应的事项之后就头也不回地钻进后宫处置大行皇帝的丧仪。”
南唐皇帝死了,白熙有一瞬间的放空。最大的敌人就这样不在了,害死安宁公主的人已经从世界上消失,她是不是有理由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