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见叶宁渐渐好转,李氏心里高兴,连忙去厨房舀了些米去煮粥,想着一会儿叶宁要是醒了,也能喝些米汤补一补。
叶平也没比李氏起的晚多少,听李氏说起女儿已经好多了,心里也松了口气。
加上之前窗台上的那两锭银子,他们如今也有十多两了,除了盖屋子,还能再买一亩良田。这阵子给叶宁找大夫买药吃,陆陆续续的花掉了一些,但还剩下不少。可眼见着女儿是活不成了,他们自然不愿意这样撒钱。
叶宁能够有所好转,也是皆大欢喜,他们不必在银子和女儿的性命之间做选择,也不必承受白头人送黑头人的悲苦。
叶宁迷迷糊糊的醒了一会儿,李氏还没来得及跟她说什么,就见她又倦极的睡过去。
到了这天夜里,万籁俱寂的时候,叶宁才醒过来。醒过来时,整个人还有些晕乎,好一阵才明白自己躺在床上,而此时正是深更半夜,浑身上下软绵绵的,使不上力气,肚子还发出呼噜噜的声响,提醒她该进食了。
就这么个时候,厨房早就灭了火,也定然没有吃的了。
身上没有力气,叶宁也不想动,就这么躺着吧,等睡着了自然就不饿了,一觉睡醒过来,自然就有吃的了。深更半夜的,她也不是多积极勤快的人,饿不死就行了,懒得动弹。
可肚子饿着实在难受呀,好久都没能睡着,不过终究是精神不济,又睡过去了。
等到隔日李氏端着米汤进屋的时候,叶宁才醒过来。
“娘。”
声音有些嘶哑,低低的嗓音,声音轻飘飘的,要不是她确定自己确实张嘴喊了人,她都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说话。她还没来得及想个清楚,喉咙就被突然涌上来的干痒弄得咳嗽起来。
李氏将碗放到一边,轻轻拍打着她的背,等她渐渐缓过来了,赶紧将碗端起来。
“来,先喝点米汤,别急着说话,你许久没说过话了,这会儿嗓子怕是不大舒服。一会儿娘给你杀只鸡炖着吃,好好补一补,这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叶宁又在屋里歇了两日,这才走出屋子,昨日她已跟李氏说好,今日得去花姑家里酬谢。叶宁自己心里清楚,这花姑大抵没什么本事,但有时候人们需要信仰,需要一点心里慰藉,在这种时刻,花姑能够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安慰是难以估量的。
不管是不是花姑真的凭本事把她救回来,如今她既然已经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劫难了,自然该上门酬谢。就像是向神明祈福的人,有朝一日实现了祈祷的内容,不过这间隔的时间是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一朝实现,就必然得去祭拜还愿,否则失信于神明,必会有灾难降临。
花姑瞧见叶宁站在自己面前,有一瞬间的讶异。她本以为叶宁是活不下去的,谁知道竟然醒过来了。要不是她太清楚自己的本事,她还当自己道行精进了呢。
不过,叶宁醒来对她来说倒是一件好事,毕竟,叶宁醒来了,她能再得一份礼,还有一个红包。再说了,这事儿要是传扬出去,必然会有更多人上门来找她要符,这样她也能多赚一些。
她自己有没有本事,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村民们相信她是有本事的,那也就足够了。
“这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叶家丫头的福气怕还在后头呢。”
叶宁醒过来了,李氏心头的重担也就落下来了,此时听着花姑的话儿,也是笑着。
“这得多亏了花姑帮忙,这不,我家丫头今天好些了,就催促说要来谢你。一点薄礼,花姑可不要客气。”
“要是别的我是不肯收的,可这还福的,还是收下吧,对这丫头对我都有好处。”
“诶。”
李氏虚应一声,叶宁只适时的应一声,如今她大病初愈,脸色还不是很好看,再加上这段时日卧病在床,耗费了太多精气神,又没怎么好好进食,即使她这阵子也没做活儿,仍然瘦了一圈,原本的衣袍有些空荡荡的,本就不好看的模样,如今更难看了。
第37章 探视
路上有见着叶宁和李氏的,都有些吃惊,毕竟叶宁早几日还卧在床上大病不起,瞧那模样,真的是气息微弱,要不是还能从那紧皱的眉头和额头的冷汗察觉到叶宁确实还活着,指不定都得认定这人是死了。
李氏找上花姑,叶平去镇上采买东西,就这么点儿事,没半个时辰就传遍了,这会儿见着叶宁出来走动了,那显然是大好了呀,早前他们对花姑的那点儿本事还半信半疑,如今见着叶宁去还恩,心里都琢磨着这花姑约莫还是有几分本事,以后家里要是有什么不对劲儿也可以去找花姑拿张符。
不过,原本叶家丫头就长得不怎么好,也就那双眼睛让人惦念着,如今瘦了一圈儿,看起来更是给人风一吹就跑的感觉。
原本村子里有两三户人家家里贫寒,没什么田地,一年到头估摸也就过年那天能吃上饭的,这样的人家很难讨媳妇儿,叶家也穷,大家半斤八两,叶家丫头长得不好看倒也无妨,能生孩子就成。因此,还是有人暗自盘算着跟叶家结个亲,怎么说也给自家儿子找个媳妇儿,能够传宗接代,还能抱上孙子,也不至于没脸去见先祖了。
可,这会儿眼见叶家丫头病成那样儿,都庆幸起来,幸好没将这事儿提起来,瞧着丫头,几年里头就大病了两场,身子怕也是不大好,能不能生都难说,要是再生个病,家里哪有钱给她看诊?若是就这样让她病死了,背上个克妻的名头,那可更难说亲了。
即使如今叶宁已经好起来了,但她本就瘦小,看起来就不是能干活儿的,如今又怕她身子骨不好,还会生病,倒是没什么人再惦记她了。
叶宁根本不知道,就这么一病,倒是让她省了不少心。
农家人娶媳妇儿,一看身子骨壮不壮,能不能干活儿,能够一手将家里和田地都打理的妥妥帖帖,那才是好媳妇儿,都是泥土地里混饭吃的,没人会想娶个祖宗回家供着。这二嘛,就是要好生养,能够生儿子,给家里传下香火。
叶宁这会儿在他们眼中,就是最最不合格的媳妇儿人选。
眼见着又一年即将过去了,叶宁生在过年那阵儿,翻了年就长了一岁,那时可到14岁了,也必然要说亲了。
要不是因为这一场病,怕已有人按耐不住想上门来提亲,好抢先一步得了这门亲事,就怕被人抢了先,毕竟像他们这样的贫寒人家,娶媳妇儿是真的难。只如今,这一个个的,都打消了这念头。
叶宁好了的事儿,转眼间便传开了。
李子敬这阵子一直待在家中看书,也没去镇上赖着贺家,知道叶宁生病了,也有些担心,去看过几次,不过他一个年轻男子不宜进女子闺房,也就是站在院子里向李氏问候一声儿。
听闻叶宁醒了,一时也没了看书的心思,眼珠微微一动,抬手将书合起放在桌面上,揉了揉额角。
醒了就好,早前听那些去瞧过的媳妇儿子说起,说叶宁看起来病的都快没气儿了,怕是撑不过去,他这心里当下就是一愣,隐隐有些难过。可他自己如今多少已能辨明,这与儿女情长风花雪月没多大关系,他也许对叶宁有些好感,但还不到喜欢的地步。
故此,叶宁病了,他虽有些忧心难过,但却不至于紧张心痛。他只是觉得,叶宁要真这么没了,怪可惜的。
以他这样的情况,别说罗氏定然不会让他娶叶家丫头,他自己怕也没打算娶她,即使他喜欢她,那也至多只能收了做妾,做正妻那是万万不能的。一个憨憨傻傻的丫头,即使懂得些道理,知道收敛自己,可一个在泥土地里打滚,大字儿不认得几个的,还担当不起主母的职责,也无法体面的带出门去。
即使如今随着一些奇女子的出现,风气早已宽松许多,但高门大户的小妾,地位仍是十分卑微的,基本进了门就别指望出门,只能守在那一方土地,听从主母的话儿,等待着夫婿出现,就连生下孩儿也不一定能够亲自抚养,这事儿还得看主母是个什么意思。若主母是个恶毒的,打骂都是轻的,要是狠下心来,打死了或者发卖出去都是可以的。
良家妾兴许还有些忌惮,怕对方娘家人找上门来闹,丢了脸面,若是婢女收入房做了小妾的,主母手里拿捏着卖身契,那还真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怕有人来找麻烦。不过,在后宅里,小妾又无法出门,无法见娘家人,就是悄无声息的弄没了,也没人会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