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前来投靠,也是犹豫再三,却意外与叶家交好,也算是一大幸事。叶家是良善的,哪怕在这涝灾之中瞧见他手中的粮食,知道他死了也不会有人给他讨个说法,却仍是处处关怀。虽然他不精通俗务,可也知道李氏是真心实意的善用他的粮食,为他算计着呢。
许久不曾感受过这种被人关怀的温暖,一时之间,竟有些贪恋,甚至有时候犯傻的想着,若是这雨一直不停那该多好,这样他便有了借口留下。
小安是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古灵精怪的,甚是逗趣也甚是聪明,可惜叶家家底薄弱,若是有几分底气,能将他送到学堂去,兴许会有一番大作为也说不定。不过,这样聪明机灵的孩子,若是将来送他去学商,想来也是不错,自会有所成就。
避讳着男女之防,他与叶宁倒不曾怎么接触过,也不怎么说过话,却依旧记得伤了脚的那个夜晚,独自坐在那儿无法动弹,数着时辰煎熬着的感觉,就在那时,这瘦瘦小小的小丫头,让他的大手搭在她的肩上,吃力的撑着他往前走。
好歹也相处了一段时日,他自然知道叶宁不是傻的,不过是不爱说话,总是魂游天外,因此看起来便有了几分憨傻的模样。
看着憨傻,实则老实本分,也很良善,有时他总觉得这丫头是大智若愚之人,却又在转眼间觉得自己这般想法定是一时错觉。
他是真的羡慕了,叶家虽然家贫,可一家子齐心协力扶持着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雨水渐渐停歇了,可天色还是灰白一片,亮堂,却见不到阳光,仍是一层层厚厚的积云,沉积在这片土地之上,仿佛只要一个不顺心,大雨就又会落了下来。
河床淤积,早前积下的水始终淹没着这片土地。可总算是不下雨了,即使有积水,还是有不少人出来走动,脸上的喜悦,仿佛重获新生一般。
不过,雨水停歇的快乐并未维持太久,大水淹没了土地,这一季的粮食也算是没了,眼看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也不知道怎么熬过这个冬日。
此时,千里之外的京城也是一派肃穆。
大兴南部大片区域皆是持续暴雨,导致涝灾,河道堵塞,粮食颗粒无收,房屋土地皆被淹没,有些村镇甚至爆发了瘟疫,民不聊生。此事早已传到京城之中,只是国库并不丰盈,且此次天灾来的迅猛且狂暴,除了疏洪即赈灾之外,还有其它问题一同爆发。
凌云天也甚是头疼,赈灾一事事关重大,不管交由哪一个大臣来安排,他都不放心,只怕赈灾的银子根本没有多少是到了百姓手里,这个冬日要被饿死冻死的百姓又要增多,还会有大批难民往京城涌来,南北通道上匪类横行。
若要解决此等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赈灾及时,要将洪水疏通退去,安抚民心。还有那染了瘟疫的村子……
在朝堂之中,总有那么一道身影格格不入,鲜明而独特。
“晋王,此事你可有什么提议?”
“臣才疏学浅,恐无法为皇上分忧。”
凌云天咬牙。
“赈灾事不宜迟,疏洪之事事关重大,此事便由晋王全权负责,巡查南方,解决水患,着吏部、户部、工部协同辅助,尽快解决南方水患一事,安抚民心。”
任谁都知道,当今天子与晋王势不两立,此事可追溯到当年夺嫡之争中,如今晋王位高权重,享有“地下皇帝”之誉,令百官敬畏。
此事交由晋王来做自然是再适合不过,当今天子如今已能掌控朝政,令百官不敢小觑,可晋王根基深厚,难以撼动。且晋王并未有谋逆之举,若是一些小事,当今天子哪怕将之视为眼中钉,一时也拿他无法。须知,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不可妄动。
若是交给普通大臣,不管落到谁的头上,这赈灾落实到何种地步还不好说,可若是由晋王来处置此事,户部胆敢短缺了银子?工部胆敢轻忽怠工?哪怕是当今天子亲自去治灾,怕户部也会哭着喊穷,但户部尚书定然不敢在晋王面前哭穷,否则晋王听得心烦,只会给他一刀,称其暴毙。
晋王依旧懒洋洋的。
“臣,遵旨。”
“若无他事,众位爱卿退下吧,晋王留步,随朕到御书房商议治灾之事。”
谁也探听不出当今天子和晋王到底在御书房中说了些什么,只知道约莫一个时辰以后,晋王方才从御书房中出来,脸上的神色依旧是那般懒散淡漠。
直至第二日,众人接到晋王携家眷南下的消息。同行的还有一支护卫队,都是从京畿营中抽调出来的,护卫队护送的自然不会是晋王一家,而是大笔的赈灾银子,这笔银子在昨日下朝以后,晋王亲自上了户部尚书的家门闲聊之时,就一文不少的的送到了晋王府。
工部的几位大人也在随行行列,另有好几位名声良好的平民大夫在队列之中。
因此次水灾严重,此行队伍庞大,随行人员众多。
行至京郊之外,晋王便下令,工部的几位大人以及几位大夫先行过去核查情况,由部分护卫护送他们先行。至于那大笔的赈灾银子以及晋王的家眷,便在其后慢慢悠悠的走着。
这么一来,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此次灾情严重,本是捞银子的好时候,可此事若由晋王来办,众人便十分忌惮,就晋王那锱铢必较的个性,得罪了他,他也能平静淡然的应下,也不说什么,可过不了几日,那人必定会出事。这样的事情多了,谁还不知道晋王的个性和手段,自然不敢轻易招惹这尊瘟神。
“皇上,晋王此番前去,携带家眷怕是不妥吧。”
历来将军出征,其家眷是不能随行的,说的好听是以免家眷受战争波及,可实际上便是人质,滞留京城,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活着,如此一来,若将军有了造反之意,那么,其家眷自然不会好过。
晋王虽不是武将,可晋王这般危险,此行浩浩荡荡,带走了如此多的人力和银子,皇上难道就不怕晋王那儿会出什么岔子?
“此事是朕亲口应允,晋王忠心耿耿,历来为我朝贡献良多,众位爱卿不可恶意揣度。”
于是,众位大臣不再说了。
晋王这样爽快利落的离京,只怕还有些事情是他们不知道的。只可惜晋王的耳目太厉害,御书房的防备森严,里边的消息难以打探。众人心痒难耐,想要知道当今圣上与晋王二人在御书房中到底说了些什么。
不过,怕是他们也没这本事!
第11章 家人
雨水停了一段时日以后,朝廷派的人就到了,河道水堵得厉害。大水将大量的沙土冲刷到河道中,渐渐沉积下来,导致在一些河段河床抬高,河水不能顺畅流动,因此大水久久未退。
此番工部的人前来,也是为了察看河流情况,制定方案疏通河道。人员倒好办,眼下众多闲着没事儿干的农家汉子,力气大,又无事可做,家里还欠缺粮食。按晋王的意思,是号召附近的村民来做工,每日的酬劳便是一小袋粮食。
粮食不多,可在这当下,只要能活命,就算不错了,哪还能指望天天吃饱饭。
比起银子,想必这些村民也更乐意拿粮食。眼下粮食价格抬高,虽皇帝下令不可高于往日市价三成,可到底也是精贵多了,拿银子也买不了多少粮食,要是遇到黑心的商家,说不定还会买到掺了沙子或者品质低劣的粮食。
拿了银子也是要去买粮食的,他们倒更相信朝廷一些,还省了一道麻烦。
村子里的人都发动起来了,可村子就这么点儿大,若想赶紧疏通河道,还得全部人都做活儿才行。此番号召,也不拘男女,只是男女领到的粮食份例不大一样。
叶家一家四口都去了,霍连城自然也去,大家伙儿干了好几日,总算把这一段河道疏通了,邻近的几个村子的村民也在发力,这一条河道总算是疏通了,沉积不畅的大水也冲往下游而去,洪水慢慢消退。
每家每户都领到了一些粮食,足可以撑上一段时日了,有了活命的希望,自然是高兴的不行。
叶家一家也是满面笑容,好生做了一顿饭,与霍连城一同吃了,待吃了饭,霍连城便要回家去。
往日河水未退借住在叶家自然好说,如今河水一退,一个外男再住在叶家就不大合适了。若是叶家没有姑娘,叶家愿意与霍连城一道吃喝,听起来不大好听,可在农家来说也不过是一件小事,你情我愿也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