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的柴火不费劲儿,烧半锅足够了。”
她与稳婆去看了情况,觉着还好,她便出来先做着准备。这生孩子哪有多快的,尤其这还是投胎,指不定到天亮的时候能不能生下来呢。
“柴火用完了,我再去山上砍回来。”
李氏摇头叹息,倒是没再说什么,去装了米出来,洗净,放进小锅子里,加水,将小灶烧起火来。
这些日子虽然过得饱足一些,可也没什么好东西,李氏也是有些害怕自家闺女熬不住,还没生出来就没了力气。先煮着粥,一会儿可以端进去给叶宁喂上一小碗,也能精神点儿,长点儿气力。
这一夜注定不能平静,到天色灰蒙蒙,有些微亮的时候,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生了!”
霍连城喃喃着,他已经在房门外站了许久了,出来的时候忘记披上厚实的衣裳,这会儿身上穿的单薄,已经有些冻僵了,衣裳也被雾水染湿了。
过了好一阵,李氏和稳婆这才出来。
“恭喜霍家公子,喜添千金。”
霍连城意识都有些飘忽了,似乎根本没听清她说了什么,直到李氏将一个包裹好的小婴儿送到他的怀里,他才浑身颤抖起来。
“娘,这……”
这么软嫩小小的一团,仿佛稍一用力就能把她捏坏,霍连城更慌乱了起来,生怕自己把她弄坏了。
“这是你的闺女,你不抱着谁来抱?”
李氏见他神色,才明确他不是因为生了个闺女而不高兴,只是一时没法儿回过神来罢了。不是不高兴就好,霍家就他一个,没有长辈的白眼,可也不知道霍家小子对子嗣是怎么想的,毕竟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了,若是不能生个儿子,这霍家的香火传承也就不好说了。
收拾好了产房,李氏这才让他赶紧抱着孩子回去歇会儿。
家里屋子不够,没法儿给他另腾一间屋子。
瞧见他单薄的衣裳,李氏又是一番叹气。
霍连城请岳母帮忙给叶宁坐月子,他们又待了一个多月,这才回了霍家去。为此,霍连城还提早了一日,先回去打扫过了。
叶宁坐在院子里,怀里的小娃娃裹得严实,帽子、袄子、袜子都齐全了。这会儿霍连城已经赶着上山砍了柴火回来,李氏原本要让他直接从家里拿些过来,可霍连城不愿,也只好作罢。
“往后得了空,在院子里种上两棵树,还可以弄个秋千……”
古代的孩子太可怜,没什么玩具也没什么零食。
霍连城听着,一边应着,一边又傻笑了起来,整颗心都柔软了起来。
第91章 故人
转眼到了春耕的时候,可时间越来越近,却没见叶兆安他们回来,李氏和许娇娇心里也多有忐忑,两家本就亲如一家,早有默契,也不需要打招呼,春耕必然是两家一起。不过自家这么点儿田地,就是他们夫妻二人花个两三日时间总能弄完,她担心的倒不是没人帮忙,而是儿子的安危。
这会儿世道还乱的很,村子里有已经死了两个人了,还有人把自家的姑娘便宜嫁了出去,只为了换来粮食。
叶宁阻止不了,也不愿当圣母,给人出头,而惹祸上身甚至牵连家人,自家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弟弟冒着生死的风险去弄回来的。而且世界上会存着“你有钱,给点儿怎么了”的想法的人,永远都是那些三观不正的流氓,不管人家家里有钱,还是有粮,都跟他们没有关系,是别人努力去赚回来的,并不是公家的钱粮。
对于弟弟的成长,作为姐姐只会感到欣慰,但对于丈夫的勇于担当,则会满心欢喜,觉得很有安全感,可以放下心防去信赖。
他们的付出,她看在眼里,也放到了心里,自然是珍惜的。
等不到叶兆安他们回来,家里的田地却不能这样拖下去了,李氏过来和霍连城两口子说一声,过两日就开始耕种,顺道也带了点儿家里做好的吃的过来,看看自己的外孙女。
叶宁生了个女儿,李氏心里虽然不担忧了,可还是有点儿憋着憋着的感觉,抓着机会就和闺女说了,让她赶紧再怀上一个男孩儿。自家闺女年纪不小了,成婚本来就晚,洞房更晚,这好不容易调理好了身子,怀上了孩子,可惜生了个女儿。
这要不赶紧再生个男孩儿,年纪可就大了,姑爷是家里的独苗子,怎么着也该要个男孩儿继承香火。
“娘,这事儿不急,还是先好好养着吧。就是没有儿子,到时候给咱家的闺女招个上门女婿,要不就让闺女生了孩子之后过继一个到霍家。”
霍连城是当真不愁,他本来一无所有,如今有了妻子,有了女儿,还有一家子的亲人,若是命该如此,他霍家的香火真该断,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顶多他在九泉之下向霍家的列祖列宗告罪求饶。
他舍不得逼着自己的媳妇儿生孩子,经历了那一夜,他对生孩子有多苦多累已有深刻的认知,也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媳妇儿再忍受那样的苦。
“哎,我可管不了你们。”
见李氏要走,霍连城赶紧挽留。
“娘,这来都来了,吃点儿再回去吧。”
“家里已经在煮饭了,你真当你家的粮食是大风刮来的。得了,我和你爹都缺不了吃的,要真缺了,定会来找你们。”
“娘,不是……”
隔日下午,一辆牛车缓缓入了村子,上头坐着熟悉的几个汉子,那牛车上还有好几个麻袋,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装了什么好东西,引起了村民们的诸多揣测。
霍家自然也注意到了,知道是叶兆安他们平安回来了,这心头也松了口气。
过了许久,叶兆安扛着一个麻袋到了霍家,又引起了一番关注。
“这是?”
叶宁可没想着弟弟照顾自己是理所当然的,霍连城这一趟也没出去,哪儿能收下这些东西。
“快些拿回去吧。”
商队恢复了走商,虽说如今粮价高了些,可能拿银子买得到,他们也还能撑下去。
霍连城却笑了。
“没事儿,收下吧,咱给了银子的。”
“是啊,姐夫虽没有一同去,可也是托我投了一份银子的,这不,遵照姐夫说的,弄一袋粮食回来,剩下的都在这儿了。”
叶兆安从怀里掏出两张银票和一锭碎银子,放到了桌面上。
霍连城在回来之前,就想了很多,想自己要如何养活妻儿,要如何让妻儿过上富足的日子,他在娶叶宁之前想过要让她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不必干活儿,能够每日吃上大米饭吃上肉,可这次洪灾之后,他感触颇多,以往不开窍的地方随着这一趟奔走也有些开窍了。
他仍是不喜离开家人在外奔走跋涉,但他也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妻儿过得更好。
霍连城将一张银票和一锭银子收下了,桌面上还留了一张银票。
“你们还会再奔走吧,这便算是我的一份儿了。”
他不奔走,投了银子,拿的回报也少一些,可这样能够时时待在家里陪着家人。他没有叶兆安他们那样的雄心壮志,只想给妻儿好日子过,若能不必长久分离而又能实现这样的生活,他自然是选择留在家中的。
叶兆安如今已经沉稳多了,只在他笑着时还能找到从前的影子,变化是真的很大。这会儿在自己亲近的姐姐姐夫面前,也不掩饰,嘿嘿笑着将那张银票收下了。
“家里还等着我回去吃饭,就不多留了,我听娘说明日开始耕种,也是回来的巧妙,原本还想着能不能赶上,没成想倒是正巧了。”
“行,你也累了,辛苦你走着一遭了。”
“这说的什么话儿,都是一家子。”
霍连城送叶兆安出门,回来便将粮食藏好放起来。如今村里很多人都缺衣少粮的,无关乎信不信任,多留点儿心眼总是没错的。
隔日一早,大家都穿着老旧的衣裳,女人们背着孩子在地里拔秧,而男人们以及李氏,都下田了。
看着春风吹过,村子又变得绿油油的,纵是疲惫,这心里也是满满的欢喜和满足。
叶宁没想过还能再见到李子敬,毕竟他今时不同往日,已经是官老爷了,连罗氏他们都入京了,这就基本是迁过去了,谁曾想多年以后还能再见。
李家这一趟是回来祭祖的,顺便请了个大师,看看家里的风水可要调整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