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金手指[快穿]+番外(407)

“马总,老沈还是不愿意签字。

还说下次不和我谈,让你们派一位能做主的人和他谈。

以后签字这事,还是你们公司的人和老沈谈吧。”

电话那头的马总,皱着眉头,有些烦躁。沈家的那栋楼是最中心的位置,就算他们做出调整,改变百货大楼还有五星级酒店的位置。

那地方依然是块好地方,一栋四层半的楼屹立在几十层的高楼周围,不说别的 ,视觉上都觉得别扭。

还有那地方,在他手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他能盖上几十层的高楼,也能用那块地方赚更多的钱。

“行,我知道了。辛苦了,张主任。”

“不辛苦,都是为人民服务。”套话那是一套又一套的,上面只是让他配合,他也真的只是配合。

都是多年的街坊四邻,他还能按着人家签字不成,愿意当钉子户就当呗,也没有碍着谁。

这也不是棚户区改造,是商业行为。虽然区里市里很重视,可再重视也不敢逼着人家同意。

老沈可是个能人,别看他现在无所事事,可人家真不差钱。

海市这样地段的房子,一年得多少房租,上面六套房租可不便宜,就是那最上面的两套隔热隔雨的房子也租给了外地来打工的人。

一年八套房子出租,想想想那价格,他一年靠房子可不少挣。

人家悠闲的可以养老了。

张主任只是感慨,他年轻的时候可没有老沈那样的魄力,一套接一套的买。那时候老沈家里买了房子以后,全家困难的哟。

周围不少邻居说闲话,说买那么多干嘛,最多买三套。

买那么多,还不是自己受累。现在想来还是老沈明白,这就是个摇钱树,每年摇一摇就来钱。

年轻时有的是精力下班以后悄悄的在外面做点活,一块一块的攒,全家人都死攒钱。到现在那些以前过的好的人家,谁家比老沈家里好,每一个好的。

都眼巴巴的等着拆迁,多要一套两套房,给家里的孩子们分房。

只有老沈坐拥一栋楼,这日子过得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比他们这些有单位的人过得还要好。

老沈当年上班没几年 ,单位就没了。他也下岗了,后来自己到处找活干。当时老沈是真困难,幸好他家父母还有工资,可人家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好,再过几年,老沈还有退休工资领。

想到老沈,张主任心中感慨万千。

接下来几天,沈清和翻阅一些与拆迁相关的一些东西。还去到区政府找熟人打听,有些网上找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对的。

他想把政策弄的更明白点,自己才能不吃亏。

他倒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原主。前世就因为拆迁这事,他觉得亏了,一直憋着一口气,郁郁寡欢,比父母都还先死。

说实话,沈清和也不愿意做个亏本买卖。如果是国家有需要用地,在补偿方便差点(国家的补偿肯定不能与商业方面的比。),他倒不会太介意。

既然是商业开发,那对他来说也是一次生意一次买卖,那就不能亏的太狠。只要是拆迁,他就会亏,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同样,被拆迁户总归没有地产商精,人家不会做亏本买卖。

第273章 最牛钉子户(02)

他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颗做好拆迁的准备, 一颗最好当钉子户的准备。

拆迁他要就近要房,还得要一个门面, 该给的钱也不能少。

别说什么这地段房价高,真给不了那么多套。他的房子原本就在这个地儿。原本就值高价, 哪有搬到偏远地方去的道理。

只要谈判不下来,就动手加固自家。等周围的房子建好以后,他就开始装修,周围将是巨大的一片建筑工地。

有工地,就有生意, 他还能做生意。

等建好以后,他把一楼两套各自改建成门面,租出去或者自家做生意,都不错。

区政府有他的老同学,沈清和打电话上门。周一直接去到区政府, 每周一早上都有例会,吴远开完会就等着沈清和。

如约而至的沈清和, 来到二楼最里间的办公室, 见到了许久不见的老同学吴远。

“吴主任好。”沈清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大大咧咧的。

“老沈你就贫吧, 你什么时候当我是个主任了。”两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还前后桌,关系很铁。只是近些年联系的比较少。

都各自有各自的事情忙,吴远笑着啐口面前的老沈。

“老吴啊,这次可得帮我找个明白人问问, 我得搞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如果是国家开发,我就是亏了,我也不说啥。

可既然是商业开发,那就是一门生意,我可不想亏。

把我从黄金地段给赶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多给一些房子有个屁用。

黄金地段除了房价,还有各种隐形的资源,这花钱也不好买。我家还有两儿子,以后得有孙子孙女,这些资源怎么能放手。”

沈清和的话让老吴刮目相看,没想到老沈还挺敏锐的。很多人都不会想这么多,还老觉得只要是拆迁就是好的。

多得房子还有大笔钱,其实不是所有地拆迁都划得来。

大部分人拆迁就盯着多分几套房还能落多少钱。很少有人更注重地段。

“老沈你是明白人,有些地段不重要。可有些地段却是最重要的,你们永林路那段,可是黄金地段。搬走不大划算。”

吴远的老家离永林路不远,但是地段比永林路差点。马上也要拆迁,他自己也是找专业人士咨询过。

比老沈心里清楚明白,说到拆迁,他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就是啊,实在不行,我可不拆迁,就住在原地儿。拆迁还得耽搁我少收两三年的房租,两三年得多少钱,他们赔还是不赔?”

“这个可以商量的,你家的房租两三年那可不是一点点。人家地产商估计听了都想哭。”

说到地产商想哭,吴远的嘴咧的大大的。想想就乐呵,他的同学中(包括大学同学),有钱的不少,但他觉得过得最安逸舒服的就是老沈。

两人虽然不是一个大学毕业的,可住的近,也知道彼此的情况。

老沈大学一毕业就结了婚,跟着就有了孩子,那时还分配单位。

分配的单位不行,没干几年单位就破产清算。但是他还是享有一些那批国有单位职工该享有的福利。

后来老沈就撒开了欢,夫妻俩摆地摊然开店做生意,到处赚钱。很多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还说,老沈堕落了。好歹大学毕业,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可也是一本。

怎么就混到去摆地摊,怎么就混成那样。

很多同学惋惜但也有嘲笑,不少人看老沈的笑话。可他们过着安逸优越的生活时,老沈又买下一套房。

他们那栋楼只要谁家透露出来那么点想卖房的意思。老沈就拼命的干活,然后买下那套房。

他比那些老同学都看的远,知道作为大都市的海市,以后必然是个人堆人的地方。

房子是国人成家结婚时的大件必须品,外地的打工者来了,也得有栖身之所。慢慢的房价会涨上来,结婚时跟着父母住。

结婚不到十年,买下了楼里其余的七套房子。

小日子过得舒服着,没想到的是几年前,老沈的妻子得了大病,然后走了。

除了这点,老沈的生活比他的同学都好过。

一年的房租没有一百万也有六七十来万。

父母有退休工资,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也不需要再补习学这学那。负担不多,挣的多,日子过得滋润极了。

他看着都羡慕,有时候会老宅,常听爸妈说起老沈 。对沈家的事情,他知道很多。哪怕已经有些年没有见面,可依然能知道很多沈家的点滴。

“那我可不管。我的那点跟那些地产商比,算什么。我就给自己挣应得的那份,争不来就算了。

争不来我就不拆迁,反正我不担心啥。”

“那是,你的可是一栋楼,只要不愿意拆迁。也不可能给你断水断电。依然能住。”

“嗯啦,我也是这么想的。大不了就当个钉子户,有啥呀。”

“我看你是早想好了吧?”吴远对眼前的人还是很了解,看来是不怎么想拆迁。

“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

也不否认,就算对面的老同学在政府部门工作也没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