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金手指[快穿]+番外(299)

都知道爹手中肯定会留养老银,至于是多少,他们也不会问。多不孝,都是爹挣回来的,全留了,也不关他们的事。

全家最高兴的属三位儿媳,即使再孝顺,她们也希望小家庭的经济独立,能自己当家做主。

没有全部分家,也没事。公公要培养家里的几个孩子读书,不分家也蛮好。

最后,沈清和才说,“二福,你家收拾一间正房出来,布置成私塾教书的房间,我请一位先生来教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咱家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读书识字。

三福,你家收拾一间房出来供先生居住。吃饭在老大家吃。”

“是。”兄弟三都知道爹这样安排是想一碗水端平。

此方世界,早就在千年前就有穿越先驱,这里如今有玻璃,有肥皂。还有些各色菜肴。

沈清和找到几位族兄,族弟们,谁家的孩子想学字可以自己坐在“教室”的后面听。

没有书没有笔墨纸砚给他们,想系统的学,就要给先生束脩,他们家给先生的银钱,说好了只教几个五个孩子。

其余的孩子想学就得再教,肯定的是比别的私塾便宜,毕竟大头已经是他出了。

无论还有没有多余的学生,先生也不亏只赚。

一辈的族兄族弟们都知道沈清和为什么要多花银钱请先生回来教孩子们,还不是想让族人们也占点便宜,多培养几个族中的晚辈。

沈清和自己也可以教,只是他教有很多的不方便,还劳心劳力,像枷锁一样,把他困在原地,有事也不好长期出去。

家里收拾好,沈清和让三儿子,驾着牛车,带着他去京城。

他想到京城请一位落魄的举人或者文采斑斓的秀才,可不想随便找个秀才就来教他孙子孙女们。

父子二人用过朝食,背着包袱坐上牛车就出发。

在家里的日子,沈清和可是没有闲着,买下了屋后的两座相连的荒山,家里正在火热的清理荒山,围着两座不大不小的荒山还准备用插仟的方式插仟千年青。

千年青用到的频率还蛮高的,只要在农村就能用到,不算杀器,但也算是利器。

荒山全部要耕耘一遍,没树的地方全部要耕耘一遍。

在两座荒山相连的地方,开一条溪流,下面弄一个人工的小水库,自己储水。

老大老二二留在家里管事,给他留够最近需要开支的银两。

父子俩进京,晚春的早上依然微冷,穿着薄薄的夹袄,牛车打扫的很干净,家里是大孙子带着两个大一些的弟弟,用热水把牛车反复擦拭了几遍。

放上一床旧棉被,后面还拖着一袋新鲜的牛草。“驾!”沈三福挥舞着牛鞭,坐在前面,腿上还盖着旧被子,亲爹背对着他做坐着,一床旧被子包裹着父子俩。

慢悠悠的牛车,在黄昏时抵达京郊的一个镇。

离京城还有五十多里路,明天能早点抵达京城。

寻了一家乐福客栈,小二很殷勤,站在门口见着他们就笑着迎上去。乐福客栈是小镇上的高档客栈,卫生,干净,被褥也没有稀奇古怪的异味,饭菜的味道也是小镇上最好的。

沈清和来过几次,熟门熟路,要了一间乙字号的房间,是客栈里面的中档房。

牛车交给小二,父子俩在一位店伙计的带领下,去到他们住的乙九号房。

“二位客官,九号房,有两张床,刚好适合二位。”

“挺好,小伙计送些热茶,再送几个菜来。”

“好嘞,客官可有喜欢的菜色要点?”

“有,半斤卤牛肉,三个小菜,一份热蛋汤,再温一壶酒,就这些吧。”

“好嘞。”

小伙计高兴的很,接待的客人舍得吃,等会儿肯定不会吝啬十几二十文钱。

一晚上的,吃饱喝足,让小伙计送来热水,父子俩洗洗睡。

早上,天不亮就退房走人,在中午抵达京城,高大巍峨,雄伟厚实,蜿蜒绵亘,肃穆带着铁血气息的灰色城墙,屹立在眼前。

排队进城,远远遥望震撼人心的城墙,有无限感慨。比他在现代看到的任何一座城墙都要高大都要震撼人心。

“爹,这就是京城啊?”沈三福也被眼前高大耸立的城墙给惊到。

“嗯,京城,天子脚下。”记忆中原身是来过京城五六次,他还有同窗在京城做官,不过他没有打算找他们。已经处于不同阶层,早就疏远,自己找上门去没什么意思。

他还有两位同窗也是秀才与举人,早年搬到京城居住,他来找他们,给自己介绍一位能最近几年居住在秋山村的举人或者秀才,要品行操守好的先生。

进城的队伍检查的很快,沈清和父子俩赶着牛车,拿出自己的路引,然后顺利的进城。

进城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一家客栈,也是原身以前住过的,不是最好的,但是离两位同窗家中不远,两人住的近,在一片巷子里。

京城的三天,沈清和需要办很多事情,除了找先生,还有就是自己要购买些书籍还有笔墨纸砚回去。

父子俩安顿好以后,也不适合再去同窗家中,送了信过去,说是明天上午去拜访他们。

那位举人同窗会去另外一位秀才同窗的家中等待他们父子。

午时,父子俩好好洗漱一番,用过午饭后两人才走出去,想买点礼品,明天去别人家中做客,总得送点什么吧。

带着一个木头儿子,沈清和无聊的四处转,买的礼物也不需要多贵重,几盒上好的糕点就行。

华记点心是京城民间最好的点心铺,几款金牌点心,常常很早就售罄。

带着儿子来到华记点心,他想着两家一家两盒华记的点心,然后再买点别的礼物。

远远看到华记的招牌,就能闻到空气中散发的浓郁香味,扑鼻而来的香气,能勾起你肚子里面的馋虫。

还没有走在队伍中,点心铺门口一阵骚.乱,还有训斥声,“滚,滚,滚,别挡路,哪儿来的叫花子,也来凑热闹。”

一位管事模样的中年男人,大声呵斥着一位身穿旧长衫,佩戴旧文生巾,胡子拉碴,脸色憔悴焦黄,走路有些瘸的中年男人。

从他的装扮上看,应该是有功名或者最次是书生,只是不知道他是怎么混成现在这副凄惨的模样,好生奇怪。

“三福,快去排队。”打发儿子去排队,沈清和伸手扶住中年男人,对着那位管事模样的男人说道,“休得瞧不起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笑傲一生,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沈清和没有很大声,可是周围的人都有听见,那位管事见沈清和说话和普通人有些区别,也不好往死里得罪,也许他主子不是一位背景深厚的人士。那位管事只是为了颜面,重重的“哼”了一声,表达自己是不满。

沈清和拉着穿的一身洗的发白的柳成蹊坐在隔壁绸缎铺借来的长凳上。

“想买什么点心,告诉我,顺道一起代买。”沈清和也没有因为他穷酸,胡乱同情,也没有随便可怜他,要知道古代的文人大部分都清高的很,同情可怜他们反而会让他们恼火。

“谢谢,我想买盒枣泥糕,我女儿喜欢吃。”柳成蹊没有说今天是闺女十一岁的生辰,今年的生辰他混到连一份像样的枣泥糕也买不起,家里也没有多少银钱给女儿置办一身好看的衣裳和一桌像样的饭菜。

他得罪了贵人,落入圈套,败光家产,还落了个瘸腿,功名虽在,可是有什么用,找不到事情做,挣不来一文钱。

他知道那人就是逼他离开京城,只是他原来很不甘心,想试试自己是不是真的被京城抛弃。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已经明白,“百无一用是书生”,他除了做学问,也没有别的本事,可是在京城不会有人愿意请他坐馆,也不会有人请他去做事。

也到了“曲终人散”,他该离开京城,去到异乡找寻生路的时候,自己随便怎么样也无所谓,可是他还有一个乖乖女,是亡妻临走时也不放心的女儿。

他应承过亡妻,要照顾好女儿,为她择一位好夫君,看着她家庭和美,生儿育女。

沈清和交代三福买些什么,然后坐下来和柳成蹊继续说话,也许都是读书人的原因,两人还蛮有共同话题,很快就聊到一起来。

柳成蹊也把自己买枣泥糕的银钱给了沈清和,他二话没说就说了起来,嘎嘣利落脆。他的举动让柳成蹊很舒服,对沈清的印象那是更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