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金手指[快穿]+番外(296)

让她不好意思出门而已,免得总是去找两个孩子哭诉。

市府领导换了一茬,可是食堂的人依然还是那些人。

吃过午饭,沈清和和在市府开车的小车司机万中唠嗑。

两人关系不错,时常在一起唠唠嗑,司机们没事的时候一般遇到下午两点以后至四点的之间,都会来食堂和大家伙儿唠唠嗑,扯闲篇。

唠一些他们在外面遇到的八卦和一些见闻。当然多半是来炫耀,食堂的人没事做,乐意哄着他们唠,也听听八卦。

闲着也是闲着,听听八卦还能有益身心健康。

“万中,明年七月左右,你在外面有认识什么单位招临时工的到时吱一声。”

“怎么,你家啥人想找工作?”

“我大外甥,明年高中毕业,他那成绩估计考大学有点问题,毕业后看看有没有机会让他进城工作。”

“行啊,到时候帮你打听着。不过我不负责他一定能进。”

“不用,我也没包他能进,只是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试试,能成就成,不能成我大姐他们也不会怪我。

我一个厨子可没有多少门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什么厂招工,加上一些厂里的基本情况,别的我也坐不了。”

“那倒是。”

顺嘴提一下的事,万中没啥负担,成与不成,他又不用管。

其实大外甥的成绩很好,只是明年就是一九六七年,那个特殊的时期已经开始,就是考上大学也上不了。

干脆不如直接工作,等待以后恢复高考以后再说。

小初高也最多读到后年上半年,学校就会停课,闹上一两年才会恢复课。

现在有些大城市已经闹起来,只是还没有到激烈的时候。

他们小城市比较闭塞一些,一些袖标小鬼还没有那么闹腾。

已经有知青开始下乡,长青村也有两位知青,如今暂时住在生产大队部。

秋收已经结束,村里的所有人都好好的歇了两三天,如今正在给知青们盖房子,土坯是早就备好的,也不是为他们备的,只是让知青们捡了现成。

盖好知青点以后,估计歇上几天,就是秋猎。

如今每到秋猎时,后勤部的就开始问沈清和,咋还没有请假,今天你们村不秋猎吗?

听听,都是好肉的一些家伙。不光是后勤的人问,就是市府的其他一些人也问,“沈师傅,咋还没有休假?”

第一年请假参加秋猎,还有不少人诧异,沈师傅好端端的怎么请假了,小食堂不打算开了。

只是十多天以后,连续几天都能吃上肉,还能不要票就能买到一点点肉,话锋立即转换:

沈师傅请假请的好,这样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就该多做。要为人民服务。

请假代替亲爹上山秋猎既是孝顺儿子也为单位提供了信息,多好,一举多得的事情,还听说长青村的秋猎冬猎都离不开他,因为他经验丰富,总是能带着村里的青壮年避开危险,找到猎物。

无论是市府还是村里都需要他,不回去秋猎可不行。

今天就有人这样问过沈清和,咋还没有休假。

作者有话要说:设定的是九年教育制

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

如设定错了,请留言,以后别的同年代的故事可以改过来

第194章 六零再续前缘(09)

在塞外或者东北, 九月鹰飞后,是狩猎的好季节。

今年的沈清和带着村里的青壮年,进到老林子的最深处。

沈涛每年都跟着秋猎,有时候还参加冬猎, 如今的他也是打猎的一把好手,别看才十二岁, 但是他力气大, 就像是天生神力一样。

大人拉不开的弓,他能拉开,还能拉满。准头也好,寻找猎物的踪迹也是一个小行家,不比一些年轻的猎人差。

暑假寒假除了学习就是进山打猎, 或者进山练习弓箭。还学了一套外家功夫,身手也不错, 配合一套呼吸的功法,能练出来内劲。以后自保是没有多少问题。

准备好, 三十几位青壮年带着另外一群不咋年轻的中年人一起, 根据以往的战绩,猎物只多不少, 人少了, 猎物根本带不回来, 最近两三年开始,都是大部队一起行动。

人多力量大,不会打猎不要紧编东西拖猎物出来也需要人手, 长青村几年来日子好过不少,地里收成不错,秋猎,冬猎还能赚一笔,家家户户都能分点额外的收入,也有个进账。

村里的年轻人都很服沈清和,虽然他不能一个人猎杀野猪大型猛兽,可人家有经验有脑子,知道怎么对付这些大家伙,还能不让自己人受伤,绝对的聪明人。

往往寻找猎物都是他靠着经验丰富寻找到的,省时,还能设计大型落单的猛兽,这是省力,还有人家儿子已经也能出力。

种种加起来,人家每年狩猎时分到最多的肉,村里的老少都服气,没有一个人说闲话,就是那种懒鬼也不多说什么。

“和叔,咱真的进老林子啊?”问话的是大憨家的小儿子沈林。

“当然,咱近几年在外面打的太狠,不给人家休养生息,以后还想长久打呀?”沈清和每年打猎的方位都不一样,就是给动物们休养生息的机会,不能过渡捕猎。

除了秋猎,冬猎,还有平时村民们悄悄弄的,除了春天稍稍好些,其余三季可都有人打猎。哪怕春季也有,只是不大肆打猎,上山拾柴,顺手打只野鸡野兔那是常事。

“嘿嘿,我就是不明白,问问和叔。”沈林和他爹一样憨,性子直,不懂就问,丝毫不觉得不好意思。

“等会儿跟着叔,别乱跑。”沈清和对本家侄子大林也很喜欢,人实诚,勤快,是不错的小伙子。

“嗯,肯定的,我爹交代过让我和哥都跟着和叔。”

沈涛紧紧的跟着爸爸身边,耳朵好使的他,还不忘记仔细聆听周边的动静。村里的知青袁文康跟着村里的青壮年一起上山打猎,另外一位男知青身体比较弱,不适合,只能留在村里。

知青娃娃的安危交给了沈清和,交给别人大队干部不放心。

袁文康走在沈涛的边上,嘴巴就没有停止过,一直问比自己小五六岁的沈涛。

“小涛,老林子深处有多远啊?”

“不知道没有去过。”

“咱都走了几天,咋还没有到?”

“不知道,这里已经是林子深处,但不是最深的中心地带。”

跟着打了几年猎的沈涛知道现在是范围就是深处,不过还没有到爸爸说的最深处,或者说爸爸说的最深处也不是真正的最深处,那太远了,他们走十多天也走不到。

“没下乡前,还不知道老林子真的是一望无际,现在知道了。”袁文康家里条件差,要不也不会在还没有强制执行知青下乡的时候就来主动下乡。

他读书也不是最好的 ,这时候考大学还没有取消就算是有理想的年轻人,想建设农村,也是先读大学,再做打算,而不是现在。

他这话,周围的人可没有什么感叹感慨的,他们就住在林子的最外面,天天看到老林子,有啥可说的。

又是下午四点左右,林子里面已经很暗,沈清和抬手看看左手手腕上戴的手表,然后大声的喊道,“咱们找处离水源近的地方过夜。”

“好。”

几年来,秋猎没有任何人出大事,小的伤肯定有,但是大伤从没有过。全是因为他们进林子以后听话,不自作主张的原因。

沈清和手上的手表是借来的,找单位同事借的。每年借一回,事后用猪肉偿还人情债。

所有的人此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寻找水源,寻到水源以后,在一公里的范围内寻找可歇息的地方安营扎寨,主要就是清理出来几大块地方,搭起篝火。

不能让林子里着火,这是第一准则,清理一定要仔细。林子也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不能烧到林子。

在四点半,找到能歇息的地方,离水源也不远,一里的距离。

沈清和带着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出去打猎,今晚的晚饭需要的烤肉可不少 ,很多人如今也学沈清和秋猎时的做派,自带一点口粮和白菜,不能只知道吃肉,熬点糙米粥,里面放点蔬菜,拉屎的时候才不会痛苦。

沈涛是每晚供应伙食时,打猎的主力队员之一。一群小伙子撒欢的奔跑在林子里,但都有分寸,在沈清和能看到的范围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