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切都与他,与沈家再也挂不上任何关联,出事也牵扯不到他身上。
很快的,沈珍珠牵着儿子打着手电筒,手里还拎着刚才爹给她的一包好茶叶,走到小卖部的后门边,拿着自己准备好的礼物,一家三口回去。
“爸,我都好些天没看到你了?”小小的周凯如今很是粘着他爸。
儿子的哀怨与思念,周红军很受用,“爸爸要卖西瓜,等西瓜卖完,爸爸带你进城玩好不好?”
“爸爸,你说话要算话,不许骗我。”小家伙高兴的要蹦到爸爸身上去,可一向疼他的爸爸,快速避开他。
“小凯,可不能蹦,爸爸拎着东西呢?”
“我知道,是生日蛋糕。”小家伙吃过,姥爷的饭馆里有客人带着生日蛋糕来吃过饭,还给他们这些孩子都分了一块,他已经吃过好几次生日蛋糕,就是盒子也认识。
生日蛋糕的盒子都差不多,他和哥哥姐姐们早就记住了,不过蛋糕上面的奶油挺好吃的,想着想着口水又流了出来。
“今天你爷的生日,等下要给爷说吉祥话,知道不知道?”拍拍儿子的小脑袋。
“知道,祝爷爷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吃嘛嘛香!对不对?”
聪明的孩子,记住上次食客的祝福语。
“对,不过你的词语是谁教你的?”
“来吃饭的叔叔伯伯姨姨教的。”小家伙现在知道的东西真多,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哟,我儿子聪明啊!”
“那是,我儿子能不聪明吗?”在一边拎着烟酒茶,还有几包饼干糖果的沈珍珠骄傲的扬扬尖下巴。
第155章 重生的村花(09)
三年过去了,沈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两边各盖两户人家, 全是一大家子的。
如今的沈家已经不做饭馆的生意。
开野味饭馆, 也就是个前期搂钱的活, 也开不了多久。
山里的猎物也得休养生息, 沈清和如今在家里就是吃饱了睡, 睡饱了吃,没事去自家的种植园转转, 偶尔带带孩子。
家里的孩子们多了,家里一天到晚都是孩子。
沈家的水果蔬菜, 还有走地鸡,全部自产自销。
家里在西京还有京城,明珠市,都开了小水果铺, 没办法开大的, 产量不够。
沈清和如今和大闺女沈珍英一起住, 地方宽敞,安静。大闺女已经说了,不再嫁人结婚,再结婚干啥,还没有现在的日子好过。
从心底他也觉得是不再结婚的好, 都有了孩子,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干啥要再结婚去伺候男人,还得和一群以前不认识的人打交道, 磨合。吃饱了撑的。
刚吃完晚饭,其余四家陆续来到沈珍英家里 ,“你们咋来啦?有事儿?”
沈建国先坐下,后面的自己找地方找椅子,然后坐在一边。
“爹,我们是想问问,咱家要不要也成立一个公司啥的?”
“成立啥公司,弄那洋玩意儿就能赚钱还是咋滴?记住我的话,维护好现在是势头,咱家你们五人一人包了一座山头,连上我包的就是六座,已经够了。
手上有钱,就买铺子,买房子,买豪华地段的铺子,好好学校周围的住房,去京城,明珠市,粤州市,鹏城这四个地方买,最好就在京城和明珠市多买。
以后就靠着房子,你们几家吃喝不愁,开公司,就你们几个的脑子,能玩的过那些商场上的狼崽子还是老狐狸。
别到时一不小心,家业全给人家算计走喽。”
“不开就不开,只是在外面跑,好些旧识一直问这事,我们几个才想问的。”
“以后打消这念头,开公司也就是个名头好听,你们就是农民,一辈子都是。
出去和人打交道,直接告诉人家你是农民,是泥腿子。如果因为这个瞧不起你,你也别和他来往,也不是啥有眼光的人,即使短暂时间生意好,也不会长远。
真正有能耐的人不看这些,咱家的水果好,是伺候的好。
以后多关注种植园,少扯这些有的没的。”
“是。”
兄妹五个,都很听沈清和的话,爹不让干的事情,他们绝对不干。
无论外面的人怎么怂恿,五家都是摇头摆脑不答应。
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听话,沈家一直悄悄的发财,所有人都不知道,短短十几年,沈家积累了多少财富。
在两个最引人瞩目的城市,沈清和,买地盖写字楼。
他一个人出钱买地盖楼,他的几个儿女也不干示弱,凑钱买地盖楼,经常一个小区一家一栋楼,其余的卖掉换回成本还能再赚点,他们不接受贷款,但是价格比接受分期付款的楼盘要低很多。
沈家兄妹的资金回笼快,也没有断裂过。
沈家兄妹就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毒瘤,搞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很是郁闷。
他们谁也不知道,亲爹在京城,明珠,各有一栋甲级写字楼。
沈清和买地买的早,便宜,后面建造时,大部分的材料都是他夹带的私货。节约的钱,海了去了。
如今每年那天文数字般的租金,他家子孙一辈子都花不完。
至于那位重生的田家女,没有过上亿万富婆的生活,反而被抛弃,因为她无法生孩子,一辈子都生不出来。
吴泽中还没有多发达,就把她抛弃,再也不管她。发达的吴泽中也就是千万富翁的级别,根本不是她前世记忆中的亿万富翁。
人到中年,四十几岁后,吴泽中一次不谨慎,投资失败,直接破产,在去找合伙人追债的路上,因为喝了酒,神智不清,自己开车冲下山崖。
留下第三任妻子以及还小的闺女,去了地狱忏悔。
八十岁那年,沈清和走完这世,含笑离开。
床边,房门外都跪满了孝子贤孙,哭着送走了他们家的定海神针。
京漂兄妹
“哥,我加班去啦啊!”沈心悠穿好风衣,拎着包出了门。
“好,路上注意安全。”躺在床上的沈清和,脑子里一团浆糊,刚来,脑海中的记忆还没有完全理顺。
“知道,锅里煨着粥,记得吃啊。”
“好。”回答的有气无力,生病中,还是重感冒。
啪,人走了门也关好。
躺在小床上的沈清和,才有时间理顺脑海中的那团浆糊。
剧情:原身来自中部的一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要不当初原身考上大学,也不会因为两个孩子读书供不了,原身悄俏藏起录取通知书。
一个人北上打工,来京城已经八年。这些年一个人打工供妹妹读书,妹妹也因为哥哥的放弃,一直记在心底,努力考上京城大学。
如今大学毕业一年多,妹妹已经在外企上班。各方面待遇都不错,稳定下来。
沈清和在一家外卖公司上班,送外卖,一个月挣的也不少。
兄妹两租了一个还行的一居室,小客厅的沙发床就是沈清和的床,白天是沙发,晚上是床。
房租水电兄妹两均摊,他的压力小了很多。
八年下来,手里存下来十二十五万,全是原身死抠死抠,全是抠自己才存下来的。
大部分的存款还是最近两年存下来的。
前世,原身的妹妹的男朋友是她大学同学,一位本地的优秀青年,两人确实很相爱。
只是男方妈妈不同意,说不愿意儿子找个外地姑娘做老婆。一直反对,农村姑娘家里条件肯定有限,到时儿子买房帮不上,别的更帮不上。
还有一群农村打秋风的亲戚,以后谁来京城都来家里落脚,不讲卫生,出力出钱不说也许还落埋怨。
她可不愿意儿子找个外地姑娘还是农村的,以后麻烦事多如牛毛。
只是,她最终还是没有犟过儿子,同意归同意了,可是对儿媳一直不好。沈心悠结婚后生孩子,坐月子时遭了大罪。
结婚生孩子时耽搁晋升,后来因为孩子分散精力 ,在工作上表现一直一般都是。加上和婆婆不和,工作,家庭,孩子,娘家很多事,都让她精疲力尽。
三十五岁,年纪轻轻的,就得了重病,一病不起。熬了几年,妹夫卖了房子给妻子治病,还是没有留住人。
还有在他们结婚前,还闹了不少出事。原身过得也不如意,在老家经人介绍,找了一位姑娘结婚,结婚以后才发现,两人合不来,生完孩子两年就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