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几步,想到什么,他又转身朝隔着几家的点心铺,走过去。“沈先生下班了。”
“嗯,帮我称两斤麻花。”
“好嘞,两斤酥脆麻花。”点心铺的伙计大声喊道,里面的人刚好听见。
今天家里不只是沈家来吃饭还有罗家人一起来吃饭,罗家穷,可是秉性不错,大人孩子都忠厚老实。
难得上门一次,他多少买点孩子们喜欢吃的点心。一家孩子一斤,免得孩子们为了一点点心争的打架。
拎着两包麻花,脚步轻快的朝家赶去。有了新家,日子会越过越好。家里的院子,他已经种上蔬菜,大雪来临前,应该能全部收获。
过冬的蔬菜不用再买,开年后他还打算家里养上十来只鸡,关在大鸡笼里面养,家里吃鸡蛋不用再买,还能换点针线钱。
想到以后的好日子,心安。他不会再让第一个孩子被饿死,他要把他养的健健康康的。弥补原身上辈子的悔恨遗憾。
想到家,走路的也快了许多,妻子罗芬已经回到家忙活起来,两桌子菜,即使是一样的,也要时间准备和炒。
“小芬,我回来了。”进门先大声喊,提醒妻子一声。
“你等下到胡同口迎迎我爹他们。”
“知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不用,都准备的差不多,你去胡同口,迎他们就好。”
“等会儿就去,我先到隔壁借张桌子来,借些椅子。”
“对对对,我都忘记了,先借桌子椅子,咱家的不够。”罗芬拍拍自己的脑袋,笨死了,居然忘记借桌子椅子。
新家除了原来的家具还有旧主人留下来的所有东西,他们夫妻俩的东西少的可怜,沈清和的衣物书本,再就是罗芬的嫁妆。
很多东西都缺,家里的小物件很少,需要他们夫妻一件一件的补全。
来到大杂院,前脚踏进来,住在倒座房的石老爷子,眼尖嘴快,“清和,回来请你爹娘的吧?”
“石大爷,我来找张叔借桌子椅子的。”
“他在家,你快去吧。”石老头指指对面敞开的屋门说道。
等沈清和离开,石老头朝着东边相连的院子撇撇嘴,沈家老两口还有另外兄弟两也真是人才,亲儿子(亲弟弟)家的温锅宴,他们居然想当客人,也不早点去帮忙。
他是看着小清和长大的,是个啥性子,满大杂院的人都知道,一个老实,心善的孩子。
两个多月前,老沈家分家,分的让人唏嘘不已,沈大根(沈父)真是做得出来,居然啥也没有分给小清子,“光着腚”净身出户。
满大院全知道了,哪个不说那沈大根心眼偏到咯吱窝。哪像个当爹的。
石老头思绪发散,不远处沈清和已经进到张家大门前,“张叔在家吧?”
“在呢,进来吧?”
张白丁坐在堂屋,不用抬头听音就知道是谁。
“张叔,你家的大桌子和椅子能借我不?”
“好,张大春出来。”张白丁一声狼嚎,把隔壁房间的儿子一声吼了出来。
“爹,斯文点,咱能别总是在家吊嗓子成不?”张大春对于亲爹的嘶吼,总是很无语,就隔壁房间,只隔着一道门,用的着这么大声吗?他又不是聋子。
耳朵被无良老爹震了一下,顺手掏掏,看看有耳屎被震散没有。
“臭小子想挨揍吗?懒的死,下工回来就躺,不知道帮家里干点活,学学小清子,多勤快。”张白丁嫌弃死自家的大儿子,懒鬼一个,在外面咋勤快,他也看不到。
在家里懒的要死,能躺着绝对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亲爹,我是您亲儿子,别总拿小清子打击我成不?”张大春一脸嘻笑,一点也不怕亲爹。
“去,帮小清子抬桌子搬椅子。”
“遵命,亲爹大人。”张大春真不是懒,回到家里娘不让他做事,除了她做不动的重活,其余的全是她一个人操持着。
他成过一次亲,媳妇儿留下一个闺女给他,之后生病去世。他每天收工回家,没事就陪着孩子玩,或者陪着孩子睡睡小觉,小家伙才两岁多一点,正是好玩的时候。
说话很有意思,软萌萌的,特别喜欢粘着他。
“浑小子,别总是不正经。”张白丁也就是嘴巴里说说,他心里可不认为自己儿子比沈清和差多少。
他家儿子也就是没有进过学堂,别的都不别沈家三小子差。挣的也多,人缘也特别好。
张大春盯着眼前的人瞧了很久,突然说,“沈三你变了很多,和以前不一样了。”
抬着桌子的沈清和,心中咯噔一下,不动声色的说,“大春,我还是我,没有变。”
“不,你变了,和以前很不一样,眼神自信,背脊挺的直直的,还有说话的语气不再低声,正常了不少。”
一个大院长大的,相差也就四岁,张大春对大杂院的每一个和他差不多年龄小伙子,大姑娘都无比熟悉了解,他是个善于观察的人。身上还有股匪气,重情义,善于结交朋友。
“可能是离开爹娘,一下子长大了吧。”自嘲的一句话,让听的人无比心酸。
是被亲情伤了心,一夜之间被迫长大。
想到沈家其余人,善言谈的张大春也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
只是跺脚几下,干巴巴的说,“都过去了,你也成亲担负了新的责任,以后把心思都放在妻儿身上,别的不要多想。”
“嗯,我想以后好好的过日子,我也不是什么有大出息的人。顾好自己的小家庭,能养活妻儿就好。该我尽的责任我不会推卸,以后两个哥哥怎么奉养爹娘,我也会一样。”
沈清和没有抱怨,依然保持初心。做了那么多任务,看尽人情世故冷暖,他也做出了改变,身上的戾气还有偏激改掉不少。
也不会冲动,这一世的父母是偏心,但是他们也没有说错,就是给了他机会进学堂,读书学习知识开眼界。
如今他的薪水才会比出苦力的大哥二哥高,他虽然不赞成父母的劫富济贫。但是他也不会恨他们,平常心对待他们就好。
该他孝顺的,他绝对不推辞,该他出钱出力的时候也绝对不打磕巴。
两个哥哥出多少,他就出多少,多余的也可以出,那得看在什么情况下。
他也不会好心的全部包揽,满足父母劫富济贫的心思。在沈父眼中,自己以后肯定比两个大儿子过得好,所以分家时,就是“光腚”被分走,日后也能赚回来。
第125章 又回民国(03)
在沈父的心底除了偏心, 他还认为三儿子现在即使“光腚”出户,也会比两个卖苦力的大儿子过得好,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打心底就没有打算在分家时给三儿子分啥家产。
“这就对咯,以后把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让人家看看。白手起家,也不比别人过得差。”
“嗯,不会差的。”
说起来, 两人以前的关系不是多好, 最多算是普通发小普通朋友。
今天的一番话,显然是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原来的沈清和,学过专业的会计学, 是专业人士。而张大春只读过三年书, 没啥文化。
也装不来斯文人,说话大大咧咧的,嗓门又粗又大。
帮忙搬椅子桌子,最后走的时候,沈清和从房间里拿出来几个新鲜的梨子,“大春,给, 带回去给妞妞吃。”
“我不客气了, 代妞妞谢谢她沈三叔。”
张大春没有客气, 接过沈清和手中的网兜,十个大梨子。水灵灵的,一看就知道好吃。
带回去, 刚好给爹娘,妞妞,还有小妹也尝尝鲜。至于已经结婚的二弟,不在他喂食的范围内,想吃自己买去,又不是没有赚钱,吃家里的喝家里的,一分家用都不交。自己还给他吃零嘴,美得他。
他家里就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小妹还只有十二岁,比妞妞刚好大十岁。白天都是小妹在家里呆妞妞,还帮着娘做家务,还抽空糊纸盒,赚些小钱。
拎着水嫩嫩的梨子,回到家里。隔壁住的二弟和弟媳,眼睛一直盯着网兜里面的梨子,脚也跟着梨子前进。
张二春也是新婚,刚成亲不到三个月,与沈清和前后不到半个月。
大院的人都有参加,凑份子。
张二春媳妇儿偷偷的拉拉自家男人的衣服,示意他要梨子,平时大哥很少买新鲜水果,她进张家门以后,大伯哥也就买过一次,还很少,刚够妞妞吃一两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