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女冠们在京郊附近置办了田地产业,或是寺院里有香火收入,还可以请能写会算的专门人才替她们管理,这些女性叫“管家娘子”。一个能干的管家娘子通常不止一位雇主,收入颇丰。
梨溪山一带山脉连绵,土地大多是山地,种地出不了多少粮食。在太清宫建成之前,这里虽然靠近京畿,常有溺死女婴,春江水神娘娘、蒲河神女、雍河娘娘等等女神,还有灵慧祠供奉的碧水元君娘娘,细究起源,全都是被扔在河里的女婴出身。
朝廷虽然三令五申,但溺婴之风总是无法断绝,自从“出家业”繁荣之后,“溺女”才断绝了。
女儿也能赚钱,赚得不比儿子少,出嫁前赚的钱都得交给父母,于是山下的农户生了女儿就好好教养,或母女相传,或托了人拜师跟着学,都希望她们能学得一技之长上山受雇。
最好的当然是能做管家娘子,但这时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也没系统化,并非人人都能学会算术和写字;次一等的是做贴身婢女;或者有家传厨艺,那就可以做厨娘;要是家里开了骡马行,还能当赶车娘子;实在不行,那便只能当粗使婢女和挑水、送花的娘子了。
瑶光穿越来这么久,今天还是第一次自由自在来逛街。看到街道上行走的女子比起蒲县县城多得多,许多茶楼店铺在门口招徕的也是女性,心情顿时感到放松。
她和薛娘子今天是有的放矢,到了镇上,先去了生意最红火的一间酒楼,松鹤楼。
来太清宫的香客们不少是长途跋涉而来,晚上到了先在镇上的客栈住一晚,第二天一早上山。因此镇上有许多旅店和客栈。
这间松鹤楼有四层,前面是酒楼,后面连着客栈,门前和侧道上排着许多车马,二楼挂着一个杏红旗招,迎风招展,店堂里挂着一溜黑底金字的水牌,写着各种菜肴名字,门口摆了两个包点蒸笼,排着人龙。
站在店门口招呼的不仅有小二,还有本地特色的“店娘子”。
店娘子见了女客主动招呼,见了瑶光薛娘子是女冠打扮,又脸生,穿的是灵慧祠道袍,一想便知是前段日子那位好大排场来灵慧祠出家的端王良娣,忙满面堆笑将她们迎了进去,“两位炼师想用些什么?楼上有极干净的雅间,可以看得到梨溪风景。”
两人随她上了二楼,在一个小雅间坐下,店娘子推开窗子,果然看得到梨溪潺潺,溪边长着很多梨树,只是现在树上都是小小的青梨子,要是赶在春天来,风景更佳。
梨溪山,就是因为山上满是梨树,因此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叫做梨溪,山便叫做梨溪山。
瑶光要了一壶甜豆浆,让店娘子把松鹤楼拿手的点心不论冷热都来一份。
店娘子咂舌,“两位炼师哪里吃得了这许多?”
两人是想品鉴一下这镇上最红火的酒楼做的糕点是什么水准,吃不了打包带走呗,瑶光用十足的壕气说:“你只管拿来。”说着从荷包中拿出一个五两的银锭,放在黑漆木桌上。
哈,穿越至今,我终于可以这么直白、庸俗地炫富一次了!
店娘子也不是第一次遇着人傻钱多的豪客,更知道瑶光身份,当即喜滋滋收了银子下楼,不一会儿,翡翠虾饺、水晶烧麦、芙蓉蛋酥等等冷热点心源源不断搬上来,将四方黑漆大桌都摆满了。
瑶光和薛娘子一样品尝一点,喝口清水,再分别写下心得体会。
松鹤楼今天供应的点心有十五样,八样热点,另外几样是或咸或甜的小点心,说实话,水平不低。虽不能和王府中几味极精致的点心比,但味道是不差的。但要以瑶光的眼光和经验来看,只有一样杏仁奶酥能勉强达到现代网红甜点的水准,甜而不腻,奶香浓郁,外皮酥脆,入口即化,其他的嘛,呵呵,就跟超市熟食柜台买的那个水准差不多。
两人昨晚就订了评判标准,从口感、味道、外观、香气和便携度等几个标准给每样点心打分,再按几项积分评出优秀、良好、普通和拉倒吧四种。
品尝完所有点心,两人对照各自的评分,瑶光十分苛刻,只有杏仁奶酥一个拿到了优秀。
薛娘子倒将奶酥、豆沙饼和莲蓉青团三样评了优秀。
薛娘子“唔”了一声对比自己和瑶光的其他评级,良好、普通和拉倒吧这三样倒是差不多,“瑶妹啊,你大概是过惯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日子,可咱们做点心生意,不是自己吃,还是卖给普通人的多。”
瑶光也同意,但是她在现代尝过的美食太多了,这里连个巧克力都没,她想降低标准也不知怎么降啊。
以她对甜食的认知标准,别说和这里的普罗大众比了,就是和很喜欢吃,也很会吃,又去过很多地方品尝过很多美食的薛娘子比,也不在一个层次上。
薛娘子见瑶光一直发呆,也不打扰她,过了一会儿,瑶光笑道,“照姐,你说我们自创几个点心卖行不行?”瑶光爱吃,又一直生活在国宝美女是莫妮卡.贝鲁奇,索菲亚.罗兰这种丰腴美女的意大利,她从不搞什么节食、戒糖,每周必会吃一次甜点,还喜欢亲手做,家里各种烘焙的糕点模子、工具齐全着呢。
薛娘子认真考虑,“当然行。但是咱们刚一开始也得卖些常见的,还有,这自创的点心得多少人做?工序复杂么?要请了人,多久能上手?还有,有没有秘方?秘方怎么才能保住不叫人学了去?最重要的一条,这点心能一年四季卖吗?”她是见过些世面的,知道有些点心到了冬季是没法做的,比如方才那奶酥,需要用鲜奶和鸡蛋。她虽没养过鸡,但也知道鸡到了冬天下蛋很少甚至不下蛋,至于牛羊奶,倒不知牛羊到了冬季还产奶不产。还有些要用鲜果的点心,什么樱桃酪、青团之类的,没了那点鲜果清香,也就不足为奇了。
瑶光将薛娘子提到的几点一一写在她的随身笔记本上,两人又商讨一会儿,决定明天再来一次,这次带上吴嬷嬷。她是经年的厨娘,饭菜汤水烧得都好,白案面点也做得好,还会做药膳,若论做吃食,还是得请教吴嬷嬷。
两人叫来店娘子会钞,瑶光又将每样点心的价格细细记上,那店娘子一看,小声问,“两位炼师,可是想开个店面自己卖糕饼点心?”
薛娘子一听便知有戏,“只是想想,倒没当真。镇上如此繁华,也不见得有店面租卖。”
店娘子笑道,“炼师,我姐姐就在镇上做中人,镇上虽繁华,可每年都有好些炼师还俗,倒有一多半人愿意将手中店铺门面转让了重新买田置地,或是在京中租铺子做生意的。若是两位有意,待我叫了姐姐过来。”
瑶光和薛娘子相视一笑,这可真是正瞌睡了有人递枕头。于是和店娘子约好明天午后再来。
瑶光又叫了四样两人一致认为不错的点心,叫小二仔细包好,送去灵慧祠献给老郡主、张师姐和两位师侄等人吃,其他的点心一并包了,给婢女们吃。
出了松鹤楼,店娘子还叫了一位“向导”娘子陪着她们。
在翠溪镇上,这样的向导大多是活泼善言的中年女子,有些是贫穷的女道士。
凡有想要出家的女子必先来打听,或是来亲自看一看,这些向导娘子都是镇上人,对梨溪山上下几百个道观熟得很,哪家道观院子里花园好,哪家师父管得松散,哪家规矩严,她们全清楚。
想要出家的女孩子们让向导娘子们领着,到心仪的观中走一走,上个香,便能知道些底细了。待女孩子出了家,平日来镇子上走动,也可以由向导娘子陪着,听听趣闻和京城的消息。
老郡主便有两三个相熟的向导娘子,一个月总要来灵慧祠四五回,陪她说笑讲八卦——讲的是谁谁家的小姐最近出家到某某道观了,大约待个三四年就要还俗的,谁谁家的小姐却是被父母送来的,许是做下了什么丑事,不知道还能不能还俗了,谁谁又于谁谁结了道侣不到两年和离了,此时正在争夺财产……等等。
店娘子帮薛韩两人请的这位向导娘子姓高,人如其名,又高又壮,三十多岁,黑红脸庞,笑得十分讨喜,既不让人觉得巴结市侩,又很热情。她不管自己肤色如何,硬是穿了一身天水碧掐月白牙子的对襟长比甲,里面是珊瑚色窄袖纱衫和水绿裙子,头上戴着几支精巧的小金簪,襟口别了一支珠兰,香甜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