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91)

作者:风暄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孙氏点了点头,皇上那里还好搪塞,听说最近政事繁忙,他很少来自己这坤宁宫里,一开始孙皇后还想造成太子久病在床的迹象,但后来却发现皇上对太子还是很重视的,隔三差五就让太医前来诊治,孙皇后怕事情败露,赶紧让太子早早康复了。如此一来,皇上就不再过多询问,只是派人又送来了些滋补的药品,嘱咐孙氏不要因为有孕在身而忽略了太子的身体。

更让孙皇后烦恼的是,打从去年开始,尚书局老太监王振被宣德皇帝指派了个陪太子读书的差事,他为人小心谨慎,又因为先前是个教官,性子在一群太监里显得颇有些迂腐,不过,正因如此,他才被宣德皇帝高看一眼,得了这个差事。

可在孙皇后眼

中,这老太监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一个五岁的孩子有什么可读的,只是做做样子罢了,他却还总是不依不饶,每天都要来派人前来打听。

孙皇后缓步走在花园之中,却听见不远处有人尖声道:“哎呀,你怎么如此不明白事理呢?王公公尊贵还是皇后尊贵?如今皇后娘娘怀着龙子,咱们却一再的去烦她,万一凤体有恙,她踩死我们可不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呐!”

“永祥,那你说怎么办?”另一人问道。

“咱们就在这儿转上两圈,回去告诉他没见着皇后和太子不就得了!”那尖细声音得意洋洋的道:“他也不能把咱们怎么样,大不了再派别人去就是,好了,快起来走吧!”

“嗯,这小太监倒是机灵!”孙皇后嘴角微微挑起,对身旁的宫女说道:“去打听打听,他叫什么名字,是何时进宫的,让他到坤宁宫来一趟!”

……

“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小院里,丘洵正对清儿解释着,他晃着手中的书卷,还真有点为人师表的意思。清儿托着两腮听得认真,听完后又好奇问道:“那,你们几个考过了乡试,就可以做官了吗?”

“其实,确实是有这个可能。”丘洵点了点头:“如今大明人才紧缺,中了举人之后为官的不少。如今国子监祭酒贝泰贝老先生就是举人出身,一样把北京的国子监治理的井井有条呀。不过,天下承平已久,年轻士子越来越多,考中进士的也越来越多,我想,往后要做官恐怕仅有举人功名就很难了吧。”

“没错,而且只有参加会试、殿试,名列一甲、二甲,方才有机会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观政,这样的机会,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梦寐以求的。”邢恕也在一旁补充道。

清儿的身体在张皓文和丘洵的悉心调养下,正在很快康复,他见张皓文他们每日读书备考,渐渐也对这四书五经产生了兴趣,天天坐在一旁听他们读经讲文章,虽然听的一知半解,但还是一直坚持着,乐此不疲。

每当这时,胡二也会坐在一旁默默看着,最近他闲来无事时一直在修理他当时随身带的那把短刀,刀柄处似乎因为用的日子久了已经有些松动脱落,经过他不停摆弄,如今用起来顺手多了。

而打从他们住进这个小院开始,张皓文他们就都跟着胡二学了些保命的招数。张皓文和邢恕天资高些,最近胡二又开始教他们打斗中退敌致胜的诀窍。张吉、张祥更是对胡二的本事连连称赞,说若是胡二早些时候能教教他们,他们就不会再船上被两个水匪逼的险些走投无路了。

“待将来你们去了京城做官,你们若是想学骑射,我也可以教你们,只是我许久不练,也有些荒废了。”胡二斟酌着道。

“哦?原来胡大哥你是从京城来的?”张吉好奇的问。胡二却只是笑笑,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张皓文能感受到,胡二和清儿有时候似乎有意无意想要向张皓文他们透露些什么,尤其是自从上次张皓文将清儿从昏迷中救醒之后,清儿对他们几个更加依赖了。

他们也早就看出清儿不是女孩,不知道一开始胡二是不是想以男女有别为借口,让他们几个读书人离清儿远些。但清儿毕竟是个孩子,一个人彷徨无措的离开了家,总是想忍不住想和张皓文他们亲近,这是胡二拦也拦不住的。

只是如今乡试在即,整个番禺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张皓文他们陪清儿玩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据说主考官已经驾临,乃是广东布政使所从朝中聘请来的一位翰林,保密起见,到如今为止,士子们也并不知这位翰林到底是何人。八月初七,主考官和提调官等官员都入驻了广东贡院,张皓文等人也准备就绪,只待四更入场开考了!

与此同时,一叶扁舟载着一队打扮成商贩模样的汉子,正沿江南下,已经到了广东清远。这几人都身材魁梧,规规矩矩站在甲板上,双目中透着阵阵寒气望着江面,只有坐在船头的那名年轻人斜倚着桅杆,翘着一只脚晃来晃去,嘴里还哼着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小调。

此人正是王永祥,他望着两岸熟悉的景色,不禁心情大好,他没想到自己这一次进京,虽然没有在刘太监的老相识王振那里讨到什么便宜,却阴错阳差入了孙皇后的眼,一上来就派给自己一个这么好的差事。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那一队随自己前来的锦衣卫,他对自己此行更有信心了。

刚生产完的孙皇后那憔悴的模样和微弱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着:“听说你对广州那一带颇为熟悉,正好,我刚刚收到消息,那姓胡的和太子没有上琼州岛,他们很有可能就落脚在广州!如今广州乡试在即,要找他们恐怕的费些功夫,我要你帮我兄长手下的人帮忙查找他们的下落……”

第81章 乡试2

说到这里, 孙皇后抬眼望了望襁褓中的公主,目光中有几分怜爱, 更多的却是不甘和惋惜, 她声音沙哑的叹了口气:“唉!那些庸医误事,也是我自己不争气,太子、太子你还是要给我好好地带回来,那姓胡的就不必让他回京了,我未能诞下龙子, 说不定、说不定就是他的好姐姐在长宁宫使了什么妖术所致!”

她顿了顿,又继续道:“罢了, 这都是命,如今皇上心系太子,永清还不能出什么差错,但那姓胡的在宫外,他自己回不来, 可不能怪罪到我的头上, 况且……皇上对他姐姐不闻不问很久了, 他一个小小的府军前卫百户, 是死是活,根本就传不到皇上耳朵里……你拿着我这一件信物, 去找我的长兄锦衣卫指挥使孙继宗,让他派人助你行事……”

一想到身后这些彪形大汉是孙皇后派来“助他”的,王永祥顿时觉得自己底气十足,神气起来。他站起身把手往后一背, 指着其中两人道:“你们两个快点帮忙划船,不要在那里呆呆站着,万一耽误了行程,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那几人一路上对这阴阳怪气的太监颇多忍耐,但碍于皇后娘娘面子,只能拉着脸去划船了,王永祥见状更加不可一世,趾高气昂在这艘不大的船上转来转去,其中一人实在看他不顺眼,将船桨一偏,看似轻巧的在他的腿弯处蹭了一下,王永祥整个人却像中了箭一般往前倒去,扑通一声落入了江中。

船上数名锦衣卫见状,都觉得十分解恨,低声笑了起来,谁知那王永祥虽是琼州人氏,却不通水性,落水之后只知道嗷嗷乱叫,没过一会儿眼看就要沉底。船家先沉不住气了,劝道:“诸位,你们这掌柜的不会水,你们到底要不要救他?”

“哼!他这般人也配做我们的掌柜?!”那为首的锦衣卫冷冷嘀咕了一句,不过,他仍是将前襟一摆扎进腰中,纵身跳了下去,不多时便扛着浑身湿透,喝了一肚子水的王永祥爬上了船。王永祥经此一遭,再也没劲指使别人了,躺在甲板上有气无力的直哼哼。

“再、再往前可就进番禺了。”眼看天光微亮,船家指着前方对众人道:“你们的路引可准备好了?今年是大比之年,可查的严着呢!尤其是像你们这般的高大汉子,要是没有路引文书,休想踏入番禺一步!到时候,说不定我这载你们来的也要跟着遭殃……”船家低声嘟囔着。

那锦衣卫对船家的话毫不在意,而是把众人召集在一处,其中一人将王永祥也拖了过来,王永祥头晕脑胀,只听他们议论道:“指挥使前几日送来消息,说主考广东的是翰林侍读学士陈循,这老家伙是个硬骨头,我们一定得小心行事,千万别惊动了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