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到结尾处,楚王用洪亮的声音大声宣布,“寡人治楚二十五载,虽励精图治却政绩平平,每坐于高位受百姓爱戴心有戚戚,恐半百之身难报。寡人观上古之书,以尧舜为始者,皆禅让贤才,太子楚尘仁爱英武,是大德明君,今在春耕祭典请神明为证,让政于太子,授于符宝,即刻登基。”
陆桥手捧着国玺兵符,郑重地交给到楚尘面前。
楚尘看着高台上的父王非常无奈,好任性,都不跟他说一声。
楚尘接了宝符,叩拜谢恩。
公卿百官这才反应过来,赞旧王圣明,跪新王登基。
楚尘继位后即刻发国书昭告天下。其他四国也派出使臣前来恭贺。
大卫国使臣随和,大韩国使臣有礼,大越国使臣机敏,唯独大晋国使臣嚣张,一来便问城池之事。
楚尘也不是那耍赖之人,慷慨兑现当初的承诺,只是给出的城池三座城池一个靠近西边与夷狄有争,一个靠近东边与大韩接壤,还有一个靠近北边与大越紧邻。
晋国使臣气得脸都白了,这三座城相隔千里,池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得来还得派军驻守防卫,又易惹怒邻邦。
他家大王被楚尘摆了一道啊!
于是大晋使臣连夜归国。
楚尘当了大王,反而没有那么忙碌了。
卫娆不解,问他何故?
楚尘道,这就是当老大的好处,他可以重新制定政策。一些小事琐事完全可以交由地方官处理,他只处理大事。
如此一分,他的工作量减少大半,当然就闲了下来。
卫娆听得皱眉,古代皇帝都爱集权,他怎么分权了,“依赖官员,也不能尽信官员。万一有人贪赃枉法仗权欺民呢?”
楚尘哈哈大笑,“蛀虫想吃甜浆总要伸头的。”
他一点,卫娆就明白他想干什么了,“你要除掉蛀虫?”先给与他们权利,再用权利将他们剔除,换成他的人。
“我要除掉的不光是他们,还有楚国的旧贵族。”楚尘目标坚定。
卫娆听得心惊肉跳,抱着男人的手担忧道:“你刚刚上台,根基不稳,这么做是不是太冒险了?”
“别忘了,兵符可是在我手上。”楚尘自信满满,这是父王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
楚尘的分权政策实行没有多久,百姓就有诸多怨言了,这时,楚尘又推出了检举推荐政策。
就是在全国各地的县府摆放一个带锁的大铁箱子,箱子两侧开两个小孔,箱子刷上红白两色,红色是检举,举报不法官员,白色是推荐自荐人才,只要你觉得自己有才或者身边有才之人被埋没的,不论身份,都可以投放竹简。
箱子有专人看管,又有专人押送到王宫,由大王亲自开箱审阅。
这个政策一出,深受苦害的百姓们积极响应,很快,一大批官员被列入待查名单。
等楚尘查实原因,有罪的定罪处罚,没罪的,举报人受罚。
没有被检举的官员们也都战战兢兢,工作越来越尽责,生怕出了什么岔子,一时间政治清明,官民互爱。
与此同时,楚尘召集了那些举荐自荐的贤才。
第一次召见人数只有寥寥数十人,楚尘认真考察,从这数十人当中挑出两位有用之人任其官职,其他没有选中的有都给了银钱,赐了美名。
等到第二次召见的时候,人数就飙升到数百人了。
这次,楚尘很高兴,任命了三十几人为官,其中一人是个十二岁的放羊娃官居客卿,还有一人是七十岁耕田老翁官居太守。
如此一来,楚人尽知,大王求贤若渴,任人唯才,所以自荐推荐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有时一月可见三千余人。
可是招揽了这么多人才,楚尘还是觉得人不够用,官员任命的多,处置的更多。
卫娆看他每天接见那么多人还是发愁,于是就跟他提了下科举制度,与其大海捞针般的寻找人才不如大浪淘沙,通过层层考验,筛选人才。
楚尘听得兴致勃勃,还要把散会朝臣们再召集回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卫娆却让他别着急,“我有东西要给你看。”
“什么东西?”楚尘揉揉她的头发,深表示愧疚,最近忙着接见人,又把她冷落了。
卫娆从怀里掏出了几张白纸。
楚尘拿着那几张纸看了又看,惊喜无比。“这纸真白,韧性极好,怎么做出来的?”
他这段时间忙着召集人才,卫娆也没闲着,她在改进纸的质量。
纸早出现在这个时代了,可是纸的做工繁复,做出来的质量极差,还不易保存,所以并不实用,这个时代的人还是觉得用竹简更好些。
卫娆这些天就在研究如何做出质量上乘的好纸。
“做法我让惜玉写了下来,一会儿给你。你再看看这个。”
她不光做出了纸,还让人刻了几个小字块,她拿着这些字块蘸了墨汁,道:“你这案几都快要被竹简压踏了,可是它里面的内容,一页纸就可以书写完毕,如果把这些纸张一页一页的装订起来,那么这一本书的内容换成竹简估计要塞满整个屋子,可是在一本书上面用手写那么多字,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这个刻了字的小木块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将所一本书所有的字都雕刻起来,按顺序排好,刷上墨汁,把纸复在上面一摁,一本书,不出一天便可完成。”
造纸术和印刷术天生是一对,不能分开。
楚尘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他猛地将卫娆抱住,“这么优秀,可不能让你跑了,要不你明日跟我一起上朝吧,我觉得跟你一比,那些大臣们都是庸才。”
卫娆被他夸得脸红,“别别别,我就是有些小聪明,小打小闹吓唬人还行,治国还是要依靠朝臣,再说,我连字都不识。”
“小聪明?你知不知道你做的这些给楚国甚至给天下带来了多大的便利,你还有什么好建议,说来听听。”楚尘扶着宝贝妻子坐下,还殷勤地给她倒了杯茶。
既然他提了,卫娆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觉得你现在推出的这些措施全都是肃清吏治,于楚国有益,但是益处不大。
百姓才是国家的根基,只有让百姓富裕安居,楚国才会强大,至于如何让百姓富裕,那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定措施,我说几个我觉得好的点子,用不用,你自己斟酌。
第一,如果楚国有大片荒地,你可以鼓励子民开荒种地。
第二,奖励耕织,男人种地打得粮食多,要给与奖励,女人织出的布匹多也要给与奖励,同等的,猎人,木匠,总之所有行业中出色的人都应该奖励表扬。
第三,建立公立学堂,凡楚国六岁以上儿童都可以进去读书,无论他们的父母是什么身份,都应该享受教育,当然能不收钱就不要收钱吧。
第四,鼓励商业发展,支持工业繁衍扩大。”
商鞅变法能让秦国快速强大,卫娆是参照他的,再加上她自己的一点想法,希望能对楚尘有用吧。
第85章 新帝新政
卫娆只是提出让百姓开垦荒地,楚尘更狠,他要在开垦荒地的基础上分田到户。
这个时代田地都掌握在贵族手里,百姓要种地,就要从贵族手里租地,收了粮食,除了要给国家交税,还要给贵族交租金,这样一来留给百姓的就所剩无几了。
而贵族则是不用交税的――所以楚国的贵族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楚尘的分田到户政策正是要瓦解贵族霸田,他想把所有能耕种的良田从贵族手里夺回来,然后再分给百姓,一家一户按人头分田,人多多得,人少少得,以后交税直接交给国家。
贵族什么的,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次日朝堂上,楚尘便将奖励耕织,分田到户的计划交由大臣们讨论。
大臣们经过细致的商讨分析,都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十分支持,而那些持不同意见的权贵不得不保持沉默。
此时的朝堂上,贵族渐渐的丧失了话语权,这多亏了楚尘大力整顿吏治,提拔了一大批平民子弟。
然而治标不治本,在地方上,还是权贵独霸一方,单从楚尘任命到地方上的那些平民官吏被架空就可以明白,楚尘的政策只是撼动了都城的权贵,地方上还是鞭长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