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迟疑了许久,最终抬了眼瞧了沈香苗一眼,又快速的垂了眼皮,轻声道:“这事,我都不晓得该如何给你开口……我前几日不是和你提过那日苏夫人到咱们家里头来过么,其实那日除了苏夫人,马大娘也来了。”
马大娘是媒婆,这是周遭十村八店都知晓的事情,每日都在各村中来回奔走,牵线搭桥的,就连沈香苗都识得这个人。
“她来做什么?”沈香苗扬起了眉。
“我起初以为她是来给你说亲的,没想到……”吕氏说道这,还是顿了一顿:“不曾想她是要与我说亲……”
“这马大娘给娘说亲,说的便是那沈来福?”沈香苗忽的问道。
“嗯。”吕氏点头:“我当时便回绝了,那马大娘不死心又说道了一阵子,最后见我生了气才走,这几日里也再也没有上门来,我还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也就没在你们面前说道。”
“谁知道,今儿个沈来福又去给你送锅铲子。虽说这街坊邻里人情往来实属正常,可这里头却有旁的事,不得不仔细掂量掂量。”吕氏低声道。
沈香苗十分理解吕氏的顾虑,点头道:“娘,我明白你的顾虑。那马大娘既是来上门说亲,必定是祥和爷爷和那沈来福有此方面的思量,说不准呢,兴许他们还会觉得娘不同意亲事是因为顾忌我的意思,所以那沈来福才会想着到我这看能不能先征得我的点头。娘不想让他们对此有误解,更不想让他们觉得此时有希望,所以想着干脆彻底点的回绝,往后也不会闹得特别难看。”
“是这个意思。”吕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还是你看的明白。”
沈香苗抿嘴笑了起来,伸头在吕氏的肩膀上蹭了蹭:“我是娘的闺女,自然明白娘的心思。这锅铲我明日便退了回去,也将此事说清楚了,娘放心就是。”
“嗯。”吕氏点头。
沈记的生意依旧红火,大早上就有人排队,尤其是新上的糯米藕,十分受欢迎,加上沈香苗改良了一番,加了桂花糖进去,额外有了桂花的香甜气,吃起来就越发可口了。
除此以外,卤味也比往日卖的更快了一些。
“今儿个的人比往常多了一些。”沈香苗瞧着外头的人,随口说了一句。
“今儿个是十四,节前头串亲戚的多,都忙着招待呢,肯定来买卤味的多些,切了装盘,好吃不说,更显得对亲戚重视。”沈文韬笑着答道,歪着头说道:“说起来,我娘今儿个也去姥姥家,往常都是我和文武一起跟着去,今年我俩都开始做活,估摸着只带着巧慧去了。”
“哦。”沈香苗低头应了一声,目光微闪。
说起来,自从穿越而来之后,原主的记忆她几乎是继承了全部,只是对于去姥姥家走亲戚这个事儿,似乎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就连外祖父一家的事儿,似乎也从未听吕氏提及太多。
只依稀记得似乎是旁人口中听说过,吕氏的娘家离的很远,与家中关系并不融洽,嫁与沈福才时,对方更是开出了比寻常高了几倍的彩礼钱,嫁妆却是一分没有,俨然一副卖女儿的姿态。因而吕氏出嫁之后便几乎断了和娘家的来往。
这是上一辈子之间的事情,与自身关系不大,而且吕氏似乎不太喜欢提及此事,沈香苗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很快便将自个儿的思绪拉了回来,继续忙手里的活。
吕氏在家洗洗涮涮,清扫院子,开始着手给沈香苗与铁蛋做冬装。
虽说这会儿是初秋,可过了十五,天往往是说冷就冷,若是等到冷了再做,怕是就来不及了。
拿了去年的冬衣出来,大致比划了一下往年的样子和长短,以及这会儿沈香苗的身高,吕氏大约心里头知晓该做成多大的,便下了剪子。
“请问这可是沈文忠家?”外头有男音想起,吕氏抬了看,瞧见院子外头站了一位青蓝色衣衫的年轻后生,头戴一方书生巾,身后还背了一个书箱子,显然是一位书生。
“正是。”吕氏站了起来点头,满脸歉意的说道:“只是不巧文忠去上学堂了,不曾在家。”
“这个我知晓,我堂叔便是苏先生,我方才也刚刚从书院那里过来,我今日来是来找沈姑娘的。”苏修远在提到沈姑娘这三个字时,耳根子红了一红,眼皮也不敢抬起,低声解释:“是先生让我来找沈姑娘,说要交于沈姑娘一样东西,不知沈姑娘此时可在家中?”
听到是苏文清让他来的,吕氏的态度越发恭敬起来:“实在是不凑巧,香苗去镇上卖吃食怕是到了傍晚才会回来,公子把东西交于我,回头我交于她也是可以的。”
不在家中啊……
苏修远顿时有些失望。
别了苏文清和姚氏之后,他并未直接往官道上走,而是特地拐了弯到这河西村来一路打听找到了沈香苗的家,为了就是能来见她一面。
毕竟他此去青梅书院一去便又是少说几个月的光影,更是不知晓除夕之时能不能回来,因而特地赶来这里,见一见沈香苗,顺便……
顺便再送个东西给她。
苏文清一想到这里,羞的脸颊都浮起了一抹的红晕,对吕氏拱手道:“先生交代这东西务必要交于沈姑娘,身为学生不敢怠慢,我还是去镇上找一找沈姑娘吧。”
无论如何是要见上沈香苗一面的,也该把自个儿的心思略透露给他一些才好。
索性往青梅书院走的话,会路过镇上,也算是顺路,更不会耽搁时间。
因而苏文清当下就决定了要去镇上。
吕氏不曾想太多,便笑道:“香苗在镇上月满楼底下的沈记卖吃食,很容易就能找得到。”
“嗯。”苏文清点头,冲吕氏摆手:“大娘您先忙,我先走了。”
“路上小心一些。”吕氏送苏文清出去,待苏文清走远了,才准备转身回院子。
“弟妹,弟妹……”
一个尖细的声音急急的响起。
第181章 有娘必有女
吕氏转身,看到了徐氏那堆了满脸笑意的脸。
经历了一系列的事儿后,二房和三房平日里几乎没什么来往,和徐氏更是没话说,这乍一见徐氏,吕氏竟是有些晃神。
一是的确许久不见,再见之时有了些许的生疏感。
其次呢,是因着徐氏往常肥胖的脸如今瘦了一圈,颧骨高耸的模样跟变了一个人似得。
但无论如何,徐氏一出现兴许便没有什么好事,吕氏自然是不想和她多说半句的话,扭头就要走。
“哎,弟妹,你别走啊。”徐氏在后头追着,想跟着吕氏进院子。
那吕氏却是抬起了木头栅栏门,哐的一声将门关上了,显然不想和徐氏多说半句话的模样。
这个吕氏,一段时日不见,真是越发的嚣张了!
徐氏恨得直咬牙,在原地跺了几下脚,但脸上的笑容却是半分不减:“哎,弟妹,我没旁的事,我也就是问问,方才那书生瞧着眼熟,是你家亲戚么?”
徐氏方才要去菜地里头忙活,打眼就瞧见一个年轻书生在沈香苗家门口站着,本来是好奇来瞧一眼。
可大老远的又瞧见那书生长得模样十分俊秀,生的又白净,气度更是不凡,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家里头的沈静秋。
瞧着也是十五六岁的模样,说不定般配的很那。
徐氏打着这样的主意,便欢天喜地的来打听那书生是哪里的人,谁家的孩子,盘算着往后方便上门说亲。
而吕氏听到徐氏的问话时,颇为诧异的仰了脸。
本以为这徐氏来不是来问牛的事儿就是问钱的事儿,要不就是打听香苗的事儿,可这徐氏却是满脸欢喜的问方才那书生的事儿,真是令人奇怪呢。
很快,吕氏又拍了拍自个儿的手背。
呀,这怎么令人奇怪呢,那静秋今年十五了呢。
吕氏知晓徐氏心底里的盘算,斜眼看了他一眼,道:“这人就是来问路的,我也不晓得他是谁,连名字都不曾问过。”
沈静秋像极了徐氏,从相貌到性子都随了大半,也是个自私自利不会说话不讨喜的,更是因为徐氏的宠溺平日里好吃懒惰,不会做什么活,针线、厨艺没一个拿的起来的。
大房一整家子都是黏上之后便难甩掉的狗皮膏药,若是真让他们知晓这书生是苏先生的堂侄,他们说不准还跑人家家里头去说道这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