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27)

作者:左伊泠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舜华点点头,看着他的眼睛,“虽然你总说奇怪的话,但我都相信,是你的话,一定都能做到。”

“不过,我倒听人说过不死之药,说不定真能给我几百年呢。”嬴政突然又变成了平日和她开玩笑的样子,“怕就是你说的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哈哈哈。”

“你还真信,不过是那些方士骗人的,神神叨叨。活过百岁,已经是极限了吧。”

“就是开玩笑,我一个人,真的活那么久,未免太孤单了。”嬴政又笑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秦朝做劳役真的有钱的!!不说劳役里很多罪犯,都是给发钱的!

迟到也不会被杀头!最多被骂和扣工钱!(认真脸,自己感觉陈胜吴广的事也不是嬴政的锅,可能是胡亥二世把法律给改了吧,或者是记载有误)

嬴政真的冤死了,摊手,只用了兵马俑陪葬,秦国其实很早都废除了人殉,但是像宣太后芈月想让人殉葬什么的还是有的。其实,骊山陵墓里面殉葬的人都是胡亥杀的,个人觉得(就自己意见),既然都要立扶苏了加上制作了那么多兵马俑,意思就是以后施行更宽松的仁政,不会真的让人殉葬的。至于建朝的高压政策,更多是针对想要复辟的六国贵族,矫枉过正了,对于普通百姓,经常都是免劳役巴拉巴拉的,给皇帝搬砖还有工钱,和现在的搬砖也没什么区别。而且依法治国未免也太超过时代了,天下还难以适应。太惨了,一开始便是顶峰,后世都超越不了了。

第23章 秦王入相府,嬴政见李

魏之仪走进寝宫,秦王正在书桌前看书,嬴政在学业方面,没有一日懈怠,加上秦人尚武,所以每天不是在看书、批改文书,便是在击剑练武。

“大王最近可是上进。嗯?是诗?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殿下也会看这个啊……这么认真,还以为看什么治国之策。不会是自己动什么心思了吧。”魏之仪取笑道。

“不过抽空是看些闲书而已,我这才刚拿起来看,你就不声不响过来了?对了,淳于先生的病好了吗?”嬴政收起诗,拿出其他竹简。

“我正想说这件事,那位教您的淳于博士在您去劳军的时候‘告老还乡’了。”秦王放下书,沉默了一会,说:“我冲动不过是与他争执了几句,却断送了那先生的仕途啊,他回齐国了吗?”“嗯,丞相会安排合适的先生的。”之仪说,秦王没应。“您要是觉得过意不去,以后把事情都解决您再寻回他回朝做官也不迟。”之仪劝秦王政对此事宽心。

秦王政有丝苦恼,又问之仪:“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吗?”“算不上新鲜,听说丞相最近在编书呢。”“哦?他是商人出生,能编什么书?”秦王似乎没放在心上,重新拿起了书。“这事挺大的,他的三千门客正日夜不停地在撰写这本书,叫《吕氏春秋》。”之仪说。“是他主持编纂吗?”三千门客都在编书,看来确实不是件小事,嬴政从简牍里抬起头问。”有些奇怪啊,名义上是他主持,实际是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门客主持的,名字叫李斯,来头挺大的,听说是荀子在齐国稷下学宫最得意的门生。”之仪回答。“‘吕氏春秋’,他的口气够大的,本王倒想去会会。”嬴政终于放下了书,对这本书还有李斯产生了兴趣,吕不韦怎么会把如此浩大的工程交给一个无名的门客,李斯到底是什么人?

于是秦王政和魏之仪出了宫,因为咸阳宫禁军是之仪统领,赵高在内宫盯着,他们没遇到什么麻烦就躲过了吕不韦的耳目顺利乘马车出了宫,众人只道他去甘泉宫了。在相府外,看门人看到从马车上下来两个不熟悉的士人,“不知两位先生从何来相府指教?”“我们是咸阳人士,在秦任郎。特来拜会相国大人。”之仪说。嬴政和魏之仪扮成儒士去相府。那人看着他们气度不凡,想到相国的平日礼遇贤士,也不敢敷衍,马上请他们进去喝茶,“两位大人先休息,相国大人待会便来。”守门人把他们带到休息室,里面还有很多人在等丞相,手上拿着简牍。

“不知先生手上为何物?”嬴政好奇地问身边的一个士人。“这是我们要献给相国大人的文章,不知兄台有何高见上书丞相。”那人问。“我们这次没有拿文章。”嬴政又与其他人讨论了几回,与之仪出了屋子去别处看看。“这里人多眼杂,被认出来就麻烦了。把披风披上。”之仪看嬴政忘了披披风,就把自己身上的披风脱下来给他披上,嬴政微微一笑就拿过来披上了,用帽子遮住头。

“两位大人是要去哪啊?”一个仆人看到他们在院子里,便走过来问。“我们去‘尚德堂’为丞相编书,请带我们去吧。”之仪说。尚德堂是门客编书的地方,嬴政和之仪毫不认生、理直气壮,那仆人只当是门客,也没有怀疑就带他们到了尚德堂,“两位大人有什么问题尽管吩咐这里的下人。”那仆人说。

嬴政看着这屋子,从外面看,尚德堂没有什么特别,由三间平房组成,中间房屋挂着牌匾,上面写着“尚德堂”三个金色的大字,高高的藏书阁在尚德堂后面。嬴政和魏之仪走进屋子,屋子里与屋外不同,三间屋子是通过走廊相通的,还有后面的藏书阁与正堂也是相通的,走廊上很多人拿着笔或者竹简穿梭着,嬴政注意到正堂最上面的中间的书桌上认真地摆着简牍和刻刀笔,席子也很讲究地铺着。大部分人在尚德堂两旁整整齐齐地书桌上奋笔疾书,两边的门窗用竹子装饰,有股淡雅的文人之气。嬴政正转着,听到有人说:“李斯大人,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嬴政转身过去,看到一个士人刚刚从藏书阁走出来,此人头戴黑纱五宝冠,身穿紫襟黑衣,鬑鬑颇有须,眼睛炯炯有神,颇有一番风度,骨骼清奇满腹才华,正是受丞相重用得意之时,那便是李斯。另一个人正在请教问题。

“大人请说。”李斯作了一揖。“我曾经听说大人在厕所里看见老鼠,那老鼠一见到人便逃走了;而在粮仓里的老鼠逍遥自在,不怕人和犬。是这样的吗?”那人问。李斯回答:“是的,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人的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所有我决定抓住机会,东行向老师荀子求学。”“先生,我还有一个问题,一个人是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厕所里的老鼠可以跑到粮仓,却是永远无法跑到朝堂,不就像您吗?跑到荀子的粮仓,现在又跑到我父亲的粮仓,接着这只老鼠还想到朝堂上去吗?真是妄想。”接着那人哈哈大笑,旁边的人无人吱声。“这人是相国的小儿子,平日刁蛮任性,丞相因为李斯赶走了他的甲士,与李斯有过节。”之仪在嬴政耳边轻轻说。李斯脸上并无愠色,他作了一揖说:“通古出生卑贱,幸得丞相赏识,通古难忘丞相之恩,现在为丞相编纂书籍,是通古的职责,如果少爷有好想法可参与编纂。”吕少爷不屑地在众人的目光中走了,李斯看众人都抬头看着他,对着众人行了一礼,“李斯才疏学浅帮丞相主持编撰,请各位先生多多指教,各位继续编纂工作吧。”众人也没多讨论继续工作。“李大人,相国公子如此咄咄逼人,您就不生气吗?”之仪从角落里走出来问他。“少爷一向如此,只是孩子而已,何必生气,我生气事情也不会有改变,倒不如放宽心,专心于丞相的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李斯回答。“大人心胸宽广,仆佩服。”之仪对着李斯行了一礼说。“这不算什么。不知您是负责此书那部分的编著啊?”李斯觉得此眼生,就问了一句。“我们没有参与此事,我们来此是来拜见丞相的。”嬴政从角落里出来说。“听说先生是荀卿高徒,荀卿曾入秦,曰:‘秦无儒’,不知先生对现在的秦国怎么看?”嬴政问。“老师曰:‘秦无儒’非指秦国无儒,而是无通帝王之术的大儒,多是些迂腐的旧儒,不能合黑白学说于一体,妄图以空大迂腐的礼法去游说君主。真正的大儒,应如荀子,合百家学说,得帝王之道,通时局变化,心怀天下,有救天下之良药……”正说着,门外突然有人喊道:“相国到。”丞相吕不韦像往常一样,每次下朝后会来看此书的进度。看到丞相从门外走进来,李斯对着吕不韦行了一礼,众人也停下工作,对着丞相行礼。“各位先生辛苦了,”吕不韦对着李斯走过来,“先生,吕某在大家面前对您道歉,家里的逆子不懂事,我已经关了他禁闭反思,请先生安心编纂此书。”吕不韦对他道歉说。李斯又行了一礼,转过身发现刚刚在身边的嬴政和之仪突然不见了。“我们去商量一下此书的编纂吧。”丞相说。李斯一愣,又看了看四周,还是没发现他们,就与丞相进了后院商讨书的编纂工作。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