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番外(577)

这些年她除了每月领二十两的月银外,每次花钱都得走公中,虽然需要她买的东西很少,但那种从别人手里拿钱的感觉还是很憋屈。

尚明杰倒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她一些,但也不多,说到底,手中没有产业就是让人心里发慌。

她为什么一直想管中馈?

不仅是因为可以培养手下,掌控儿媳,还能得到钱财,不至于仰人鼻息。

当初她管尚府时手脚就不干净,可见有多爱钱。

所以儿子一提,她就兴奋起来,尽量平静的问,“你哪来那么多钱,跟你媳妇拿的?”

尚明杰没反驳,只是补充了一句,“和大哥做生意也赚了些。”

尚二太太就知道,可能林玉滨补贴了一些。

既如此,就不好开成本太高的铺子,免得周转不过来,她想了想后道:“既如此就开个成衣铺子吧,涉及金银首饰,所需成本也太高了。”

“那我明儿就开始叫人找铺子,母亲到时也看看。”

尚二太太点头,犹豫了一下问,“这产业是记在你名下,暂给我管的,还是……”

尚明杰就笑,“既然是买给母亲的,自然是记在母亲名下,算做您的私产。”

尚二太太这才松了一口气,与他笑道:“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将来我的东西还不都是给你,我暂且给你管着也好。”

尚明杰笑了笑,并不在意,于他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尚二太太不再想着折腾,家里一下和睦了不少,尚明杰觉得舒心了,眉眼都舒展开来,倒不如先前那样烦闷了。

他向来不看重金钱,干脆就只留了一部分继续交给尚明远投资,其余的都花出去了。

尚二太太得了一间铺子,尚老夫人则得了一个小庄子,就连尚丹菊都收到了一个小院子,平时她可以租给别人。

或是不想租了,也能自己改成别院,偶尔出去住一段时间。

而杨夫人也收到了一份礼物,她都不由感叹尚明杰的贴心。

连杨夫人都有了礼物,林玉滨和两个儿子自然也有了。

不过他们的不是产业,而是尚明杰特意请了匠人给他们造的玩具,是根据书上做成的木鸟和木马,可以自己组装。

而林玉滨则是一对玉镯,这是尚明杰去给他母亲选铺子时偶尔看见的,是很漂亮的羊脂白玉。

知道她喜欢玉石,尚明杰便将剩下的钱全掏了买了它,还跟尚明远借了一些。

林玉滨看到玉镯时惊喜了一下,摸了摸后叹道:“姑姑最喜欢玉了,尤其爱羊脂玉,她要是看到这对玉镯也会喜欢的。”

尚明杰就挠了挠脑袋道:“可惜这玉镯只有一对,也只能送给你。”

林玉滨就横了他一眼道:“真是呆子,我又没让你买来送给姑姑,难道我不能买?”

尚明杰就嘿嘿一笑。

林玉滨将玉镯套上手,看了看笑道:“好看,不过必定也贵得很,你跟大表哥做生意就这么赚钱?买了这许多的东西竟然还有钱给我买镯子。”

这一对镯子的价格可不比一间铺子少。

尚明杰就坦然的笑道:“现在没了,不过到了过年盘账时应该会有进账。”

“那你可得好好的谢谢大表哥,谁挣钱像你这么轻松,只要投钱就行,万事不管,过了年就有钱收。”

尚明杰嘿嘿一笑,没有辩解。

他知道的,自己没有经商之能,倒是大哥很有天赋,有时大哥需要借他的声威去做些事。

家里人都有了礼物,气氛更好了,尚二太太不再每天死气沉沉的念佛或念经了,一有空就拉了杨夫人去看她的铺子,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去看。

她也知道,除非他们搬出林府,回尚府去,不然她想从林玉滨手里抢过管家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说,就是抢过来了,在满府多是林家下人的情况下,她说的话有谁听?

不过是阳奉阴违罢了。

所以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产业才是最好的。

尚老夫人年纪大了,儿孙送她东西她高兴,却不耐烦去管,于是让尚明杰选了个庄头,就丢给他折腾去了。

她每天只要逗逗孩子们就好。

在此热闹中,夏收到了,苏州丰收,林氏庄子里收获了大批粮食。

林玉滨回别院去处理,放出一部分粮食,其余大部分是存了起来,留待年前,开春及三四月时再分批放出。

这已经成了林家的传统。

而今年朝廷也与她购买了一批,以充实库房。

今年还算风调雨顺,除了个别小地方有旱涝之外,大部分地区都算平和,包括才经受了战争的楚地。

今年朝廷会最后向那边运送一批赈济粮,今后便要靠他们自给自足了。

好在因为战争损毁的道路基本修好了,通过官道,各种物资来往方便,加之理藩院新在荆南与蜀国的交界处设立了互市,边境的两地百姓有了额外收入,日子便慢慢好过起来。

虽然还有不少人挨饿受冻,但真正会饿死冻死的却很少。

在梁国和蜀国的特意经营下,现在两国关系还不错,尤其是边关的两地百姓本来就都是楚民,甚至连驻扎的两国士兵都是从楚地本地征的。

两边一相逢,除了衣服不一样,一开口都是楚地语言,再一论,嘿,不仅五百年前是一家,你家哪个亲戚还是从我们那地方出去的,咱是远亲啊。

这样的情况下,两地几乎没有冲突。

和其他的边境线不一样,他们虽是梁民或蜀民,可心底总还觉得自己是楚人。

所以谁没事会跟自个的同胞打仗?

项善自然也发现了这点,本来想从林信那里调一部分人过来,可是想想,如今要紧的是两国和平,士兵们私底下的这种小来往反而更有利于两国关系。

所以想了想便放任了,只是一再要求不得向他国泄露己方的军事情报而已。

蜀帝本来还担心梁国会对蜀用兵,以期快速的一统天下,却没想到梁国安安静静,竟是一副爱好和平,永不发起战争的模样。

要知道梁国现在国力最强,而蜀国在对楚的战事中消耗严重,他觉得他要是梁帝,肯定会乘胜追击的。

却没想到等了等,边关一片祥和,两边竟然连最起码的吵嘴都不曾有,听说休沐了两边的士兵还会相约一起去互市里喝花酒。

蜀帝:“……”

第535章 铺垫

两国都开始致力于内政,让百姓休养生息,一直缩在一旁的闽国见状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陈见与心腹们叹道:“我闽国又多几年安稳。”

“可是相爷,我等总不能仰人鼻息,如今天下大势非梁即蜀,介时我们闽国何去何从?”

陈见心底便有些沉重,叹道:“那也是大势所趋,我们闽国地小人少,总不能拿鸡蛋去硬碰石头。”

闽国当初便是大唐江南东道的尾部,天下大乱后,吴氏便将当时福州的刺史杀死举事,从而成立了闽国。

而陈氏在泉州一带声望极高,与吴氏乃姻亲关系,便也站在了吴氏那边,说服泉州刺史投靠吴氏。

通过打压扩张,最后闽国才占了四州而已,都比不上梁国的一个江南道大。

本来在江南东道中,这一带的经济便算不上好,要不是当时天下大乱,后来梁国和南汉建立后多与其他国相斗,看不上闽国这块小地方,闽国早被吞了。

他们的君王要是睿智能干,他或许还能学一下周瑜,辅佐君主吞并河山,争一争这天下。

可惜了,皇帝虽有雄心壮志,却吃不了苦,他从及冠后便开始辅佐他,一开始还恨铁不成钢,然后争斗,到现在闽国的实际权利掌握在他手里。

皇帝在他这里都成了一个摆设,这样的人怎能去跟梁帝楚帝和蜀帝那样的人物争天下?

所以陈见也死心了,只要管好底下的百姓就行。

只是现在,南汉,楚国已灭,大理偏安一隅,就中原来说,也就梁与蜀耳。

将来闽怎么办?

也打一场,然后等着国灭?

可要投降,屈与人下他又不甘心,他尚且如此,更何况一向高高在上的闽帝?

陈见却不知道,他正纠结不安时,他的侄子兼学生陈固已经给家族和岳家牵好了线,让两家做起了生意。

陈固娶了钱鱼鱼后便将她带回泉州见父母了,陈家对钱鱼鱼的态度都不错,等她有孕后对她更好了。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