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番外(572)

毕竟他是父亲,有许多话不好与女儿说。

林玉滨正哭得伤心,泪眼朦胧间似乎看到了父亲和姑姑正站在眼前,她愣愣的看着,眼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只当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林江还在赞许林清婉,林清婉却已经从林玉滨眼中看出了不对,想了想便对她微微一笑,也不管她听没听到,只管笑道:“玉滨,你别伤心,记得姑姑和你说过的,你父亲是仙人,姑姑有你父亲接应,将来会过得很好的,你该为姑姑感到高兴才是啊。”

林玉滨呆呆地看着她,就见她以为的幻影伸出手来在她头顶摸了摸,那一刻,她是真的感觉到有人在抚摸她的头顶,就和以前姑姑抚摸她一样。

林江也停住不再说话,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女儿。

白翁在一旁不由焦急,也顾不得许多,绕过尚明杰便冲上来道:“上仙,得赶紧让林姑娘归体了,我们下来得太久,天道已经在排斥我们了。”

白翁力量小是不惧的,但林江顿悟过后慢慢恢复了仙力,他的力量于这个世界来说太大,要不是天道知道他是从这个世界出去,且对这个世界没恶意,只怕他都进不来。

林江又深深地看了女儿一眼,这才手一挥,将林清婉收进袖子带着急速离开。

林玉滨没看到白翁,却看到了父亲将姑姑收了起来,一时张大了嘴巴。

尚明杰抹了抹泪,一扭头就见她一脸是泪,正张着嘴巴愣愣的看着前方,他吓了一跳,以为她是伤心过度吓着了,连忙去抱她,“表妹,你别吓我。”

林玉滨眨了眨眼,见眼前空白一片,可她却再没法说服自己刚才是幻觉。

她心中的酸楚淡了些,愣愣的看着床上的姑姑,一时没说话。

如果姑姑是到天上与父亲一起,似乎也很不错,只不知等她死后,他们一家能否见面。

第530章 谥号

林府一夜之间便换了镐素,崔正还未离开,便与周刺史一起帮着操办林清婉的丧事。

第一件事就是指点着林玉滨和朝廷上表,林清婉不仅是大梁的郡主,也是理藩院尚书,乃重臣,以她的功绩,只怕还会有谥号。

所以她一薨,首先便是要上表。

林玉滨给林清婉换了寿衣,这才在崔正的指点下上表朝廷。

第二天一早,林清婉薨逝的消息便传遍了苏州,苏州百姓以及在苏的书生和商人们都惊呆了。

虽然早知林清婉病重,可从十月到现今的二月,她一直活得好好的,前不久她还带着林家的小少爷出来玩儿,众人心中虽忧虑,但都潜意识的觉得她能化险为夷,怎么现在就死了?

愣过后是悲痛,大家都陆续放下手中的事,从家中,街道上,甚至乡野中赶到林府,哪怕不能进去拜谒,在门外磕一下头也是好的。

苏州的百姓,少有不受她恩惠的,何况这其中还有许多是冲着阅书楼来的。

只阅书楼一楼便让多少人受益了。

钟大管事和林管家在腰间束了白条,站在门口与前来拜祭的人回礼。

来的人太多,他们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放进去,只能等以后的路祭了。

大部分人都默默的来,再默默地离开,有的却是直接哭倒在地,伏在地上久久不起。

林玉滨的折子和林清婉的上一封几乎同时到达京城,皇帝才展开林清婉的折子,还没来得及看完,她薨逝的消息便传到了朝堂。

他一时有些愣怔,半响才反应过来,眨了眨眼后看向手上的折子,压下心中的酸楚问道:“何时去的?”

林玉滨的折子是先到的礼部,因此鲁尚书躬身回答了时间,然后道:“陛下,苏州那边应当已收敛,只是林郡主以何种规格下葬?”

皇帝垂眸想了想,抬起微红的眼睛,哽咽道:“以亲王之礼葬之。”

林清婉是郡主,相当于郡王品级,现在却是直接升了一级出殡。

他顿了顿后道:“她是与谢逸鸣合葬,夫妇俩无子,以后公祭,由林氏代之。”

鲁尚书想说这与礼不合,可顿了顿,又将话咽下去了。

皇帝扶着扶手起身,眼眶通红的道:“林卿与国与民有大功,朕欲拟‘文敏’二字与她,众卿以为如何?”

朝臣们面面相觑,拟谥号他们没意见,但直接从文字是不是太高了?

便有人低声议论起来,最后大家都隐晦的看向鲁尚书,这是礼部该管的事。

林清婉若拟“文敏”,以后他们死了,若不能从文字,岂不是要居于她之下?

鲁尚书想了想,也觉得这个谥号太高,不由出列道:“陛下,敏字还罢,文字却有些不妥,不如单取一个敏字?”

皇帝微微抿嘴,看向工部尚书,“任卿家以为呢?”

任尚书正伤心,闻言不由瞪了鲁尚书一眼,出列道:“臣以为‘文敏’二字刚合适,阅书楼教化万民,草纸使天下读书人受益,此二者皆是林郡主所创,而她又有仁民之心,此当得起一‘文’字,而能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于辽国犯险,巩固边疆,此为‘敏’,她又说服了项善,免了一场恶战,居功甚伟怎么就当不起‘文敏’二字?”

“不错,”皇帝落泪哽咽道:“三妹于社稷之功,就是朕都自愧弗如。”

皇帝都这么说了,谁还敢再反对,且这次人家不是叫的林卿,也不是林郡主,而是三妹!

皇帝对林清婉优容,礼部必须得派官员去苏监督她的丧礼。

等早朝一散,大家便默默地退下,一到外面就围住了吏部尚书,“林郡主的那封折子是遗折?”

除了密折,凡上的明折都要筛选过才会递到皇帝手中,而昨天值班的是吏部尚书。

林玉滨的折子是今早快马递进来的,直接递到了鲁尚书那里,所以两封折子一起送到朝堂上,大家都被林清婉薨逝的消息打懵了,直到出来才想起来林清婉有遗折上。

林清婉的那封折子中并没有机密之事,所以马尚书微微叹气后便道:“是遗折,她求陛下多看顾些林县主,但更多的是谏言。”

“谏陛下什么?”

“借先人之言谏之,”马尚书叹道:“取的是《老子》中的美之为美。”

此时,皇帝也正打开林清婉上的这最后一封折子,眼眶微微通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行,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刘公公小心翼翼的给他上了一杯茶,闻言不由小声道:“这倒和先帝留下的话是一样的。”

皇帝眼睛通红的看着折子,颔首道:“朕知道父皇和三妹的意思,万物任由其生长而不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去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仗恃、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却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不居功,功业才不会离开他。”

“不论为人,治国都莫如是。”皇帝微微浮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他抿了抿嘴道:“让兵部尚书进宫,此次崔正招兵的人数削去一些,梁国才安定没多久,此时大肆征兵,只怕会劳民伤财。”

父皇临终前让他顺其自然,莫要急躁,林清婉的遗折也让他无为做有为,不要急于居功,可见此时还不是时候,既如此,不如就顺其自然,等待时机到来。

几位尚书还没走到宫门口便有侍卫赶来请兵部尚书,六人默默对视一眼,目送兵部尚书离开。

半响马尚书才与众人叹息道:“还是林郡主说的话管用啊。”

狄尚书蹙眉道:“可闵尚书是倾向于扩军的,陛下单请他一人去,只怕最后还会改变主意。”

他们家的这位陛下出了名的耳根软。

马尚书却看向眼眶还有些通红的任尚书,“任尚书以为呢?”

任尚书淡淡地道:“林郡主才走,陛下又向来与她亲厚,她的话还是有些用处的。何况,她的遗折却正与先帝临终前留下的劝诫对上。”

马尚书也点头,摸着胡子道:“最起码能管四五年用,这便够了。”

他看向户部尚书,“到时国库应该有所积累了吧?”

“那得看这几年的年景了。”

几位大人同时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同时感受到了一股压力,国事操劳,的确易生华发。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