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番外(527)

大皇子就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等你回到梁都,我们再书信往来吧。”

他看向正站在一起的林清婉和外祖父,小声道:“他们好像谈完了。”

此时,林清婉刚和方正使交换好了国书,正和张将军行礼告辞。

林清婉对他浅笑道:“镇守江陵的是我侄儿,他年纪小,若有不懂事之处,还请张将军多指教,万不要因些许小矛盾便影响两国关系。”

显然是听说了前不久两国士兵的冲突。

张将军就不在意的笑道:“底下的小崽子们不听话,私下打闹,倒让林郡主担忧了。”

林清婉就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两地都刚经过战事,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我实在不愿再见两国百姓陷入战乱之中。”

张将军看了一眼方正使,笑道:“这是自然的,我们两国是盟国,哪有自己打自己人的道理?”

林清婉笑着颔首,“正是呢,还是张将军通达。”

她看向两个皇子的方向,笑道:“此次五皇子出使蜀国多仰仗诸位照顾,以后有机会来梁都,在下带五殿下请诸位领略梁都的风情。”

“也多谢林郡主一路照顾大皇子。”张将军笑道:“郡主若来蜀都,我虽不能亲自招待,却一定叫家里的几个孩子款待。”

林清婉哈哈一笑道:“好呀,有机会一定去蜀都走一走。”

两边交换了质子便各自散了,梁国这边正守孝,不然两边还能摆几桌酒席。

林清婉带走了五皇子,回到江陵,林清婉便让人拿了一套孝衣给他,道:“穿在里面吧,休息一晚,我们明早就启程回京。”

五皇子这才发现林清婉的外衣里面穿的也是孝衣,他眼眶一红,眼泪再也憋不住,就跟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落,他抽噎着问道:“父皇,父皇他是怎么走的?”

林清婉就叹了一口气,将人提溜回房,将她回京后经过的事大略说了一遍,尤其说了梁帝对他的不舍和担忧,又道:“陛下病重,四殿下就派人去通知你了,但两国正商议延长交换质子的事,要把你接回来还得费一番功夫,谁也没想到陛下会那么快,竟没让你们见着最后一面。”

她叹道:“也正因此,我们才那么着急的要换回你,为的就是赶在陛下出殡前让你回京见一见。”

这一次换质的过程五皇子是全程参与的,也知道蜀国之前不太愿意,是梁国这边态度坚决才能这么快的出蜀,但心里还是很伤心。

林清婉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道:“你先洗漱,一会儿我们一起吃个饭,明天就走,不用几日就能回去到了。”

五皇子抬头看向她,问道:“父皇给我们都做了安排?”

“对,”林清婉道:“你们没一个人都安排到了,只等陛下出殡,新帝登基后就宣布,若无意外,你们兄弟几个一个亲王是跑不掉的。”

五皇子抿着嘴道:“我不想当闲散的亲王,我已经能长大,能为父皇分忧了。”

“那就拿出你的能力来,去打动你四哥,”林清婉道:“你四哥心胸宽大,连你二哥都容下了,只要你有能力,又不违法乱纪,自然会用你,打虎亲兄弟嘛。”

五皇子便攥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光芒,他已经长大了,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的。

第489章 封赏

林清婉护送五皇子回到京城时,皇帝的丧礼已过了一大半,因为哭灵与守孝,满朝,从君到臣全部瘦了一大圈,憔悴无比。

尤其是三皇子和四皇子,前者是因为身体差,后者是因为既要守孝,还要处理国事。

林清婉和五皇子安全回到京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四皇子抓了林清婉的壮丁,又安排了五皇子去替三皇子,这才轻松一点。

四十九日满后,皇帝出殡,因皇陵早就修建好,所以可以直接下葬。

而从皇陵回来,京城的气氛这才慢慢的从悲痛中出来,这一次国孝,四皇子让百姓守半年,官员要守满一年。

诏令一条条下去,礼部也准备好了新帝登基事宜,因还在国丧期,四皇子本人也不是奢华之人,因此并没有大办,只是照流程走了一遍,然后在礼部选定的日子里祭天登基。

二皇子从皇陵回来后还是庶民身份,而几位皇子中,也只有他对皇位有念想,他没了搅动风雨的能力,四皇子登基自然太平无事。

新帝登基后头一件事便是定年号。

除夕已在国孝中过去,新的一年到来,自然要定新的年号。

最后新帝定了“平熙”二字。

平熙元年,梁帝大封朝臣,除了三皇子,五皇子这些皇亲外,还有钟如英,卢真,林清婉,甚至项善这些立了大功之人。

三位皇子皆被封为亲王,依序的封号为齐鲁郑。

二皇子只有赏赐,依然为庶民,并未有封。

但先前他是齐家被先帝赶出京城,只敢在城郊的村子里居住,现在先帝却不再限制他入城,且还在城外赏了他两个庄子,至少生活无虞。

可是对他来说,曾经仅一步之遥便能坐上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现在却要做个连士绅都不如的小地主,只心里的折磨便不知有多少。

尤其是在兄弟几个的厚赏之后,更显得他这待遇有多差。

可是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父皇的安排,不,父皇没给他任何的安排。

当时父皇说的话还犹在耳侧,现在的这一切不过是老四可怜他才给的,可他怎么会需要老四的怜悯,他可是他的兄长,曾经,老四见了他都要毕恭毕敬的行礼,叫他一声“二哥”的。

越想,二皇子越走不出这个魔障,整个人都有些疯癫起来,又生了一个女儿的二皇子妃当看不见他,见他发疯就让下人把他关在屋里,不给他出去闯祸。

之前被赶出京城,要不是娘家偷偷支援,他们连饭都吃不起,现在新帝对他们态度软和了点,日子也慢慢好过起来,她可不想再出事。

众人并不知道二皇子疯癫了,此时正是新旧交替之时,势力虽不至于要重新洗牌,但也是重新调整,每个人的心都是高高提着的。

几位皇子女中,长公主的封赏应该是最厚的,不仅自己位同亲王,连两个儿子也得封国公。

要知道,梁承唐制,公主,郡主的子嗣可继承财产爵田等,却没有承爵的资格,除非邀宠或立了大功。

而长公主的两个儿子还只是少年,此时便被封为国公,且还是可传至后代的国公爵位,这意味着可保整个家族五代繁贵,待遇跟皇子差不离了。

先帝果然疼宠长公主。

封赏一出,不仅林清婉,就是太后也松了一口气,原来恩及公主的两个儿子,那还好。

长公主也很开心,这意味着她的两个儿子有保障了。

然而这份开心并未持续多久,因为她发现,自己在朝中经营的势力正在随着这次变动慢慢被排挤出朝堂。

其实新帝能给卢真等人的封赏并不多,因为他刚登基,以后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时机,若此时封赏过厚,那将来便封无可封了。

所以这次不过是一些荣誉称号和赏赐一些金银及田地而已。

知道钟如英爱马,新帝便赏了她一个小马场,而林清婉喜欢地,便又给她赏了一块地。

此次的重点安排应该是项善等前楚国官员的封赏,还有姬元,姚时等人的安排。

荆南道百废待兴,需要大批的官员,新帝要开恩科,但在此之前也要先派一部分官员前往荆南各县处理政务,总不能等新科进士考出来了再派去。

林清婉认为这些新人没经验,一上任便派去这些要紧地方对当地百姓和对进士本人都不好,因朝臣们都赞同,皇帝便从朝中及梁国各州县调派了不少官员前往荆南道。

等今年恩科结束,取了新进士后再重新安排。

长公主的势力便是在这场变动中慢慢的被排挤出去,不仅远离朝堂,还离开了京城,飘向各地。

一开始,长公主没有察觉,但等她发现只有两三个她自己知道的心腹还留在京城外,先前拉拢的所有人皆离开京城,甚至隐隐有与她划分界线之时,她便明白过来了。

一时恨得牙痒痒,“老四这是要鸟尽弓藏?好算计啊!”

一手推动此事的林清婉和太后默契的将这黑锅扣在了新帝头上,当然,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