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番外(261)

而对于他的请罪,朝中重要的几位大臣心中都很满意,甭管怎么说,他认罪态度好啊。

四皇子总算是拉回了一些印象分,虽然不少大臣心中依然有个疙瘩,觉得他跟宋精太要好了些。

但总算他不会再被围攻,但二皇子却没这样的好运气,被谢延牵连出来的官员全部被革职问罪不说,连肖家都一连几天被皇帝找错处惩罚。

这些都是来看她的钟如英说的,她耻笑二皇子,“或有大臣觉得四哥与宋精过从甚密而有所怀疑,陛下却不会疑心,老二偏拿这个来攻击四个,你说陛下能不生气吗?”

林清婉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钟如英左右看了看,听着隔壁院子隐隐传来的琴声,忍不住问道:“你还真打算中秋之前不出门啊。”

“不,后天就要出门一趟,”林清婉抬头对她笑道:“我要送几个孩子去考试。”

哦,忘了说了,后天便是进士科考,考三天,考完第二天就是中秋,过完中秋没几天就可以放榜。

本来考试时间应该定在八月初的,这样考完拿到成绩正好过中秋。

但今年是多事之秋,前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洪州战事上,等战事结束又碰上皇帝大寿,不仅礼部,其他各部也抽不出人手来。

朝廷便很任性的改了时间,反正就延迟几天而已。

考生们,考生们很高兴啊,虽然总告诉自己早死早超生,但能晚死两天也是很幸福的,而且他们觉得他们能多看几天书,说不定把握更大呢?

所以对朝廷推延考试时间没人觉得不好,大家都开心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但这一天终究会来,他们努力多年,后天就是他们表现的机会了。

“你家林佑不错,近来我可没少听人夸他。”

林清婉微微挑眉,笑道:“他没去投卷,外人是怎么知道他的?”

林佑到底还是选了不走捷径,近来虽跟着卢瑜去参加诗会,但并没有投卷。

不投卷,他又不是出名的才子,自然不会被太多人知道。

所谓的投卷,就是在考前,拿自己做的诗文或文章投给自己欣赏的官员,但那是一开始的,到后来已经演变成了谁有权势就投给谁。

若官员看中他的文章,便会向同僚们介绍赞扬他,他的名字便在朝中官员那里有了知名度。

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虽然也看文取人,但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可多了。

家世,阵营和知名度等,因为大梁和大唐一样,科举是不糊名的啊。

两篇相差不大的文章,一个是他们听过的人,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人,那么他们肯定会选择他们听过名字的人。

甚至对出名的人他们还会大大降低要求标准,这也是投卷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之前林佑和卢瑜等都是抱着头卷的想法来京城的,先积累一定名声,科举时更占优势。

甚至连人选他们都选好了,可经历了洪州之事,几个孩子都沉静了不少,这次皆没有投卷。

可作为被皇帝召见过的书生,他们在朝中大臣那里的知名度还真不低。

钟如英上下朝时听那些同僚说起考生来,其中便有林佑和卢瑜的名字。

林清婉点点头,心中愉悦起来。

看出她高兴,钟如英便笑问,“可有人与你投卷?”

林清婉摇头,“我一不是公主,二不在朝为官,怎么会有人与我投卷?”

“那是他们有眼无珠,你现在可是陛下和娘娘跟前的红人,”钟如英挤眉弄眼的道:“就是我都要退一射之地呢。”

钟如英和长公主近来收投卷都快收得烦躁了,偏还不能拒绝,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藏着未来大梁的栋梁?

一是为了发掘人才,二也是为了不得罪将来的同僚,钟如英把每一份投卷都认真看了,然后就忍不住烦躁了。

其中有好的,自然也有不好的,好的她自然是要见见人再向同僚推举,可不好的更多,有些诗文真是狗屁不通。

她也是从小便读书识字的,这是以为她是武将便糊弄她?

钟如英挑出好几篇差到极点的诗文和林清婉抱怨,道:“也不知他们是怎么过的州试,这诗文还比不上我手下的副将随口做的打油诗。”

和后世文武分列两班,武人只粗通文墨不同,现在的大梁依然和大唐一样,军中的高级将领大多文武双全,甚至大部分都是先考的秀才科才被调到军中干活儿。

真正从草莽凭军功坐到高级将领位置的很少。

正说这话,白枫快步从外进来,低声在林清婉耳边道:“姑奶奶,有人来府上投卷,您看……”是要把人赶走,还是请进来?

林清婉一愣,她们才说完,这是就有人来了?

钟如英自然也听到了,同样一呆,然后便大笑起来道:“果然就有人来给你投卷了,婉姐儿,快出去看看是谁。”

林清婉摇了摇头笑道:“后天便考试了,今日才投卷,显然是都被人拒绝了才想起我。”

“不过我也好奇是谁会投到我门下来,”林清婉对白枫道:“把人请到门房里坐,先把行卷拿来我看看。”

白枫笑着应下。

林管家亲自送了进来。

老爷在时他没少收行卷,没想到老爷不在,换姑奶奶当家了他还能收到,虽然只有一份,但他也高兴得不得了,亲自给林清婉送来。

那行卷还挺厚,钟如英笑问,“这是把自己做得好的诗文都拿来投了?那倒难怪会被拒绝了。”

谁那么有空看这么多诗文?

林清婉打开行卷,微微挑了挑眉,略过开头继续往下看,脸上的笑容渐渐收起,神情变得郑重起来。

“怎么了?”钟如英好奇的凑过去看,却发现这行卷不是诗文,也不是赋,竟是一篇讲如何治水的文章。

她忍不住微微蹙眉,“谁投卷会投这个?这是看不起你吗?”

林清婉心神都在卷子上,无空作答,直到看完她才惊叹道:“不知有多少人和你一样的想法,这才错失了这样的良才。”

她握着卷子起身便往外走,对林管家道:“把栗先生请至花厅,我要亲自见他。”

钟如英愣愣的跟着她往外走,“他有那么好,我怎么没看出他这篇文章好在哪儿?”

林管家不敢怠慢,连忙出去请人了。

第249章 治河能人

栗丰正双手交握的放在腹前,很是紧张的等待着。

会来郡主府投卷,是因为他已经走投无路了,他这篇文章已经投遍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可惜没人看,或许有人看了,但不欣赏,皆被退了回来。

可四品以下的官员他投了也没有,他们没有推举的权利啊。

栗丰也写过诗文投卷,但他本就不擅长那个,写出来的诗他自己都看不上,拿出去一投,人家幕僚一翻便直接退回来了。

想了想,他还是选择继续投他这篇费时十二年写出来的文章。

会来投林清婉,是因为他已经投无所投,同驿馆的老乡提醒他道:“你不如去投长公主,钟将军或林郡主?她们三人皆是陛下的女儿,说不定能说得上话呢?”

同乡说这话不过是看栗丰痛苦,这才顺嘴一说。

但栗丰却认真的思考了起来,长公主喜爱辞藻华丽的诗赋这不是秘密,而钟如英也文武双全,同样有不少人去投她,至于林郡主……

这位林郡主虽在民间也有不少的声望,可到底根基浅,之前还真没人想过要向她投卷。

栗丰却很认真的把三位皇女的事列出来对比了一下,最后毅然选择了林清婉。

这是一种赌博,今日如果他的行卷还不被认可,那这一年的进士科他是没机会了。

他知道自己的本事,学识虽不差,但也只是不差而已,想要进入大梁前五十名却还很困难。

哦,大梁每届录取的进士人数不等,但都在五十以上,一百以下,今年或许会多些,因为刚刚打下的南汉大半壁江山。

可多也多不到哪里去,所以栗丰知道,除非他有把握进入前五十,不然很难有取中的可能,因为他不是本地人,且一点名气也没有啊。

他只能靠投卷来推荐自己。

正忐忑不安间,郡主府的管家笑着进来,恭敬的对他拱手道:“栗先生,我家郡主有请。”

栗丰眼睛一亮,他每次投卷都只是把卷子交给门房便被请离,还是第一次能见到主人家,林郡主这是认可了他的文章?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