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番外(181)

种粮的农户几乎哭死,这粮价交完了税,他们连成本都收不回。

比农户更惨的是那些小粮商和想趁机赚一笔的散户。

他们之前大量收购粮食,就想等秋收后运去南疆,他们没有大粮商大家族的权势,所以联合起来组了商队,打算一起上路。

为了能多进一些粮食,他们和尚明远一样,为了能够赚更多些,便借了钱买粮,他们细细算过,一来一回,还掉本息还能剩一些钱。

可现在粮价狂跌,别说赚钱,只怕把他们的家底都填进去也不够还贷来的钱。

八钱,九钱买的粮,只在自家的库房里呆了一个月不到就亏了两钱到三钱。

消息一出,已经有人在自家梁上挂了白绫,要不是家人警醒,发现及时,只怕人就没命了。

男主人一死,留下那么大的债务给家人,他们能好到哪里去?

但粮价并不因此就稳定下来,依然一天一个价,眼见着就要跌到五钱去。

就是策划此事的大粮商们看到此势头都忍不住心惊,开始安排人辟谣。

但粮价已经降疯,根本不是他们辟谣就能抑制住的。

直到刺史府贴出了告令,朝廷会出八钱购买粮食,农户须拿户籍和地契卖粮。

至于小粮商和那些散户,周刺史已经带人私下接触他们,同样由朝廷出钱与他们收购粮食。

不过和给农户们的政策不一样,农户们是一手交粮,一手交钱。

这些人的粮却是先赊欠,等粮食到了南疆再结算。

这样一来,这些小粮商别说是赚钱,连本都保不住,好在亏损也不大,大家勒紧裤腰带还能过。

总比之前倾家荡产也还不上钱好。

不仅苏州,整个江南都如此操作,孙槐以观察使的身份下令,朝廷也派出监察御史,整个江南都动起来。

粮价很快平稳下来,在大粮商们反应过来要着手低价收购粮食时,粮价已经回涨到八钱,他们费尽心机创造出来的好时机就这样转迅即逝。

朝廷在江南的动作太大,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疆,不管是江南的百姓,还是南疆的,双方都认定朝廷此举就是为了援助南疆。

所以南疆的粮价很快就降了,从三十二钱开始往下降,很快就降到了十三钱。

南疆的百姓欢欣鼓舞,虽然这个粮价还是很高,却降了两倍还多。

南疆的反梁情绪瞬间低落,在他们自己都未察觉的时候内心深处对大梁有了一丝认可,对梁军攻破都城的恨意不知不觉间减弱了。

毕竟于百姓来说,谁当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他们吃饱饭。

消息的传播毕竟比较快,等大粮商们着急忙慌的把粮食运到南疆,南疆的粮价已经慢慢开始下降。

而且朝廷从江南购买的大量粮食也同时到了南疆。

这批粮食相当于给南疆注入了活水,有二皇子保驾护航,很快将粮价平到了十钱,不少大粮商和大家族千辛万苦地将粮食运到南疆,结果也就赚了个路费。

众人心中呕血,却偏偏有苦说不出。

同时这些人还上了朝廷的黑名单,连陛下都在朝会上骂他们利欲熏心。

既失了利益,又在朝中丢了名誉,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反倒是早早把粮食运到南疆的尚明远占了个便宜。

他把粮食运到南疆时,江南的粮价闹得正凶,见南疆的粮食还在涨,便想把粮食留在手里压一压。

结果朝廷要大量收购粮食援助南疆的消息传来,他想也不想就将粮食出手了。

之后粮价还涨了一阵,赵管事还很惋惜,觉得他们再把粮食留一阵就好了。

结果第二天粮价就开始下降,而且降得疯狂,之后就再没有涨过。

等那些大粮商把粮食运来低价出售,赵管事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庆幸的。

赵捷都松了一口气,要尚明远拿了钱赶紧回苏州。

尚家的这批粮食赵家也有份,不过因为他在此领军,加上二皇子在旁,所以不好亲自出面。

领军将领给亲朋些便利本是常例,但他没想到这次朝廷的反应如此之大且迅速。

二皇子在领军打仗上没有天赋,却在朝中听政几年,还在户部历练过,对处理这些事有理有条。

他才反应过来,二皇子却已经定好了条例,开始着令下属去执行。

他虽是领军的将军,但有二皇子在,于政事上他还真做不了主。

他可是知道陛下为江南粮价暴涨之事生气,为此不少家族的族长都被叫进宫谈话,而那些参与其中的大粮商更是被户部重点关照。

赵捷想,等此事过去,户部就会开始上门查赋税了。

所以他不想让人太注意尚明远。

尚明远手中拿着这么多钱,也不想再留在南疆,所以想也不想就点头答应了。

等他回到苏州,南疆的粮价才刚刚稳定下来。

尚老夫人看到那一车车的白银,这才松了一口气,拉着他的手道:“这一个月看得我是心惊胆战的,以后这样的事我们还是别掺合了,亏得你早走了,不然陷在苏州……”

尚老夫人向外努努嘴道:“瞧外面那些人家现在有多少在家哭的?我们家家底薄,可经不起这些折腾。”

这些话与其说是说给尚明远听,还不如说是说给尚二太太听。

这是在怪她之前的提议呢?

尚二太太掩不住咬牙,却又无话可说,就连她大哥都觉得很悬,何况于她?

苏州闹得最凶的时候,她也害怕。尚老夫人责怪倒没什么,只是尚家将所有的现钱都投入了进去,还借了贷,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上天保佑他们渡过这一劫。

赚了钱尚二太太才不在意尚老夫人说什么呢?

她笑眯眯地看向尚明远,问道:“账目可清点好了?”

尚明远笑道,“还有和钱庄借的本息没有还,得大掌柜算出来才能计算利润,待账册做好了,再拿来给二婶过目。”

尚二太太微微一笑,不在意的道,“这有什么急的?你慢慢来,要是人手不够,我拨几个人过去给你使。”

尚明远笑着应下,却没问她要人,不过尚二太太也不指望他问,第二天直接把管事给他派了过去。

尚明远一概笑眯眯的接纳,他又不傻,该他的钱早在回到苏州前就提了出来,根本不给尚二太太过手的机会。

第171章 兄弟

以尚二太太名义交给他的钱,说是尚二太太的嫁妆,但谁不知道那钱是赵家,分红的钱也是要交给赵家的。

正如尚明远用小方氏的“嫁妆”也投了一笔钱,谁不知道那钱是他们夫妻二人的私房钱?

那钱不过尚二太太的手还好,过了谁知能给他剩下多少?

这样的事她又不是没做好,她总有各种理由克扣下来,他和小方氏是晚辈,祖母和母亲不开口时,他们想争也争不赢。

所以这次他干脆在回来前就把自己的那份红利拿走了,她要是问,他就拖呗,尚明远就不信她还敢不要脸明着问他要钱吗?

尚明远拿了自己的那份红利,乐得把核算账目的事丢给尚二太太的人,他还特别体贴的给祖母送去一份,让她也帮忙看看,指导指导他。

用他的话就是,“祖母您走过的路比我吃过的盐都多,此次粮价凶险可吓死孙儿了。孙儿这才发现自己到底历练不足,比不得祖母您深谋远虑,所以您帮我看看账目,看看孙儿还有哪儿做得不好,也好叫孙儿早点改过来,以免将来吃亏。”

尚老夫人对他的恭维很受用,摸着他的头发笑道:“好孩子,你这就做得很好了,你爹跟你这么大时还只会闯祸呢。不过到底年轻,沉不住气,待祖母给你看过再告诉你。”

“谢谢祖母!”尚明远孺慕的看着祖母,高兴的遵她的命令“好好下去休息一段时间”,让祖母和二婶为这批银子争去吧。

尚明远将从南疆带回来的土特产分出去,挑出来两份最精致的用盒子装了。

小方氏见他这么精心,不由醋道:“哟,这是送给谁啊,还特意挑了盒子。”

尚明远就白了她一眼道:“少阴阳怪气的,这是给林姑姑和林表妹的。”

他扭头上下打量了她一眼道:“去挑身衣服,明儿随我去拜见林姑姑。”

小方氏一怔,问道:“你才回来,不多休息几天,怎么就要去拜见林姑姑?”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