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秋才出门,一路上到一个地方就停几天,这刚到老三那儿才不到一个月吧,又让人回来?还不够路上折腾的。”真到了冬天,两人还是吃火锅吃得多,上午刚送来的羊羔,肉嫩不臊气又滋补得很,阿若便叫人准备了羊肉锅子。
“不是,没说让他回来。”四爷还挺嘴硬,“爷就这么一问,怎么就招了你这么多话。”四爷愤愤然夹了块羊肉,现在儿子飞远了,女儿大了想的都是嫁人的事,都是群小白眼狼。这立马就四十的人了,身边还真就只剩了阿若陪着自己。
“行了,我还不知道你,就剩嘴硬了。”四爷一天到晚的忙,阿若现在拘着他喝酒,就怕再喝多了伤身。这会儿也不管那么多了,让果儿拿了酒过来,亲自给他倒上。“胤禛,咱们俩喝一杯吧。”
京城里,天下最尊贵的一对儿父母可怜巴巴的想儿子,广州府里的儿子却上蹿下跳的想跟着出海去。
“舅舅,你就应了我吧,我这好不容易出来了,总不能天天在广州府里招猫逗狗吧,那跟在京城有什么区别。”刚到广州府的时候,弘昀也不适应。头一条就是这广府话实在是听不懂,在京城的时候,也不是没见过广州府来的人,可人家好歹还勉强说官话呢,说得好不好总能连蒙带猜的明白意思。到了这儿,那就完了,一水的广府话,弘昀是猜都猜不明白。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年轻人学东西快,在宋府街头混迹大半个月,虽说现在还是不会说,但是好歹能听懂个七八成了。
能听懂话就好办了啊,这不,开年之后宋大人就要召集十三行的商队下南洋,宋家也有两条船在里头,领队的是弘昀的表哥,两人差不多年岁说得上话,弘昀可不就动了心思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儿子出门在外想管也管不到, 老三的信上说他要出海, 把四爷急得够呛,最后也只能是又派了两人加上刘玉赶紧追过去了, 其余的,什么的干不了。
但家里还有三个待嫁的女儿, 却着实不能再拖了。时间永远是最不等人的,阿若觉得自己搬到翊坤宫也就前一阵儿的事吧, 其实一转眼就过了一年了。
在园子里过惯了谁都不想回紫禁城里,四爷装聋作哑不管下头那些老人们怎么劝,愣是在园子里过完腊八才顶不情愿的回宫。“您就别板着脸了,人几个老大人也不容易,您不回去他们就得跟在在城外住着, 这可说话就过年了, 那老胳膊老腿的圣上您也心疼心疼他们。”
阿若像呼噜翊坤宫养的猫一样给他顺着背, 觉得自己可大度了。这些年说自己坏话最多的就是那些老臣子们, 现在自己还得替他们说好话,真是没处说理去。
原本四爷想的是就过年头两天再回去, 可实在是经不住那些老臣们的啰嗦。好像过了腊八四爷还不在宫里,那紫禁城就得没了一样。
“哼,张嘴闭嘴就是祖宗规矩。”四爷在阿若面前一贯的放肆, 一点都不像人前那般稳妥, “早晚爷得让他们抱着祖宗牌匾过日子。”
这样的狠话若是让外人听了怕是得吓死不少人,不过在阿若听来也就是两句抱怨。在自己这儿抱怨完了,就不作数了。出门又是威严又庄重的万岁爷, 挺好的。
回程的队伍比去的时候少了许多人,前些日子理亲王已经带着家眷搬到王府去了。为此理亲王还专门请了所有兄弟一聚,四爷都专门带着人去了一趟。阿若没去,不过听苏培盛回来说,一屋子的王爷贝勒全喝醉了,尤其理亲王和直亲王,两个斗了半辈子的兄弟,醉得抱头痛哭。也不知道是哭自己被圈禁的那些年,还是哭多年后的这份自由。
阿若回了宫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赶紧往慈宁宫与慈安宫去请安。太皇太后多年不出慈宁宫,压根没去园子,太后也早就回宫了。先帝没走的最后几年,从来都是只带着年轻妃嫔出门,太后已经习惯了宫里的日子,在外头久了反而住得不踏实。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一年的功夫又老了不少,这回过去请安到临出门的时候,才认出皇后,阿若那就从头到尾都没认出来,阿若一句话没捞上也乐得清闲。太后那儿一进去,就还是那些老话儿。三个格格的亲事,弘昀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弘晖的福晋到底选好了没有。
不怪太后着急,弘晖今年整二十了,除了两个屋里人,至今还没把嫡福晋的人选给定下来。早几年四爷疼儿子,做主让弘晖再缓两年,那时候皇后还觉得挺好,至少四爷心里看重儿子,可如今皇后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额娘说的是,儿臣这也就是着急这事呢。”皇后说起这事就摇头,“弘晖现在见天的找不着人,儿臣就是想跟他说说这事都没机会。”不过好在弘晖的屋里人老实,自己也一直找人盯着,这几年也没传出有孩子的消息来。
“你们啊,就是太惯着孩子了。”太后一听这话就皱了眉头,“以前在宫外,非要宠孩子也就随你们去了。现在弘晖是什么身份,再不给他把嫡福晋的人选定下来,万一被人钻了空子,看你们到时候往哪儿哭去。”
太后算是看明白了,自己儿子的后宫那跟先帝那会儿就没法比。皇后看似牢牢把着后宫,可自己这儿媳妇性子太直,稍微有些弯弯绕那也是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底,太后都不稀罕说她。
宋氏呢,是个心大的,只不过没大在正地方。若是生个男儿身,说不得还能成就一番大事。可在这后宫,她那些心思,半点都用不上。活到现在全凭一个宠字,太后只端看老四到底能不能有始有终,真就宠她一辈子。
除了这两个,其余的那几个,太后都懒得提起,恐怕自家儿子连那几人到底长什么模样,都不记得。这样的后宫,说好当然好,省心省事。说不好也多的是不好,没经过那些腌臜事就没法想得周全。
现在弘晖俨然是隐形的太子,嫡福晋的位子多少人盯着呢。哪怕就是当不成嫡福晋,要是有那个心高的丫头,真就这会儿怀上了,怎么着,早年间直郡王和太子的那场大戏,又原模原样的再来一场?
在太后宫里听了好一顿训出来,皇后一路什么话都没说,直到要上轿辇了才出声。“皇额娘说的都对,如今虽说还在孝期,但爱兰珠和宁楚格肯定是要尽快把婚事定下来的,现在孟古青也不小了,这回要是有好的,也能一起定下来。你那头上点心,别再把孩子给耽误了。”
阿若听了这话只有点头的份,“皇后说的是,两个大姑娘是应当定下来了。”现在爱兰珠十六岁,哪怕是立马定下来,等三年孝期过去,再准备婚事,嫁人的时候起码也是十九二十的人,放在现在可是妥妥的老姑娘了。
阿若倒是不着急孩子的年纪,要她说就是这年纪才好。二十左右生孩子,和十五六生孩子,在这医疗落后的大清朝那可不是一回事。只不过到底年纪大了,谁知道那头是不是像弘晖一样早就有了屋里人,到时候别还没嫁过去,就已经先输了一筹。
去年因着先帝爷刚走不久,过年也就低调得很,今年就不同了,加上要给格格们相看人家的消息不胫而走,哪怕是过了腊八,递牌子进宫的人也还是络绎不绝。
阿若第一个迎来的是小郭络罗氏,现在九爷比当年的五爷还不着家,不是在盛京盯着罗刹的生意,就是去了滇南捣腾他那点玉石。
“你放心,我可不是那等不开眼的,今儿进来准保不说孩子们的亲事。”小郭络罗氏知道阿若在愁什么,这不一进门就已经先把话给说前头了。“我这也是没办法,才走这一趟,求贵妃娘娘跟奴才一起唱出戏,到时候我能交差就行。”
小郭络罗氏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会硬着头皮走这一趟。其实这一年在园子里的时候,几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可真不少。不光自己去园子,阿若得了空,也能到几个王爷的庄子上来走动走动。这回京之前几人才凑在一起撮了一顿好的,没成想这又见面了。
“说说吧,是哪头逼着你来的。”阿若听着她诉苦眼皮都没抬。现在皇后那儿门槛都快被磨平了吧,要不是自己惯是个惫懒不见人的,自己这儿也好不了多少。
“还能哪儿啊,还不是我娘家。”小郭络罗氏早年间那是处处被八福晋压制着,嫁人矮了一截就处处矮人一截。可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这风不就吹到自己这儿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