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凤这边回到房里,立即将常传递消息的婆子叫过来,“明日去趟陶家,就说好事已然做成了。”又给了那婆子二两银子做赏钱,那婆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研华到了陶家,门口也没有人来接,容华派来跟车的冯妈妈和她一起去见了大太太便走了,大太太的脸色颇不好看,看了研华几眼恨铁不成钢似的道:“我已经听说香巧的事,你是怎么管束的丫头,怎么闹出这样的事来。”
当着冯妈妈的面就教训起她来。
冯妈妈倒是知情理,忙在一旁道:“奴婢回去晚了恐怕不好。”
大太太睃了一眼冯妈妈开口道:“听说她让庄子上的管事去买什么盐碱不毛之地可是有的?”
冯妈妈一怔,“只是朝廷给的试种种子……”
大太太冷笑一声,“真是上不了大台面,其他的事一概不管,折腾起这些东西了,盐碱地能种出东西,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走投无路卖儿卖女了,别人都种不出东西来,她能种出个屁,不知道天高地厚,十几岁的小丫头被人耍得团团转都不知道,我问你她在薛府管家了吗?是不是还被二房压着?别人说什么她就听什么,这样的心性能成什么气候。”刚说到这里,听到旁边有人“哼”了一声,大太太这才住了嘴。
冯妈妈目光向里屋飘去,原来大老爷在家里。
大太太追问她又不能不回答,冯妈妈道:“是太太们掌家,还没交给少夫人和奶奶们。”言下之意,二太太毕竟是长辈,薛家又没有分家,少夫人总不能就越过长辈去,“不过,大房这边,倒都是少夫人一手安排。”这也是实话。
大太太显然对这话不满意,脸沉下来,“只管大房的事,算什么掌家。”
冯妈妈忙低头应承。
大太太还要接着说,听得里间响起瓷器碎裂的声音,大太太脸色顿时变得铁青,吩咐冯妈妈,“你回去吧!”
冯妈妈出了门,大太太又上下看了研华几眼,“对着镜子看看你这个鬼样子,我平日里都是怎么教你们的,嫁出去了却一个个都不省心。”
研华抽抽噎噎地哭起来。
大太太挥挥手驱赶,“回你房里待着,你们一个两个让我看着心烦。”
研华从大太太屋子里出来,想了想收起眼泪直奔瑶华院子里去,研华直奔后院月亮门,又过了池塘沿着甬路上前走过一片馨香的奇花异草,这才进了瑶华的门。瑶华正在写字帖儿,见是研华忙搁了笔起身。
研华上前道:“二姐快帮帮我,接下来怎么办才好?”
瑶华拉着研华进套间里说话。
陶正安从里间快步走出来,阴沉着脸看大太太。
大太太道:“老爷,你也听见了,家里的事容华件件都不管,研华巴巴地去找她,却让容华打发人送了回来,容华的心是长在了婆家,自然是想着不受牵连最好,所以才会对老爷的事置之不理。老爷也不能完全听信了容华的话,一心要辞官……须知墙倒众人推,不少人是败在辞官这两个字上。老爷在这个位置上,尚能想办法为自己争取,离开了这个位置,谁又能念在旧情帮老爷一把,到时候才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陶正安冷声道:“你说这些又有什么用?若是有用去问问你那侄女,到底是什么心思?”
大太太浑身一抖,“老爷,静妃在宫中听到了一些话也是有的……”
陶正安道:“这种事如何能在宫中听得,”眼睛阴森森地看着大太太,“荣华得急病的时候,你那侄女还在咱们家里做客……”说到最后声调一扬。
大太太顿时噎住了一般,“老爷这话是认定我娘家要用这件事……”
陶正安抢过话道:“不是要挟又是什么?”方正的脸上都是愤怒,“喝了我的血,吃了我的肉,还要来啃我的骨头,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大太太听得这话,胸口窒闷,眼睛一翻差点晕死过去。
陶正安呲牙咧嘴地向大太太逼近,“等你一无所有,看你娘家还会不会帮忙。你不是说静妃说话有用吗?现在就是用她的时候,去跟静妃说,让她给我要免死状来……”陶正安几乎嘶声大吼,“去啊,去要免死状来……”
陶正安嘴里喷出浓浓的酒气,眼睛变得通红,大太太顿时被吓得说不出一个字。
陶正安在屋里站了片刻,就要怒气冲冲地出门,刚撩开门帘,看到正上台阶的瑶华,瑶华似是被陶正安的脸色吓到了,怯生生地开口,“父亲,您这是要去哪里?”
瑶华的话音刚落,只听婆子来道:“老爷,一位张京张大人来拜会老爷。”
第231章 卖女(中)
张京?陶正安听到这个名字脸色顿时一变,浑身的汗毛都竖立起来,大理院右寺丞那是专管查赃追赃的,而且他素来和右寺丞张京又没有什么交往,现在张京突然造访莫非是……
陶正安勉强压住心中的恐惧,“将张大人请去前面叙话。”
那婆子应了一声急忙去安排,前院里甬石路旁边的灯笼被人点了起来,陶正安进屋换了青色的长褂急匆匆地迎了出去。
瑶华进屋看到大太太脸色苍白,便上前去陪着大太太坐下,直等到陶正安出去了,瑶华才敢说话,“母亲,这是怎么了?”
大太太半晌才松开嘴唇,整个人如同虚脱了一般仰面倒在炕上。
瑶华急忙喊叫道:“母亲,母亲。”
陈妈妈等人听到声音进了屋,看到大太太这般情形,陈妈妈上前又是好一阵的给大太太揉胸口,“太太,您可要想开些,老爷的脾气就是这样一阵风儿似的,现在是生气,过阵子说不定就没什么了。”
大太太伸出手来猛地抓住陈妈妈的手腕,凤眼圆睁露出凶光,“你在外面可听真了,他竟能说出那种话来,我在他心里没落得一点的好处。”
陈妈妈却不知道劝说什么才好,只是用余光去看瑶华。
瑶华不明就里,只能猜测着道:“刚才我闻到父亲身上好重的酒气,定是吃多了酒半醉了,酒后说的话母亲如何能放在心上?”
陈妈妈也在一旁道:“正是二小姐说的这个理,太太放宽心,明日老爷酒醒也就好了。”
大太太冷笑道:“我看他是清醒得很,都说酒后吐真言,多半是平日里不肯说的话,现在都说了出来。”
瑶华道:“母亲千万不能想窄了。”
大太太被瑶华软声软语的一劝倒流出两行泪来,只握着瑶华的手叹气,“我们娘们儿都是命苦的。”
大太太和瑶华在屋子里说了半天话。
陶正安这边送走张京从前院回来,进了屋,一眼就盯在瑶华身上若有所思。
时辰不早了,瑶华起身乖顺地道:“父亲、母亲早些歇着。”
等瑶华出去了,陶正安这才冷着开口,“常宁伯夫人上次过来,都说了些什么?”
大太太本欲不理陶正安,却听得他问起这个,只能硬硬地开口,“没有什么,不过是听说我病久了来探看。”又看陶正安的表情深沉,“老爷的意思是?”
陶正安冷冷地道:“我能有什么意思?这时候能依靠谁,还不是要自救试试。”
刚才还抱着要辞官的念头,现在口气中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大太太顾不得其他,忙问道:“是不是那位张京大人给老爷出了主意?”
陶正安道:“他是大理院的人,又和我是同门,听到些传言忙来知会我,只是说让我去找庄亲王爷试试。”
听到庄亲王爷,大太太身上又有了些气力,挣扎着坐起来,“老爷提到常宁伯家,莫非常宁伯和庄亲王的关系……”
陶正安道:“也没明说,大概是如此,朝中也有传言常宁伯是庄亲王的人。”
大太太心里一动,想说常宁伯夫人上次来访说不定是看在静妃的面上,想想陶正安刚才的嘴脸,却没有开口。
两个人躺在床上歇着,各自怀着心事睡不着,却又无话。
……
第二天,容华忙于府里的事,将新选上来的小丫鬟带着去各房里,先去老夫人那里,老夫人笑着看了看,问了几个丫头些话,留了两个老实本分的小丫头,那两个丫头的母亲进去谢恩,老夫人笑道:“不用谢我,都是看中你们肯做事的,才会给机会,我又见这个独独喜欢才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