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早知余家与启河帮的关系,现在更料到余家强行要翰章商队租船,是为了暗吃运费,却始终避之不谈,这是她的精明之处。
然而,她尚不成熟的稚嫩之处还有一点,便是隐藏这黄纸。以这黄纸的成色及质量来看,她开的价格很公道,倘若不耍这小心思,一并交给三宝舍,他会直接接受这个价格,现在嘛,呵呵。
孟希官的精明虽然不比孟胜,但他到底有经验,也怀疑沈弄璋是故意设计这侍卫出现,便干脆地开口,给沈弄璋摆个台阶:“既无定金,沈当家不如直接将这些黄纸卖与三宝舍,也免去继续舟车劳顿的繁琐,至于价格……”
“无需再辗转装运,价格必然也会降低一些。”孟胜吸取教训,这一回及时地打断了孟希官的话,阻止他的武断。甚至来不及询问沈弄璋有多少卷黄纸,到底要压低多少价格才合适。
“已经答应过人家,不能食言。”沈弄璋笑道,很是坚持,同时检查了一下手中的黄纸,转头用启语对还站在门口的侍卫说道:“只是外面一张被老鼠咬了,换了它再重新包起来就好,最后不够数量的那一卷另外放到显眼处。”
侍卫领命,转身出门。
沈弄璋又补了一句:“跟店家讨些老鼠药,这两日多留意,不要再多损失黄纸,待我们启程便好了。”
说罢,才又转回身,笑意盈盈地看向孟希官,温声问道:“贤门城这边的事情到明天就处理完毕,不知道孟先生何时能引荐可靠的牙人?”
孟胜见识过沈弄璋的耐性,知道孟希官绝不是她的对手,于是接过话头,说道:“沈当家的可知道穆国去年爆发了兵乱,叛乱至今仍未平息,鄙人担心向北的水路不通。”
沈弄璋故作吃惊,瞪大了眼睛,讶然道:“何时的事?”
“大概六七月吧。”孟胜故意说道。
沈弄璋低头沉思,蹙眉道,“穆国那两个商人好像就是七月到的我们启部。”
方是时率领宏穆关叛乱是在八月初,孟希官知道孟胜在诈沈弄璋,实则沈弄璋所说的这个时间毫无问题。
“穆国真正的商贾只会与我们聿国做交易,绝不会形单影只、甚至身无分文便出门做买卖。便是沈当家的,这一趟出来,不是也换了铜钱缴纳关税、市租么?”
孟胜见沈弄璋不上当,倒也有些迟疑起来。但他仍想继续确认沈弄璋所说之言是托辞还是事实,便淡淡笑着说道。虽然语气平和,然而浅笑的嘴角却含着冷意,眼神灼灼,锐利得如刀似剑,大有审视之意。
沈弄璋早有应对,并没有显出一丝的不自然,反而坚持道:“但他们没有理由骗我。而且我们启部不使用铜钱,还是到了启河上才知道要用铜钱,所以去青禾县卖了些盐茶,备下铜钱。”
话说到这里,沈弄璋没有露出半点破绽,疑心如孟胜,也渐渐觉得沈弄璋并非故意要吊着黄纸的价格,而是黄纸确实要送到穆国。
孟希官已不耐烦,不是对沈弄璋,而是对孟胜。即便他知道孟胜压价的动机是为了孟家好,赚取更多的利润,但他不喜欢这种凡事都要占尽便宜的生意手段。
趁着孟胜分神判断沈弄璋所言真假之际,孟希官开口道:“沈当家的,无论当时那两人是否骗了你,在下都不建议贵商队这个时候去穆国。毕竟叛乱尚未平息,此时去穆国,非常不安全。”
“若沈当家的不相信我二人所言,自可以派人出贤门城,去别的村县打听,穆国国内动乱,百姓人人自危,哪里还有精力考虑交易之事。”
孟希官言辞恳切,沈弄璋竟生出了一点感动。
孟胜预料到孟希官即将说什么,想来他们三宝舍这位当家的倔脾气又上来了,便再一次抢先说道:“若沈当家的相信我们,便免了水路奔波,将黄纸卖与我们,三宝舍愿以一卷一千五百文买下所有黄纸。”
沈弄璋苦笑着摇头道:“孟管家可真是压价好手,我们还是去穆国走一遭吧。”
“不知贵商队有多少黄纸?”孟希官问道。
“不多,除去被河水浸泡的、老鼠咬掉的,只有不到二百卷。”
“一千八百文一卷,今次和今后的黄纸都按此价格。减去的四十贯钱作为聿国到穆国的舟车租金、人吃马喂的开销,只少不多,沈当家的意下如何。”孟希官干脆地说道。
黄纸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送走孟希官和孟胜,一向不苟言笑的满春在隔壁屋子里与耿介抱成一团,笑得极其开心。
对于糙纸与黄纸,满春担心的便是最终的价格。现在,沈弄璋以远超施辰给的定价将糙纸和黄纸卖出,今后对于启部竹纸交易量的扩大和利润都有了最稳定的保障!
其实自绣锦交易确定后,耿介便已经算好这一趟交易的总价高达六万多贯。
在穆国,一贯钱几乎能抵得上三口之家一年的开销,六万多贯,这是何等的巨大收入!
翰章商队因此获得的毛利润都有一万多贯,除去关税、市税、市租、房租、车马、启河通路费,还有沈弄璋早前就答应过——翰章商队起手是无本买卖,会多付一成的利润给施辰,商队净利润也有七千多贯。
满春全程跟在沈弄璋身边,更是看着耿介写写算算,体会着沈弄璋这一趟的诸多困难波折,甚至所有杂项开支都由翰章商队支付,启部只出了货物,转手便收入五万多贯,心中不免暗暗咋舌。
同时也更敬佩沈弄璋公私分明,说到做到!
自门口听到沈弄璋回来的脚步声,耿介一步窜出房间,将她拉进屋里,拉着沈弄璋的手臂,压低声音兴奋地叫道:“璋儿姐,你太厉害了!”
作者有话要说:
聿国探路篇完结~~
第54章 璋公主
六月十二,沈弄璋去三宝舍签了契券,又按着孟胜给她的信息,找到了那个名叫孙荫的牙人。
孙荫三十五岁,身材中等,略微瘦削,但眼睛乌黑发亮,十分有神。说到贤门城内外的车船脚夫,他果然极其熟悉,如数家珍。
沈弄璋与孙荫花了两天时间,谈好了车船租金及接货的日期,便开始准备返程。
六月十五,与聚贤客栈的其他商队辞行时,沈弄璋还送了每个商队两斤茶叶和细盐,在客栈做了半个月邻居,众人对这个年轻姑娘的胸襟手段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李和昶等人甚至跟着他们的商队,一直将他们送出贤门县城西城门,相约明年贤门城再聚,才怅然返回。
翰章商队赶着他们的牛车和买来的牛马,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贤门城。
到了启河边,将装满了铜钱的木箱依次抬到巨大的货船上,再赶上牛马,来回五趟,直到傍晚,才将木箱和牛马运到西岸去。
最后一趟前,沈弄璋在岸边与孙荫作别。
直到船已远得看不清船上的人,孙荫才对身边那些还在依依不舍对着两条大船招手的人说道:“走吧,各位,几个月后就会再见。”
跟在孙荫身边的是耿介、周连弟,还有十个启部侍卫。
沈弄璋为他们租了一间大宅,就让他们留在贤门县城内,耿介可以跟着钱若谷继续学习知识,同时了解贤门县城每年各个季节的各种互市交易,周连弟则照顾众人。
在启河之上,毫无意外地又遇到了何沿生的艨艟。
见到盖着余殿邦私印的香囊,何沿生果然没有为难翰章商队,每条船收取五贯钱通路费,便让他们离去,由着四条大船在启河上来回往返。
沈弄璋额外给了何沿生十贯钱,并将绣有翰章商队徽章的小旗一并给了何沿生,暗示何沿生今后见到翰章商队的旗帜,不要多生事端。
何沿生知道那些沉重的木箱里装的是什么,也知道沈弄璋的意思。没想到她竟然真的搭上了余家的势力。无奈,只得接下沈弄璋的旗帜!
夕阳坠到山那边时,沈弄璋终于到了启河西岸,施辰安排好的哨探和脚夫正在等着她,连夜将铜钱和牛马接回了启部。
七月十二,启部舒春城热闹非凡,庆祝翰章商队满载归来!
启部大酋长施长耕亲自到舒春城东门迎接翰章商队,迎接沈弄璋。
上次到舒春城选绣锦时,施长耕正忙着筹划对叛乱部落的反攻计划,没有时间与沈弄璋见面,今日沈弄璋才得见施长耕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