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听女儿这么说,忍不住笑道:“掌珠也是个‘登徒子’,见到好看的人就喜欢得不行呢。”
掌珠不太明白母亲的意思,她又走到父亲身边问道:“汗阿玛,登徒子是什么意思呢?”
弘历先是埋怨了一句傅莹“不该如此形容自己的女儿”,然后又悉心解释了一番。
等弘历解释过后,傅恒方才说道:“既然公主想见她舅母,下回等家母过来,我让她陪着家母过来探望皇后便是。”
弘历听罢,只说了“甚好”两个字。
傅恒走了之后,傅莹又同他说起永璋、永珹的近况,弘历道:“他们有你这样的母亲看护,我有什么不放心的,额娘喜欢孩子,常带他们过去就是了。”
傅莹看他不怎么感兴趣的样子,也就不提了。毕竟弘历说过,这两个孩子的出生,权当给崇庆太后解闷了,只要以后不要太不成器便行。
弘历不在意,傅莹就更不在意了,看养庶子,只是她作为皇后的责任,她想当个尽职的皇后,也算对得起旁人期望了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永璋是雍正十三年出生的,这里推迟了几年。永珹是乾隆四年出生的,怀他的时候,永琏正好去世。生母同书里描写的一样,不多解释。不过,永璋小了好几岁,后面发生的一件事,就显得他更冤了。
文里提到的外洋行,又称十三行,具体是干什么的,小天使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至于“禁海令”,确实不是乾隆一人独创,而是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当皇帝那会儿),后来到乾隆朝达到极致。小米写这些只是做些背景,表达女主还是有心要干些“大事”的,不洗白乾隆的“闭关锁国”。
第128章
因为永璋、永珹的出生, 外加清格勒怀了孕,傅莹去天地一家春也就比平日更勤了些。
清格勒自从得知自己怀了孩子就十分高兴,傅莹还有弘历、太后赏了她不少东西, 虽说都是惯赏,对她并无半分照顾,但她还是颇为得意。
嫔妃之间虽然会私下比较模样、家世等等,但最值得炫耀的还是生子,毕竟对她们来说, 生子才是飞黄腾达的关键。
就像苏采薇,出生不好, 但却因生下永璋被封为纯嫔, 若是能再皇子, 与娴妃平起平坐也是有可能的。
到了十月左后, 清格勒的肚子已经很显怀了。傅莹去看她时, 见她的肚子已经微微凸出旗袍, 算了一下月份,然后又自己亲手上去摸了摸, 觉得有些不同, 忍不住说道:“海贵人这胎儿好像比旁人的要大些。”
清格勒头一回怀孕,不知道六个月的胎儿该有多大, 只是觉得同苏采薇还有金蓉她们怀孕没什么区别,但傅莹已不是头一个说她胎儿偏大的人了。
她一边摸着自己的肚子,一边说道:“有两个嬷嬷也这么说,可我寻思着胎儿大些, 不正好表明孩子胎里就壮吗?”
傅莹摇了摇头,道:“并非如此,胎儿大不好生。”说完又问清格勒身边的宫女,问她平日的饮食如何。
在得知清格勒吃的偏油腻时,傅莹忍不住摇了摇头,道:“这不好,这么吃可不是胎儿偏大嘛,若一味贪嘴,到生的时候,受苦的可就是你自己了。”
说完之后,她把清格勒的几个嬷嬷叫过来,嘱咐道:“你们且看好海贵人,别让她贪嘴了。”
那几个嬷嬷有些委屈地说道:“皇后娘娘,不是我们不想劝贵人,只是贵人不听劝啊。”
傅莹叹了口气,看着清格勒道:“这些人也是为你好,我也是为你好,少吃点不妨事,胎儿大生不下来,可是有难产的危险。”
清格勒表面虽连连答应,可还是没有当回事,她固执地认为多吃才能让自己的孩子长好。
嘱咐完清格勒之后,傅莹又去了苏采薇同金蓉那里,俨然像是视察工作的领导。
从天地一家春出来之后,傅莹一时无事,便领着自己的人去了高流素的韶景轩。
不巧到了韶景轩,看到高流素的母亲也在这里。
高流素的母亲不防备傅莹会来,见了傅莹,忙给傅莹行礼问安。
傅莹自己坐下之后,高流素同其母方才坐回原处。
傅莹笑着问高流素的母亲道:“夫人是何时过来的?你同贵妃好不容易见一回,我这么一来反倒有些妨碍了。”
高流素的母亲忙道:“皇后娘娘切莫这般说,贵妃能得娘娘偏爱也是贵妃的福气。”
傅莹看了一眼高流素,想起她母亲刚刚说过的话,觉得有些好笑,她一向视高流素为知己好友,说“偏爱”实在是有些滑稽,可若是从两人地位的差异来讲,这么说也没什么不对的。
傅莹笑着说道:“夫人别这么说,贵妃提我分了不少忧,我看重贵妃也是情理之中。也不知你们母女刚刚说了什么,别因我来了,就变得这般沉默,该说什么便接着说什么吧。”
高流素母亲想着皇后在这里,难免要拘谨许多,傅莹话虽这么说了,可依旧没有开口。
高流素见母亲没有说话,怕傅莹尴尬,便自己先开了口,她问母亲道:“母亲,你说妹妹要嫁那家人为何要退婚?”
大约是这件事真的令高流素的母亲生气了,听女儿这么说,也顾不得在傅莹面前的矜持,而是说道:“他家只是嫌你妹妹天足,加上嫡子娶庶女,自认为掉了身价所以才这般刁难。”
不等高流素说话,傅莹就连连摇头道:“这是什么话!缠足乃是朝廷下令明禁之事,更何况是贵妃之妹不论嫡庶,也都是在旗女子,在旗女子历来都不曾缠足过。”
不知为何,傅莹一听人提起“缠足”二字就十分气愤,她对这种迫害古代女子的陋习深恶痛绝。
高流素想了想道:“或许,他家只是在意妹妹是庶出吧,毕竟对方是嫡子,出生是好些,一般人家家中嫡子都是要娶嫡出的小姐为妻的。”
高流素的母亲摆手道:“并非如此,咱家自问是要强出一些的,你妹妹虽是庶出,但也不是一般人可结亲的。我猜还是嫌弃你妹妹天足,所以才这般刁难,还说什么若你妹妹将足缠小了,再来迎娶也可。”
高流素皱眉道:“汉人女子缠足多是四五岁便开始了,就算妹妹现在缠,也缠不出三寸金莲。”
她母亲说道:“可不是嘛,虽说那家人是包衣,怎么也沾染了这汉人习气,偏偏要以什么小脚为美。”
傅莹有些不解,问高流素的母亲道:“朝廷不是不让女子缠足,为何民间还会有缠足之事。”
高流素的母亲回道:“皇后娘娘,朝廷是不许缠足,可架不住民间不遵守啊,那些汉人的大家闺秀若不缠个小脚是会被取笑的,嫁不出去,自然还是要缠的。”
高流素也点头道:“可不是嘛,我早就同皇后说过,此事不是朝廷禁令可禁的。”
说完,她又看向自己的母亲说道:“既然他们这般刁难,咱们也不稀罕与他们家结亲,这门婚事退了吧。”
高流素母亲有些为难地说道:“话虽如此,可退婚到底对你妹妹名声有所影响,只怕……”
“怕什么?怕妹妹嫁不出去吗?我就不信了,咱家好歹有个贵妃,还真能让人小瞧不曾。”高流素有些生气道。
其实,高流素的母亲也并非真心为她那庶出的女儿考虑,毕竟不是亲生,凡事都先要以家门名声为先。
傅莹本来想着,若是求弘历亲自给高流素的妹妹指一门婚事,即便是退了,也相当体面。可万一指婚之后,两人性格不合,自己反倒害了他们,索性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过这男方这般要求,确实无理得很,不论是否打算赐婚,这婚都结不得。
傅莹笑着说道:“正如贵妃所言,贵妃之妹即便退了这门婚事,也有极好的人家赶着过来结亲。夫人若怕退婚的名声不好,那我便以皇后的身份,令两家不要结亲,想必也无人说三道四了。”
高流素听傅莹打算出面退亲,自认为是极好的主意,正要表示谢意,却听女儿在那里说道:“母亲,不过是退亲小事,又何须皇后娘娘出面?依我看,咱们直接把这婚退了便是,让他们知晓咱家也不是可欺的。”
原来高流素想着,傅莹若真下令退婚,多少会对傅莹的名声有影响,毕竟常言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加上她本就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态势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