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倩云在旁边僵着脸笑道:“三弟你误会了,我怎么可能因为这点事不高兴?我……”
“那就好,是我误会二嫂了。”徐子凡打断她的话,走到徐大郎面前道,“大哥,你们养两个孩子也不容易,不用给我们粮食了。爹娘还有小莲跟着我,你就放心,我这两天好了就想法子挣钱,肯定把爹娘和妹妹照顾得好好的。”
徐大郎根本听不懂他的弯弯绕绕,只觉得弟弟又愿意和他亲近了,忙关心道:“三弟你别逞强,多养一阵子,爹娘的事你不用操心,大哥得了空就去码头搬货。”
蔡氏瞬间攥紧了斗笠,心提到了嗓子眼。好不容易分家,难道他们大房还得养着三房?
徐子凡笑了下,把斗笠给徐大郎戴上,说:“大哥你放心,我说好了就是好了,我懂医,这些年看了不少书呢。我给自己把过脉了,病症去了十之七八,马上就好。”
徐大郎愣了下,“你还会把脉?”
徐子凡自然地点点头,“会啊,回头你们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找我,我这些年的医术不是白读的,我学这个比学四书五经那些学得好多了,不过当然你们都身无百病最好。”他看了眼日头,说道,“大哥你们忙,我不在这添乱了,我回去了。”
“哦,那你慢点。”徐大郎迷迷糊糊地点了下头,有点弄不清楚。之前弟弟读书考秀才,二弟妹发现弟弟不是读书的料,纯粹是为了偷懒才读书的。这会儿弟弟突然说喜欢读医书还会把脉了?真的假的?
徐二郎和苏倩云一句话都没插上,徐子凡就转身等小莲收拾篮子去了,他们也不好追过去解释刚才的“误会”。而且众人都被徐子凡会把脉的事转移了注意力,离的近的还问徐子凡是不是真会看病,以后是不是想当郎中云云,他们更插不上话了,苏倩云只能希望别人把她现在那番作态忘掉。徐子凡有礼地同众人寒暄,跟谁说话都先叫人,叔叔伯伯、嫂子婶子一圈叫下来,清隽知礼的模样带给人很大的好感。
徐子凡长身玉立,身上干干净净的,相貌也长得出众,众人看着就觉得他和他们这些泥腿子完全不一样,不愧是读过书的,跟镇上富贵人家的少爷差不多。只可惜投错胎了,投生在这村里,日后也不知要靠什么过活。
等徐子凡和小莲走后,徐家六个人都戴着轻便好看的斗笠,看着就很显眼,有人忍不住问:“这是咋编的呀?教教我,回头我也编一个戴。”
徐母歉意地说:“这是我家老三琢磨出来的,他呀,看病花了不少药钱,心里不得劲。这不就想着卖这斗笠赚点花用,换点粮食什么的,你要想要,回头拿点东西来我家换?”
“那算了,现在这个也能戴。”那人回了一句,转过身撇撇嘴,心想一个破斗笠还想卖给同村的,谁不会编啊?回头就自个儿琢磨着编一个。
她是这么想,却也有那不精编东西不爱编东西的,围上来问徐母斗笠卖多少钱。徐父、徐母都有些惊讶,没想到徐子凡来田里转一圈,他们这斗笠还卖出去了。
第218章 农家子
徐子凡下午又编了四顶斗笠,加上之前徐父编的四顶,一共八顶在晚上都卖出去了。这个世界的米是十二文一斗,也就是一文钱一斤,猪肉十二文一斤。徐子凡估量了一下,给斗笠定价男款的6文、女款的8文。他有信心这编法不是谁都能自己想明白的,就算拆开能弄明白,村里人也不舍得拆,他主要靠这会儿的新鲜卖给十里八村的人,把药钱挣回来,往后估计就有聪明的仿做了,这个价格正合适。
对于徐父、徐母来说,一晚上用几个斗笠挣了52文,这可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晚上睡觉都乐呵呵的。而村里其他人回家也有许多在说徐家的事,有的说徐子凡也会想法子挣钱了,有的议论徐子凡到底会不会看病,还有的说徐子凡这是要当郎中不考秀才了,总之觉得他和这些天村里传的不太一样。
妇人们聊得就更多了,徐子凡在她们印象中就是一个除了读书啥都不会的人,连读书都是为了偷懒,简直一无是处。今天这一见,却让她们有些疑惑了。白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看苏倩云那意思明显是徐子凡小气不肯给他们编斗笠,顺手的小事都和兄嫂计较,一点不懂事。可后来听徐子凡的话,明明是苏倩云跟徐子凡要了斗笠还甩了脸子,徐子凡怕兄弟失和赶紧编了四个给兄嫂。
这是怎么回事?她们仔细想想,苏倩云好像也没说徐子凡什么不是,徐子凡来了之后,苏倩云也没解释,那好像徐子凡说的才是对的啊。那他们帮着说徐子凡坏话时,苏倩云怎么不吭声呢?
再有他们都觉得徐父、徐母太偏心,逼得大房、二房闹分家。可听徐子凡那意思,分完家三房粮食都不够了,他这个书生都开始琢磨编斗笠挣钱了,可见还真是捉襟见肘。那会儿听徐子凡说徐父、徐母和小莲都跟着他过,怎么感觉那么不对劲呢?他有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他一个文弱书生,没成家也没立业,为啥是他自己养着爹娘和尚未出嫁的妹妹?
先前大家只觉得徐子凡过分,徐父、徐母也偏心,这家分就分了,大房、二房能松快了。可细想的话,这家分的不对啊!怎么感觉是大房、二房嫌弃他们,把他们分出来了呢?就算分家后大房、二房也该每年给父母送些东西,那这个送不送谁知道呢?就算他们不给,徐父、徐母也不可能嚷嚷出来。
徐大郎还说了要给拿粮食,去码头搬货,算有良心,徐二郎连客套话都没说。怪不得徐子凡说大哥对他好,看来他和二房的关系不咋地啊。
各种各样的说法,因为有了些反转,让大家对徐家几房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就是徐子凡特意去田里说那堆话的用意,他在最开始就截断了穿越女想潜移默化误导别人的计划,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就有了探究有了观察,有了看法不同的人,不至于人云亦云很快给三房贴上标签。
至于后面穿越女会有什么招,他就无所谓了,他身体好得差不多了,扭转形象的速度绝对不可能比穿越女慢,到时谁还会觉得他们有问题?徐家各房各走各路就是了。
因着徐子凡这一招,苏倩云第二天下地的时候就感觉到村里人的变化了,之前大家试探着问她家里有什么矛盾时,多是试探徐子凡是不是哪哪不好,徐父、徐母是不是偏心、小莲是不是不懂事、蔡氏是不是尖酸刻薄等等。可如今,大家没了这个倾向,更好奇他们三房怎么会相处不来,还有人说觉得徐子凡和小莲挺懂事、挺孝顺,对兄嫂也不错,她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再故意误导肯定是不行了,太刻意了,苏倩云只能收了苦瓜脸,说:“我们分家只是因为树大分枝,爹娘希望我们几个早日立起门户,兴许有更好的发展。”
有个妇人问她,“真没啥事?你这几天脸色一直不好,我还以为是分家闹的呢。”
苏倩云摇了下头,“没,可能是身子不太舒坦,今日觉得好多了。”
“这样啊,那看来还是我们误会徐大叔、徐大娘了,还以为他们多偏心呢。要我说,一家人处着不错就不该分家,这往后赋税徭役都是事儿,分家之后哪有那么好过?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这日子才红火呢。”
妇人们其实挺敏感的,昨日闲聊时才一起说过三房的坏话,今日就全推翻了,就算没啥证据,也有几人觉得和苏倩云说话怪怪的,不爱跟她聊了。
苏倩云心里有些气闷,不过这只是个小村子,他们爱怎么想怎么想,反正做生意赚到钱之后,他家就搬去镇上,没必要在这些人身上浪费时间。
地里的活不用天天干那么多,闲的时候每天去地里转一圈就行。过了两天忙完了,徐子凡身体也好了,就想去镇上转转。他除了编精美食盒,还编了几种高雅的竹子摆件,挺适合书生的,便宜还雅致,徐子凡把这些摆在徐父、徐母面前,说:“爹、娘,我们去镇上把这些带着,我找同窗问问他们要不要。要是有人喜欢,往后咱们闲着时可以多编些。”
徐父犹豫道:“找你同窗问是不是不太好?对你有影响没?”
徐子凡笑说:“这有什么影响?读书科考都要银子,真当银钱是铜臭那是假清高,真让他们当一辈子穷书生,看他们愿不愿意。爹,遇到那种人,咱别理他就是了,大部分都是明事理的。别的影响也没有,咱们不大批的卖,不算商户,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