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怕你们把他送回家,对吗?”李米多突然说。
“我想也是。”金多说。
金多终于卸下了包袱一般,道:“不过院长给他起了个新名字,叫小雨。因为他被送来福利院的那个晚上,下起了小雨。”
“院长说,很多孩子的名字都是这么来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都和院长妈妈一个姓,都姓汪。”
“那你不是要开学了吗,开了学,你还能再去福利院吗?”米多问。
“能,我和院长说过了,只要我没有课,我就会去帮忙,周末也二会去。”金多说。
米多眼睛亮亮的,她看着面前的金多,鼻头又酸了,道:“那,我能和你一起去吗?”
“我和院长说一下,应该没问题。对了,我们正好差一个教英语的老师呢。”
李米多用力的点点头,看着金多道:“谢谢你。”
可是没人知道,这一声谢谢,米多是替自己说的。
一九八零年农历腊月二十七。
赵亮跟着关喜莲到了红县,这是两人领证结婚后第一次来红县过年。
徐菱在厨房里忙乎着,她第一次觉得忙也开心,做饭也开心,围着锅台转也开心!
为什么?因为她的儿子,关逸国回来了!
关逸国赶上了第一批知青返城,刚进腊月,就回到了红县,在家里待了快一个月了,徐菱天天看着他,也不觉得烦,高兴的不得了。
这关喜莲也回来了,还带来了赵亮,那刘琴开心的啊,嘴上虽然没说,可脸上都带着呢,比以往和气了不少,说话也不那么难听了,徐菱像得了大赦一样,再加上自己儿子回城了,能不开心?
她一边做着饭一边哼起了戏,哼着哼着就把关喜莲哼来了,关喜莲推开厨房门,对徐菱说:“嫂子,我帮你干点啥?”
徐菱连忙摆手:“就这几个人的饭好做,你别管,去,去屋里坐着去,咱妈屋里暖和着呢。”
关喜莲已经开始洗菜了,道:“嫂子不用和我客气,我也该干的。之前都是你一个人照顾妈,这我回来了,替替你,你也能休息休息。”
“嗨,我不累,真的。”徐菱心情很好,“你大哥又不咋回家,每天就是做两三个大人的饭,有啥好累的。”
徐菱笑着,看一眼堂屋里和刘琴说话的赵亮问:“赵亮对你怎么样?”
“挺好的。”关喜莲说。
“你们在北京吃饭是自己做还是食堂吃。”徐菱没事和关喜莲唠家常,“咱们说你们住的那里就有食堂,是不是?”
“嗯,有时候赵亮会打来饭,有时候他在家做。”关喜莲道。
徐菱听出来眉目了,停下手里的动作,羡慕的看向关喜莲问:“都是赵亮做饭的?”
关喜莲听到问这个问题,立刻低了低头,不好意思道:“我做的不好吃,也不太会做。”
“那多好啊,就让他做,你不用动手多好啊。”徐菱羡慕死了,对比一下她家的死鬼,筷子不摆到自己跟前他都不吃,什么人啊!
关喜莲也没说话,就在那里低着头洗菜。
徐菱看一眼关喜莲,小声问:“怎么样,你们还打算要孩子吗?”
一句话问到了根儿上,关喜莲手上停一下,许久才道:“不要了吧。”
“那,那赵亮也不想要?”徐菱干脆放下手里的活,说:“妹子,你年龄不算太大,还能生,不是很多女人都四五十了还生吗,你说不要没事,毕竟你还有米多,那赵亮咋办,他可没有孩子啊,还有,你不生孩子,人家爸妈能愿意?”
关喜莲愣了一下,道:“他弟弟都有孩子,传宗接代也够了。”
“不是这个理啊,妹子,你想吧,人家赵亮是长子,他弟弟的孩子是他弟弟的,跟他有啥关系啊,那就是亲戚,又不是赵亮的亲生儿子。妹子,这个事啊,你得好好和人家赵亮商量,不能说你不想生就不生了。而且,要生的话,就抓紧,你看你都多大了,不能再拖了。”
关喜莲洗好了白菜,又去削土豆皮,听着徐菱的话,知道她嫂子也是为了她好,可是她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她害怕生孩子,以前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她生下了孩子后,就被告之孩子夭折了,她每天生活在痛苦里,折磨着自己,最后都疯了,那是她最不敢去触碰的回忆,她害怕,也不敢再尝试了。
徐菱在一旁切豆腐,准备做一锅白菜豆腐炖粉条,做的辣辣的,天冷,一人吃一大碗,暖和。她切着菜就在一旁唠叨,和关喜莲讲大道理,讲了好多,也不知道关喜莲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中午吃罢了饭,几个人围着炉子聊天,说起了五一和劳动,徐菱还说,她在路上见过五一和劳动,两个孩子越来越结实了,劳动嘴特别甜,爱说话,也皮。五一那孩子老实,见了大人都是躲在弟弟身后,不像是个哥哥,倒像是弟弟。
关喜莲听徐菱说着五一和劳动,就看一眼刘琴。
炉火上,刘琴的眼睛里都是落寞,很显然,她没有见过一次五一和劳动,她对五一和劳动的印象,都是从徐菱嘴里听来的。
一直到了晚上关喜杰才回来,一到年关他们就很忙,或者说,他们就没有清闲过。
关喜莲见关喜杰回家了,就去他屋里找他。
关喜杰正在泡脚,每天晚上回来,关喜杰都要泡一会儿脚,看见关喜莲进来,连忙招呼她。
关喜莲坐椅子上,问关喜杰:“大哥,东子是不是没回来过?”
关喜杰舒舒服服泡着脚说:“回来,有时候回来看看咱妈,就是每次回来都是他自己回来,月萍还有两个孩子没回来过。”
徐菱在一旁织着毛衣,毛衣是深蓝色的,一看就是给关逸国织的,关双双坐在灯下看书,不时的转头看一眼她妈,然后道:“妈,你就光给我哥织了,我的什么时候织啊。”
徐菱皱皱眉说:“什么都有你的事,那也得给你哥织完啊,他才回家,你和他争什么!”
关双双不乐意了,气的转过头去,哼了一声。
关喜莲笑了笑,看着关双双说:“双双,姑姑给你织好不好?”
关双双立刻把头转过来,笑了,“真的?”
“真的。明天姑姑就带你去买毛线去,再给你织一顶帽子,和围巾还有手套好不好?”
“好好!还是我姑最好。”关双双笑的嘴角都咧到耳后了。
关喜莲说话算话,第二天吃过早饭就要给关双双去买毛钱,关双双也不怕冷了,怎么着都要跟着,说要自己去选颜色。
赵亮也要一起去,三个人逛了大半上午还真的买到了毛线,而且是那种淡粉色的。
关喜莲又多买了一斤二两毛线,毛线是那种米白色的,关喜莲想给米多也织一件毛衣。
买好了毛线,关双双看看周围道:“咱们都走这么远了啊,这都快到我小叔家了。”
关喜莲一看还真的是,离三号胡同很近了,就干脆道:“双双和姑姑一起去趟你小叔家吧。”
“行啊。”关双双最爱串门了,反正让她去哪儿都好,只要不回家写作业就成。
关喜莲又赶紧去买了些孩子爱吃的奶糖,还有一些鸡蛋等家里常用的,拿着东西就到了三号胡同。
三个人走近了,却发现大门是上着锁的,家里没人。
关喜莲想了想,即使张月萍他们还没下班,那李苗应该带着孩子也在啊,就想着可能是去哪里玩了,干脆再等一等,东子他们也快下班了。
关双双围着厚厚的围巾,只露了一双眼睛在外面,提溜溜的转。
关喜莲怕她冷,说要不然别等了,回家吧,下午再来。
关双双立刻说不冷,然后伸手掏出一块奶糖塞嘴里,笑嘻嘻的看着她姑说:“只要是不用回家写作业,干什么都行。”
关喜莲和赵亮都笑了。
李苗带着鲁燕在鲁家待着,外面太冷了,鲁青也放假了,三个人围着炉子坐着,这眼看着煤球快烧完了,屋里放着的几块也用完了,李苗就去外面厨房里拿几块煤球去。
这一出门,走到院子里,就隐约听见院墙那边好像有人说话。
李苗站着听了一会儿,声音不熟悉,便也没管,进厨房去拿煤球。
出来之后,又听见小孩说话的声音,李苗搬着煤球进了屋,对鲁青说:“你去看看外面是不是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