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天王(927)

张子安也看到了,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确实看到了金字塔。

无怪菲娜失望,因为它看到的金字塔已经与它记忆中的金字塔相比较,已经面貌全非了。它记忆中的金字塔,周身覆盖着光滑的白灰岩,在阳光下像冰山一样反射着阳光,显得圣洁而美丽,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而现在的金字塔,白灰岩几乎已尽数消失,只有在哈夫拉金字塔的塔尖处才有少许残留,其他金字塔的白灰岩则不翼而飞,露出底下粗陋的土黄色巨石。

另外,更令它无法容忍的是,就在距离金字塔近在咫尺的地方,到处都是贫民窟一样的低矮建筑,那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旅舍和酒店,为了招揽图方便的游客,便争先恐后地把旅馆建在金字塔的隔壁。

张子安怕它在飞机上大发脾气,只能装作自言自语地解释道:“很久以前,为了建设开罗城,后人图省事,直接把金字塔当成采石场,取走了白灰岩……这就跟中国有人为了盖四合院而从长城上取走墙砖一样。”

金字塔已经从窗户里消失,菲娜回头看了他一眼,恚怒未消,甚至更加恼火,因为这种数典忘祖的事应该处以死刑。

张子安耸耸肩,“那时候的埃及人,已经不是以前的埃及人了。”

菲娜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古埃及在公元前就已经结束了,作为末代王朝的托勒密家族其实也不是古埃及人,而是希腊人,尽管如此,包括埃及艳后在内的托勒密家族完全遵循了古埃及的制度,所以依然可以被认定为古埃及的一脉。

雄才大略的埃及艳后英年早逝之后,标志着古埃及也就正式消亡了,后世这片土地上的人再怎么折腾金字塔,就算用厕所把金字塔围起来,也谈不到数典忘祖,因为此祖非彼祖——刨别人家的祖坟没关系,只要不刨自己家的就行。

这样的态度也体现在埃及的文物保护政策上,虽然现代埃及对文物保护还算热心,却总令旁观者有某种微妙的印象,总觉得他们似乎是在保护文物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

菲娜的嘴唇张了张,想说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带着不甘与屈辱地闭上眼睛。

如果她没死……如果她没做出那个选择……今天的世界应该大有不同。

第1124章 糟糕的开罗

刚才飞过西奈半岛的时候,张子安把心都提到嗓子眼儿。直到航班于机场平安着陆,他才算松了一口气,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方神仙佛祖全感谢了个遍儿,庆幸没有从天边飞来一颗导弹把航班击落,毕竟中东这疙瘩出啥新鲜事也不稀奇,新闻传到国内之后,人们也只会说:“看见没有?好好的家里不待,非要去埃及作死!活鸡脖儿该!”

旅游业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埃及政府不遗余力地促进旅游业发展,当然不会忽略中国这个新兴大国,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证,因为中国土豪游客挥金如土买买买的事迹已传遍全球。

可惜的是,那些钟情于奢侈品消费的土豪游客一般不去埃及,因为埃及又不会对外出售木乃伊和黄金棺材,没办法炫富。

下飞机之后,张子安除了要办理落地签证之外,还要给菲娜办理入境证明,否则把猫带进埃及容易,带出去可就难了。除此之外还要购买上网用的流量卡,还要去接飞玛斯出来——飞玛斯憋了一路,刚把它从笼子里牵出来,它就迫不及待要求去厕所。

卫康不停地张罗这个张罗那个,生怕谁走丢了,或者把宝贵的设备弄丢了,直到全体坐上去酒店的出租车,他才算安心。

讲道理,开罗机场内部还是很干净的,但随着出租车向西南方向的开罗市区进发,现代埃及的面纱才算是徐徐揭开。

作为一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中东地区最大城市,开罗的城市面貌可能还不如国内一座普通县城,用脏、乱、差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关于开罗的交通状况,中国外交部网站在《中国公民赴埃及须知》里是这样写的:开罗的交通设施较为老旧,交通秩序比较混乱,游客外出注意交通安全。开罗主要交通工具有出租车、公交车和地铁,公交车路过站牌一般只减速不停车,乘客需爬飞车上下,很不安全,建议游人不要尝试。

exo_me?

乘客需爬飞车上下?

确实这不是驶向印度的开挂之旅?

实际亲眼见到之后,张子安才知道为了避免伤害中埃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外交部的措辞已经很客气了——这里特么的根本没有交通!

从机场出发之后,一路上硬是连一盏红绿灯都没有看到,只有交警站在路口中央指挥交通,充当人肉红绿灯。呛人的尾气和不绝于耳的喇叭声令人心烦意乱,马路上车多得像是下饺子,每辆车的挪动都像蜗牛爬,明明是三车道的马路却经常五车并行。

司机们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都使尽了浑身解数,过路口不减速,转弯不打转向灯,左方超车还是右方超车完全看心情,令人怀疑这里的驾照是不是交钱就能领。

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豪车,新车也很少,很多国内看不到的、早已停产多年的车型在这里随处可见,简直像是老爷车的博物馆。埃及对车辆报废年限没有规定,于是大家都把车开到不能再开彻底报废为止。

在这里,新款丰田之类的日系车已经算是豪车了,偶尔还能看到几款国产车,由于便宜耐艹而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无论新车还是旧车,私家车还是出租车,每辆车的表面都坑坑洼洼的,连一块完整的漆皮都没有——在这里,车被刮蹭就只能认倒霉,赔钱是不可能的。

由于常年不下雨,整个开罗笼罩着一层灰黄色,尘土与汽车尾气聚集在地表附近,迟迟无法散去,在强烈阳光的照耀下产生如水波纹般的晃动。

张子安他们来的时候正值盛夏,看到这一幕更觉得酷热难耐。

他带着菲娜和飞玛斯,与卫康同坐一辆出租车,三男一女分坐在另外两辆出租车里,因为他们带的行李太多,只能如此。

菲娜亲眼现代埃及的落后,更是忧心忡忡。

“咦?埃及为什么这么多烂尾楼?”卫康观察开罗的景色,突然疑惑地问道。

“烂尾楼?”张子安倒没注意这点。

正好出租车停了下来,因为前面的路又堵了,卫康指着稍高的位置,“你看嘛,这些三四层的小楼,好像都没有封顶,有的还露着钢筋,像是建到一半就不继续建了。”

经他一指点,张子安也抬头望去,发现确实如卫康所说,旁边有一排小楼都是这种情况,但不同于国内的烂尾楼,这些小楼里明显住着人,天台还晾着衣服。

张子安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猜测道:“是不是盖着盖着没钱了?”

卫康以英语询问出租车司机,但司机的英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磕磕巴巴地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根本谈不上语法,不过配合手势,好歹是把情况解释清楚了。

原来,在埃及盖完房子之后就要交税,但未完工的房子就不用交,所以普通人家的房子就永远不会完工,以合法避税——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条件是埃及气候极端干燥,几乎不下雨,如果换成个三天两头下雨的地方,屋子里就能划船了……

张子安和卫康听得面面相觑,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不过这样做真的很经济么?毕竟最上面一层盖了一半,没房顶,谁会愿意睡在那里呢?最上层的楼层无论是租是卖,恐怕都没人要吧?就算能租出去恐怕也很廉价。

司机又解释道,埃及是彻底的土地私有制,地皮买下来就永远是自己的,在这块地皮上你可以随意盖多少层楼都可以。这些三四层小楼里住的都是一家人,不是往外出租或者卖的。阿拉伯世界的宗族观念较强,一家人要整整齐齐地住在一起——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多,他们并不会分家,而是把楼一层层地往上盖,永远不会封顶完工。

卫康为了队员之前加强联系而给每人准备了一台对讲机,他把这些事通过对讲机告诉另外四人,大家全都听得入了迷。

第1125章 尼罗河畔

听司机讲解埃及的奇风异俗,连无休无止的堵车也变得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但司机的英语水平和口音是个大问题,很多东西都要连蒙带猜,张子安和卫康都不确定是不是听错了或者理解错了。

上一篇:赤色幻灵师下一篇:山水何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