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番外(210)

秦皇天然不会去做选择题,淡然道:“是你,便皆可。”

这可以说是标准答案了,严江靠在他身边,随口道:“如此不行,如今三十六郡要事皆落于你手,你如此事事皆顾,不过是仗着年轻力壮罢了,大事可决,小事,还是趁早放手为妙。”

“如今六国初灭,各地不平,必得多顾及些,”秦皇一把搂住他,在他耳边呢喃道,“再者,寡人准备巡游天下,威慑诸国,阿江可愿同去游览大江大河?”

“不去。”严江一口回绝,跟着一大群人有什么玩的。

“……”秦王不满之色溢于言表。

“别闹,你一动多劳民伤财啊,等天下安定了些,过两年我陪你出门。”严江熟练地哄他,“上次你出门吓死我了,这次定要万全才好,你说对否?”

秦皇当然没那么容易被哄到,正想反驳说过两年你又跑了,便被阿江熟练转开话题:“王上的画我已经画好了,则去看看。”

秦皇点头同意。

-

五月初一,春风拂岸,渭水河畔尽是人来人往。

在经过数年的习惯后,每月初一的集市已经成为咸阳人民的重要日子,也是大小商人们的狂欢日。

这一天,不用交昂贵的入市费用,大家皆将多余的事物拿出置换些紧要的物件。

从柴米油盐酱醋,再到茶马、桑麻、纸书,在这数里的河岸边,都是应有尽有。

河岸边装不下人车时,还有人赶来小船,在水边支上木板,做了临时摊位。

而今年,有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籍,成了超级抢手的货物。

《字典》是严子新著的大作,只出了最新一版,收录了一千个常用字,并且在附录里,标注了六国与秦国的语言对照。

这些书里只有秦齐、秦赵、秦燕、秦魏、秦楚等五国对照,韩国因为体量太小,直接被严江忽略了过去。

他是走过六国的人,这点还是做得到的,编出来再找六国士子修改调整,做得就很快。

如今的著书,一般都要反复修改,非十年二十年不出,但严东可不想等那么久,在他看来,找BUG就得人多才快。

在他的设想里,这本是每一本,以后这事就交给他人,每年修订一版,字以部首查找。等下一版,就把拼音推广一下,然后也加上去。

至于说古音和后世音差特别大这种事,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事,物是死的人是活的,连英语都可以用汉字注音了,又不是考四六级,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说好坏也不迟。

受限于印刷技术,《字典》一书价格不菲,但就算如此,还是大受欢迎,甚至出现了盗版。

咸阳学宫的六国士子们都大赞此书尽显秦之仁德,严江就很想笑,他只不过是把参与者的署名加上去而已。

严江远远看着河边的热闹,觉得自己付出太多了。

秦皇甚想去集市上看看,但他也知道这么拥挤的情况下非常危险,所以只能带着花花隔岸观人,感受着治下的繁华,在河边垂钓。

但可能是最近太劳累,又在河边吹了风,从宫外回来后,他便有些发热,浑身酸痛,口渴。

严江给他敷了冷巾,顺便叫来了太医令。

虽然他不相信这年头的太医,毕竟这时的医学发展还在蒙昧之中,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从巫家脱胎出来,可毕竟是宫廷规矩,还是守着的好。

很快便有太医令前来为秦王诊疗,说秦皇只是偶感风寒,幸而王上身体康健勇猛,歇息两日便好。

严江当然也知道是这情况,命人拿红糖煮了姜汤端来。

然后多看了两眼这位太医:“怎么不是夏无且?”

当年那个投箱子救秦王的太医,一直是秦王最信任的太医令。

如今这个,有些年轻了,看起来只有四十出头,面貌古朴无华,身长挺立,气质飘渺淡然,看起来更像一位隐士高人,而非医者。

便听那太医淡然道:“回正卿,夏无且年过七旬,旬日前便已告老归乡,如今太医署尚无新任太医令,今日正好小臣临职。”

严江点点头:“原来如此,你叫什么?”

他只是随口一问,毕竟这么有卖相,一看便不是无名之辈。

那人话语淡然飘到严江耳中,却宛如一声惊雷:“回禀正卿,小臣徐福,齐地人氏。”

“知道了,退下吧。”严江平静地道。

徐福告退。

秦皇看了这太医退去的方向,皱眉道:“此人有何不对?”

严江淡定道:“没有。”

秦皇不信:“那你方才为何突然掐朕?”

严江心里对徐福淡淡道了声对不起,然后便摆出欣赏之色:“他告退时抬头看我,惊了我一下。话说六国人士我见得不少,但如此仙风道骨的人物,却是第一次见,要不是有阿政你珠玉在前,倒想结识一下呢。”

说罢,他端起汤碗:“来把姜汤喝了,出汗。”

秦皇看着徐福离开的方向,微微蹙眉,一息之后,复又舒展,宛若无事发生。

两人一人舀一人喝,宫室里一片情意绵绵。

第180章 钓鱼

秦皇十七年夏天, 新生的秦王朝迎来了第一个考验。

在去岁的地动之后,赵国的全境、燕国的西南、魏国的北方毕遇到罕见的旱灾。

禾苗在干涸龟裂的田地就枯萎, 只有靠近河岸的农田还能勉强支持, 饥饿席卷了赵地, 秦国上下都投入了救灾之中。

不过大家都很淡定,因为这些年来天灾就很常见了,基本隔三差五就会遇到大灾年,秦皇一年、十一年、十五年、都旱过一次, 各地也早有经验,该开仓的开仓,该调粮的放粮。

而且统一的好处如今就显出来了,如果还是赵国本国, 那他得去找齐魏楚韩或借或买或抢, 但如今, 只要秦皇令下就可, 不会出现其它问题。

而秦皇为了的显示自己的仁德, 不但减免了赵地部分田赋,还担心灾后会有大疫,专程将自己的太医派过去慰问视查。

新任的太医徐福万万没想到这种天大的任务会落到自己头上, 感动得热泪盈框,说担心有负皇上委托。

秦皇只是淡定地道那你定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徐福只能带着感动离开咸阳, 奔赴赵地, 秦皇甚至没有让他收拾东西过个夜再走。

严江当天在忙秦皇宫殿的选址, 等忙完时, 就听说太医徐福不知为何恶了陛下,被打发去赵国救灾的事情。

他一时心中暗笑,回头随口问他怎么想到派医官。

秦皇当然就回答是为了让阿江的放心。

严江于是便不再追问徐福的事,和秦皇说起了新宫殿的选址。

他选的是咸阳旁边的龙首原。

上次的骗了图纸的秦皇在睡了两晚外间书榻后,绝口不提全建之话,而是把图纸中最喜欢的套找出来,交给严江细画。

秦皇选宫殿图是大明宫,这座后世的繁华宫廷和阿房宫的遗址一样,都坐落于龙首原上,风格也秦喜用的高台建筑类似,面积抵得过四五个紫禁城。

秦皇在立朝大典后,整个咸阳的官吏暴增,各个官署人满为患,没办法,国土面积一大,行政人员必然增加。

所以秦皇准备在咸阳城外兴一座大宫廷,既要满足行政需求,也要满足面子需求。

严江这次把草图扩大,给画了很多局部图,后世大明宫早就焚毁,留下的复原图参差不齐,严江当然没那么多烦恼,怎么雄伟怎么好看怎么来——甚至出了一些游戏里的场景图。

当然,这些都是问过相里云,超过如今建筑水平的建筑,都被他修改过一次。

秦皇观图后,越看越满意,尤其是正殿充分利用地形,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辽阔,充满了强秦威严霸道的气势,他甚至已经开始盘算要征发多少民工来修筑大殿。

严江见他满意,心里也很满意,既然要修,那就一步到位,免得他把六国宫室都在咸阳城边修一圈,然后再连个什么通道后又想修个阿房宫。

秦皇拿着画卷,在厅堂里踱了数步,抬头道:“宣将作少府。”

将作少府相里云早就等着了,很快进来,和秦皇交待了需要征发多少民夫,以及花费多少钱财才能建筑这宫室,并且保证少府的资金足够,完全没有问题。

严江则在一边补充道:“这次不是大灾么,可以征些民夫过来修宫室,家里给些粮食做安家费,也免得生事。”

九州月下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