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番外(188)

“放他们走,我跟你们回去。”这位末代楚王抱着已近气绝的项荣,手指微微颤抖。

李信摇头:“我可饶他们一命,但不能放他们走。”

这些甲士,都是楚地精锐,他也是名将,如何看不出这些都是军官之属,只要能征丁,便能立刻拉起数千乃至万余士卒,绝不可放。

“既如此,少将军自去,”昌平君神色反而平静下来,对严江道,“严次卿,你不必得意,秦王心有虎狼,猜疑寡恩,吾之今日,未必非你明日。”

陛下大怒,扑棱着翅膀就想去杀那挑拨离间的小人。

“不必担心,这点胸襟他还是有的,”严江按住陛下,回答里对秦王的态度甚是随意,“且前路自选,纵有是非坎坷,我亦无怨。”

说完,他看了一眼陛下。

他素来有仇必报,不会留着过年。

陛下也满意地抓着阿江肩上的皮甲,看看,它家阿江对他多一往情深啊!

记住记住,等阿江回新郑一听要他多说几次予他听。

“既如此,便祝次卿得偿所愿,但有一言,还望次卿转告秦王,”他朗然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严江正待数数昌平君在秦国得的好处,便见对方拔出长剑,下一秒,却见他横剑于颈,竟是在这瞬间,举剑自刎。

四周一片寂静,便听剩下数十楚军大喊着君上,一时悲愤难言,其中一人仇恨地敌视秦人,下一秒,竟也橫剑自刎,追随君上而去。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名楚卒亦高声呼喊,自刎而死,不让自己的命,成为秦人军功。

数息之间,剩下的楚卒要么与秦军死战,要么自尽而去,竟无一活口。

严江放下长弓,捅了捅陛下。

陛下神色间并无喜意,反而有几分复杂。

曾几何时,昌平君也曾是他的是心腹,华阳虽老,亦曾让他体会到祖母关怀,更不提妻儿在时,天伦尽得,但这些,都随他攻楚一事,远去成风,再不可求。

严江伸手摸了摸鸟儿:“陛下可是后悔?”

陛下摇头,他所行之事,从不后悔。

……

带着昌平君一众再回军中,他们也收到了项燕被围,举剑自刎的消息。

严江轻叹了一声,拿出一封家信,在指尖转了转,这是李信在项荣身上发现的家信。

李信觉得至少朋友一场,会稽离扬州不远,想找个楚人给他们家送过去。

严江顺手拿了,说他可以送过去。

李信当然没有拒绝。

此刻项氏兵败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出去了,他们家族没准已经躲了起来,严子素有眼力,定能把信送到,而以后,这些楚国封君们除非第一时间投降秦国,否则都会成为秦国的通缉犯,至少一时半会不敢冒头。

而大败的楚军化为溃兵,四散逃离,很多秦军追之不及,这些无衣无食的楚军很容易化成水匪,到时肯定麻烦,秦军至少很长一段时间,都要消耗在平定这楚地之上。

没办法,太远了,这些地方光是走就要几个月,所以他的空闲很多。

于是严江带着老虎和鸟,又一次走上了吴楚之地。

他花了不到一天就快马来到会稽,正好赶上了要逃亡项氏一族。

项羽已经会爬且勉强立得起来了,非常认真的地想要离开自己的小襁褓。

严江看得想笑,然后将信和噩耗告诉了项荣之妻。

虽然早知凶多吉少,但一时间,整个府上都已经是痛哭流涕。

项氏对严子感激不尽,却没有告诉他要迁移至何地,严江也没有问,只是温和地劝慰两句,然后又重点关怀了以后一定要让项羽好好读书这事。

项氏对他保证会将此事放在心上,然后便上了车马,弃了府邸,奔向茫茫湖泽之中。

亡秦必楚……

“呵呵。”严江放下心事,拍了拍有些困惑的鸟儿,笑着离开了。

第161章 古迹

严江很不喜欢项羽, 从历史读到他的六次屠城, 到气量狭小, 再到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反正从头到尾都写着有勇无谋——看看人家萧何,去咸阳第一件事就是找户籍,你项羽抢珠宝后宫美人就算了,居然把所有先秦珍贵典籍都一把火烧了!!

没文化太TM可怕了,后世的许多典籍, 还是科学家张苍保留背诵下来的。

但先秦文化就此断层, 考古发现的各种黑科技都成为历史之迷, 墨家、法家皆被重创, 让儒家找出头之机。

不过他再不喜欢都不会因为一件没发生的事情动手,在别人没有恶意时, 他从不会主动出手。

这是他的底线。

而且项羽能反秦,归根结底是秦朝的大厦崩塌,比如秦始皇在世时, 那些人豪杰哪个不是安静如鸡, 后世把秦王像反人类里写的儒生们, 在秦皇在世时可是最能捧他的。

倒是楚国……

牵着骏马, 严江从会稽北上, 沿途看来, 周围溃败的楚军, 反而是更可怕的劫难, 沿途许多县城都是大门紧闭, 就怕遇到溃兵或者群盗。

而很多乡村都汇聚一起,集结起剩余青壮,包围家乡。

一些偏远的小村落们,则是有人在要道看守,一但有溃兵乱匪前来,就逃亡到山里,躲避求生。

严江的一路走过邗沟这条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一边在山野采集草药,遇到可以治的人,便救一救,他的治疗水平虽然不高,只能做点外伤急救,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扁鹊之流的名医了。

所以一路在山野救助了不少逃难村民。

没办法,这年代,归隐山林是不存在的。

山中豺狼虎豹遍地都是且不说,光是小虫子就能要去大量性命,他们这些聚落的小虫们叫“瘴气”,一进林子,便如轰炸机群一样围过来,一不小心就会被盯出一身施瓦辛格样的肌肉,然后发冷发热。

后世甚至有一种专门的自杀方法,叫“披发入山”,南明的很多军队就是这样消失在茫茫山林里,再也不见。

百越之民数量不多也有这个原因。

他顺着运河,他又到了淮阴,去看了那韩家夫人。

那女子背着出生不久的小儿,正费力地浆洗衣物。

她那从军的丈夫看起来并未回家。

广陵离淮阴只有两百余里,项燕军城破却已经月余,如今都没回来,想是回不来了。

严江叹息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上前挂了个路上遇到的一名重伤韩姓士卒,托他将送回一些财物,然后便给了她一些楚地蚁鼻钱,再悄悄告诉他自己在城角某某地方埋了些财物,你以后若是困苦,便可取用。

她一独一人带幼子,直接给太多钱给她不是福,是大祸。

韩氏女感谢了他,收下了那二十来个钱,向恩人询问姓名,等她小儿韩信长大,也好回报。

严江只与她道别,没留名。

然后便继续起程北上,而他一路看得更多的是,很多封君县公们开始收拾财物,卖掉土地,隐姓埋名,并不打算为秦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这也是正常的,毕竟秦人来了,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然后回头就戳陛下,让它记得多开学堂,多取贫士,以留大任。

陛下懒懒地点头,就很敷衍,然后问他多久回家,我等你好久了。

严江也很敷衍地回答快了,就快了。

两个大猪蹄子相互忽悠着,一路来到了下邳(音同“披”)。

严江顿时兴致大起。

下邳,历史上超有名的地方啊,他第一件事就是问了沂水桥在哪里,然后到桥上看人来人往,又问了这周围有没有什么姓黄的老人。

然后在桥边遥想着的如果自己遇到一位丢鞋的老人会不会去帮忙捡呢?

第一次肯定会,然后捡上交给老人了,对方要是再丢下来让再捡一次,他肯定会以为这老头老年痴呆,然后给对方一点银钱,让他去买双好的,我还有事先走了——然后就和黄石兵法错过了吧?

要不然以后把张良派到这里当当县尉?看能不能遇到那位让他三次捡鞋的恩师。

逛了沂水桥他又去了后世道教丹祖葛洪炼丹的洞想看看。

可惜并没有找到,于是他就去了下邳城的南大门,这里以白石修建,所以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白门楼。后世吕布就在这里战三英然后被吊死。

现代时他曾来这旅游,当时这里可是凑足了八景,但如今嘛,一切都尚未发生。

九州月下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