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他们家,李书记家不也是越来越好?还有姥爷家,姨家。
这事,他们自然是不想说出去,说了被有心人惦记了怎么办?来个举报什么的,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苏建民虽然还小,但该知道的,他都已经知道了呢。
“大房那边,有什么消息吗?”晩晩又问。
苏建民说:“除了大伯的腿断了,还有苏早早惹得那些事情引得大房受了惩罚之外,其他的并没有什么事情。”
苏晩晩听了,点点头,也就没有再问。
至于关于苏雨婷的事情,她还真的是不太关心,只要知道她过得不好,那就行了。
……
苏晩晩不想知道苏雨婷的事情,但是她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由着建兵和建民两个人的嘴,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她的耳朵里。
因为苏雨婷的原因,大房受到了牵连,最后在运老山叔和大明伯的运作下,倒是没有被评上黑类分子,但也被执法队相关人员给予了禁足在下河村的举动,不许大房那些人离开下河村四处活动。听说是怕大房那边真的是什么跟黑类分子有什么联系的人,这可不是小事。
晩晩不明白为什么老山叔要去帮助大房那边,帮他们脱罪。后来一想,又理解了。
两位干部,那是下河村的父母官,如果下河村出了问题,那就是他们两个管理不周,对他们的政绩来说,那是非常有影响的。
而且这种影响,还不是一点点小影响,而是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下河村其他的村民也有影响,万一办个事情什么的,那都得不了好。特别是对于下河村那些出外工作的人,特别是跟大房有关系的人,比如苏勤,比如苏成才,那都是非常大影响的。说不定,以后考评,或是升职,都可能就会被阻挠。
更不要说对建国建兵建民的伤害了,说不定建国就直接从学校被赶出来了,建兵建民还在农村上学,伤害小点。
这让晩晩想起了前世的时候在资料中看到的一份报道,就有类似的情况呢。听说那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什么都不懂,在墙上乱写乱画,他并不知道这样会出事。当时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打倒”二字,他并不知道在离着他很远的地方,墙上写了某位伟人的名字。
这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了,他们一家都被打成了不好的成分,直接就被拉出去了。
后来改革开放之后,这样的事情被平反了,帽子也摘了,小男孩后来的上学还有工作情况当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在当时真的受尽了苦难。
还是别被大房连累吧,没有被定性为黑类分子这样不好的成分。
时间过了几个月,随后晩晩又听说了,苏雨婷在四岁那年,上了村小学。
一时之间在下河村引起了轰动,都说她是天上的仙女下凡,那么小的年纪就已经上学了,而且听说当时她就想要跳级的,但因为她的年龄太小了,校长并没有答应。
晩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却笑了一声,苏雨婷这是唯恐大家不知道她聪明呢?那么小的年纪去上学,是天才的同时,难道不容易被人怀疑吗?
再想想自己,也想要上学,但是她觉得,还是正常些吧,免得被人注意了,在这种敏感的时代,还是小心点为好呢。
过分聪明,并不是什么好事。太高调的结果,就可能翻船。
一切还是以二房的平安为主,稳步着来,太快了,谁的眼睛不盯着?一举一动,可能都在别人的眼里看着呢,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苏早早去上学,爷奶会答应?”她可是记得,老太太一直说,女孩子并不需要上学,都是费钱的,以后又没什么用。
怎么就让苏雨婷上学了呢?
又一想,老太太一直都特别的疼爱着苏雨婷,又怎么可能会不答应呢?
在老太太的心里,那可就是福星的表现呢,多聪明啊,一般的孩子做得到吗?
这次是建兵回答她的:“奶怎么可能会不答应?苏早早那可是出口成章,没有什么能够难得倒她的。不管是校长,还是老师,那可是就像捡到宝似的。奶可高兴了,一直都说苏早早是个小才女,不但是个小福星,才学还高,以后家里还会再出一个女秀才。”
晚晚听得目瞪口呆,老太太还真的这样认为?还女秀才?可能吗?
“真的,奶一直都夸着苏早早呢,说她是老苏家飞出来的金凤凰,以后可是要嫁当官的,以后老苏家可就指望着她了。”
苏建民说:“还老苏家的金凤凰呢,我怎么没见到,反而见到大房因为她倒霉透了。”嗤了一声,“会读书就是金凤凰了?那我们哥仨不是个个都是金凤凰了?还有建宏哥,现在可是在公社中学上学呢。”
……
时光匆匆,夏去冬来,已经过去了半年。
那个有关于几家单位联合起来的子弟小学的事情,似乎又没有声响了。
苏勤去打听过,都说上面有考量,需要再研究研究。
运输队里的那些正式职工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也都感觉这事可能要泡汤了。
很快就又过去了一年,就在大家以为这事永远也不可能再有的时候,听说这个工作又被重新提了起来。
在县大会上,很多人都发布了自己的意见,各家单位联合的这个干部子弟学校非常的需要,城里目前就两个小学,东南西北有多少家庭,又有多少的孩子。很多时候,学校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这个干部子弟学校那是势在必行,必须要建立。
这事各位干部开始了商讨,又计划。
这事传到运输队时候,方案已经被定下来了。城南和城北各建立一所干部子弟小学,必须要各单位正式工的子女才能够入学。
但这里面却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要夫妻双方户口全部在县城的,才能够家中所有孩子都能够入读小学。如果夫妻只有一方有城镇户口的,一家名额只有一个。
这消息传到了运输队,职工们顿时炸了。
不为别的,只因为很多家庭都是娶的乡下妻子或是有乡下的丈夫,而家中却不只有一个孩子。
一个名额,具体给谁呢?
苏勤家里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建兵已经考了初中,到了县里上学,建民却还在下河村上学呢,晩晩也该上学了。
晩晩已经快六岁了呢,如果想读书也可以再读了。
当这个难题被摆开的时候,苏勤心里纠结死了。到底是给女儿读,还是给儿子读呢?
“让妹妹读。”建民毫不犹豫地说。
他再过半年,就该小学毕业了,到时候可以直接考到县初中,没必再到县里上学的,浪费掉一个名额。
晩晩却摇头:“不,给小哥读。我没那么快上学,留着名额不是浪费了?”
“晩晩,你不想现在上学吗?”苏勤诧异,“大房家的苏早早可是在去年就上了学。”
晩晩说:“我打算等到六岁之后再说,六岁或是七岁再上学,不想太早了。正好到那个时候,小哥就小学毕业了,我正好可以接上。”
她真的不想那么早上学,她还想要享受一下童年呢,一旦上学了,就可能会有许多的压力,无形的压力,她并不想让自己太累。她不管什么时候上学都行,八岁上学都没事,小学的知识根本不需要她多加去学习,都装在肚子里呢。到时候跳个级就行了。
“真的不想上学?”苏勤又问了一声。
本来他是决定让晚晚上学的,在他心里觉得,建民反正快要小学毕业了,来不来县城上最后半年,都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了。但晚晚不一样,晚晚她确实该上学了。哪怕晚晚说不需要,他想到的也就是晚晚怕哥哥伤心,这才把这个宝贵的名额让出来的。
在心里,他还是向着闺女的。
儿子皮糙肉厚的,吃点儿苦没什么。女儿娇娇软软的,他就想要给她更多更好的一切。
他就只有这么一个闺女。
陆思华看着他们父子几个在那里讨论着,她一直都没有插上嘴。等到他们讨论的差不多了,她说:“就算你想让建民来子弟小学上学,就这半年,老师也不会同意,而且对建民的学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他都在下河村村小学适应了,突然转学过来,肯定适应不了,考砸了怎么办?难道是想让他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