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284)

这些生员果然不负他最初见着的、在文庙中一心扑在经义上的印象,通晓经义,文笔堪夸。一等二等的考生限于定员不能多取,但乘下的几乎全是三等,四等考生极少,五等的几乎便取不出来了!

这一科的考生,竟没有要几个要发到蒙学教书的,更全没有黜落生员身份的!

金学政惊喜之余,爱才之心大盛,提前写下了给宋时的考语。

“奇才天挺、德器少成,纲纪作四方表率……”

他在学庙内作下如此考语,学庙外的杨巡府心中也已给宋时定下了评语。他自不必像金提学一般隔离内外,以防舞弊之嫌,进了城便搬到知府衙门暂居——宋时那院子从主院到客院都是空的,白天办公时用用,到晚上基本不去的,正好请巡抚大人安住。

杨大人先看了他用玻璃瓶做的汽油弹,又看了煤油灯,心中早已倾倒向了这种精炼过的石油,一口答应:“延安、榆林等地都有油井,军中取用也方便。我且带这小炼油罐往边关一试,倘若可用,也是你们二人有保国抗虏之功!”

桓凌应声笑道:“下官却不敢居功。下官这一身学识皆是自宋知府而来,只能算是他的学生。来日这精炼出的汽油等物倘能于战阵中尽些许微功,都是宋知府苦心研究而得来的。”

他牢牢记着两人的目标是让宋时在这汉中府变得不可缺少,不能调走,自然要把他师弟说得最重要。宋时却不舍得贪他的功劳,跟杨大人解释道:“此事我亦是在周王殿下与桓佥宪支持下做成的。桓佥宪精通实务,若无他在背后替我计算许多东西,又与我在实验室中共研这石油精炼法,也不能有今日之成果。”

还有那些学生们,做实验、算数据、开头脑风暴会……弄的好好儿的风雅书生,如今都拿经义文章当解压的小说看了。

杨巡抚目光落在桌上那瓶汽油上,神色温柔,语气轻得像怕惊破了玻璃瓶,嘉勉道:“宋知府理庶政之余,还为国家战争大事用心,此事本官定会记在你的考核单上……”

宋时心中一阵激动,满面春风地谢他。

杨大人摇了摇头,笑着说:“这是你做出的成绩,本官只是据实以记,据实以荐,看不得贤士之才不能施展。本官身为陕西巡抚兼兵部右侍,在朝中还能说几句话,定会推荐你回朝,在兵部、不,在中枢得一足展长才之职!”

不不不,我就愿意在地方挥洒青春,为大郑国力强盛做贡献,不要回中央!

宋时连婉拒都不顾婉,一个“不”字直接吐了出去,拔起上半身压向他,满面决定地说:“下官并非那等贪恋权位之人,下官所求不过是在这汉中多做些实务,为本地百姓与边军尽一分绵薄之力罢了。”

万望大人帮我递个话,让我留在汉中这片热土继续鞠躬尽粹。

这是为何?京里自是比地方前程更好,升迁更快,你又何必如此抗拒?就是要研究石脂水,也不一定在边关,京里也储有石脂、也有经济园,两位皇子正都想招揽你主持此事,也自会全力支持你做这些的。

杨大人不知为何,下意识先看向桓凌,桓佥宪便默默低头啜着自己杯中微凉的茶水。他再看宋时,宋知府那一派正直激扬的脸上也稍稍透出几分羞惭,轻咳一声,小声说道:“下官实是为了做这富民强军的事业,不忍半途而废,与桓大人并无干系。”

“……嗯,”杨大人半晌才叹了一声,轻轻颔首,看着宋时和桓凌,包容地说:“本官明白宋知府的心意了。”

他要是没看过市面上的《宋三元义结双鸳侣》,没听说宋知府腾出院子之后,晚上要去佥都御史衙门过夜,他就信了。

作者有话要说:奇才天挺、德器少成,纲纪作四方表率

摘自《福惠全书》黄六鸿

第225章

道试三场,府城与诸州县的教授、教谕都要到考场里判卷, 知府虽然不必监场, 也要在外头盯着处理考场中突发事务。

宋时分身乏术, 桓凌便向周王请命,替他带杨巡抚试用汽油制品。

周王自己也有心想看看, 便带了一队侍卫随他们出城,过了汉江,直走到一处荒僻的山坳处才停下。这里四周都是光秃秃的土石, 并无树木花草, 地面一片片焦黑灼痕, 看着便是曾多次经大火烧过,连石头都要烧出痕迹的模样。

不须桓凌介绍, 杨巡抚与周王便都猜到这是他曾试过掷瓶的地方。

桓凌果然承认了他跟宋时之前在此试掷过汽油瓶的事实:“试过几次才知道瓶子形状、汽油用量、外头做引信的布如何缠、浸什么引燃。”

他熟练地从马车中搬下一个圆筒, 几个圆肚长颈的淡绿色厚玻璃瓶, 拧开铁筒顶上突出的旋盖, 叫人往玻璃瓶里倒了半瓶油,瓶口裹布, 长长地拖出一条。

他一面做一面解释其材质、用处, 而后叫人在远处山石前设下铁皮靶子, 亲手引燃油瓶扔向靶子。

轰地一声, 烈火爆燃, 黑烟腾腾而上。空中像隔了一层雾帘般,将那一片山石映得模糊摇荡。靶子铁皮打的,下方只有光秃秃的土石, 那火焰竟不须借依草木而燃,兀自在一片山石间猎猎燃烧,风吹不灭。

这把火还未熄,另一道爆炸声便连着而起。火光黑云之间,只见桓凌挽着右袖,利落而精准地接过点燃烧瓶扔向远方,身上窄袖棉袍厚重的衣摆都被热风吹得向后飞扬。

原来地面一片片焦黑,竟不是原有的草地被烧,而是石头直接被烧焦的痕迹。

远在桓凌身后的周王与杨巡抚等人都被这场爆炸与大火吸引住,久久不能回神。直到桓凌重新回到他们身边,周王才从这场爆炸中惊醒,喃喃叹道:“这就是石脂水中炼出来的油……这岂不是能把一座石头山也烧了?”

是啊,汽油水浇不灭,所以他才带亲王和巡抚大人们到这既无人迹亦无草木的荒山。若是有草木的地方……他莫名想起了他师弟亲自题词、刻印,每到清明就派人大力宣传的防火标语。

他回头看自己制造出的火海,沉重地点了点头:“这里都是石头,汽油烧尽,火也就灭了。若是有草木之处,周围枝叶不久就能被火烤干,便成了天然柴薪,少不得勾一场大火。”

周王想起那景况,亦是心有戚戚焉:“难怪宋先生严抓在山上点火的,一到清明烧纸时便到遣地方上里长、甲首们到处巡察,遇有点火不熄的还要抓了罚纸呢。”

汉中府从前的收入大半儿来自打架、偷窍、通奸的罚银,如今风气好了,旧日犯罪的都在官方厂坊里劳动改造,罚纸罚银倒多半儿从烧纸、放炮这些易出危险、却又因传统民俗之故不能改的地方来了。

这一场火却是见仁见智,周王看见的是该注重消防安全,杨大人看的却是在战事中如何运用此物。

这汽油瓶见火即燃,火势又大,的确可用。不过要小心风势,也不可离得太近。杨大人脑中已勾勒出了如何在实战中运用此瓶,当即拊掌道:“此物甚是实用,或者配合弩箭、投石器而用,或者索性提前布在虏寇进犯的路上,以火箭引发……”

他当下便拉着桓凌研究起此物用法,回到汉中府城,又要看他们的炼油塔,亲自看产黑乎乎的石脂如何变成清透的汽油。

炼油其实也不难,炉子早造好了,顶上装了双金属测温计,只要注意温度,入料出料注意安全便是。

三场考试间隙,宋知府也能抽出工夫来陪巡府大人考察分馏塔,推销杜仲胶制的骨折夹板、水管弯头、接头等物,顺便向他介绍更适合缺水地区的,用杜仲胶接头接合竹管做水管用的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法。

汉中府虽临着汉水,但北边山区也有缺水的地方,雨水少时就有绝收之虞。宋大人一个到现在还在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无神论者,自然不会去祈雨,宁可花银子补贴干旱地区农户铺设水管。

他在汉中摸索出的经验,搁在陕北干旱少雨之地也是能用的。

“节水”二字就深深打动了杨大人的心,越发让他对建石油工坊,精炼出各色燃油、提取杜仲胶一事有了兴趣。

此物既可用于民事,更可用于军屯!陕北诸府十年九旱,榆林镇外更是接着沙漠,少有水浇地,种不出多少粮食。军人吃的多有商户从陕南、四川一带送来的,本地连军屯都建不起,不能自种自吃,总叫人不够安心。

上一篇:卦妃天下下一篇:第一黑料影后

五色龙章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