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三友道:“有些同学说将来想当科学家,有些同学说当文学家,有的说想当军人保卫祖国,都是很好的志向,希望大家将来能记住今天自己的理想。”
接着,卢三友又道:“听说美国有个学校,有老师把同学们三十年前对未来的想法保存下来,三十年后打开发现同学们的想法竟然与现实很契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想简单地写在一张纸上,记得用黑色墨水,老师给你们保存。如果十年后二十年后我还在这里,你们可以来找我要你们这时写的东西。”
同学们一听,都被调动起好奇心,纷纷拿纸写下了自己的小秘密。
孟冉秋拿出一张纸,只写下了两行字: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活出自己的风采。
大家把写好后的纸折好,jiāo给老师后。杜丽丽问孟冉秋:“冉秋,你作文里写得什么要自立自qiáng,感觉好厉害。还有,你写的句子我都有些看不懂。”
孟冉秋笑笑:“我那样想的就那样写了,可将来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呢。”
杜丽丽捧着头盯着孟冉秋看了一会儿:“冉秋,我发现你有些不一样了哎。”
“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孟冉秋笑道。
“唉,说不出来,反正感觉你好像变好看了。”杜丽丽道。
“我原来不好看吗?”
“当然好看啊。”杜丽丽一拍脑袋,“我想起来了,那个词儿叫什么?对,有气质!我觉得你比以前有气质!”
孟冉秋笑笑没有接杜丽丽的话。
自那堂作文课后,同学们看待孟冉秋的眼光与以前有些不同了。接下来几次作文课,孟冉秋写的文章又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卢三友的大力赞扬。渐渐地,同学们看孟冉秋的目光多了些崇拜。
孟冉秋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卢三友是逍遥一中仅有的大专生,虽然执教于一所小小的乡村中学,但年轻时的热血还没有消失,因此对同学们也很上心。
成长的路上,一次微小的事件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卢三友给了孟冉秋自信,也无意中引导了她成长的方向。
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后,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孟冉秋。此时人们生活并不富裕,学生们当中除了流传些言情武侠小说,并没有其他的书籍。
卢三友虽然每个月只有二百元的工资,但他存了不少书,还定了时下的一些报纸、杂志。孟冉秋得他青眼,顺利从他的私人书柜里借到大量书看。
一次无意中,孟冉秋看到一本杂志后面写着欢迎投稿的地址,动了心思。
她现在每个周除了六斤的饭票,另外有两块钱菜钱。这些只是吃饭的基本花费。要想自己另外买些书看,却没有余钱。而那两块钱菜钱还是刘兰芳节衣缩食省下来的。
她大姐孟冉chūn在外面打工,快半年了也没有消息。她猜想孟冉chūn在外面肯定不好过。下面还有妹妹孟冉冬,等上了中学也要花钱。看父亲孟军义重男轻女的样子,将来自己即使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要是没有多余的钱jiāo学费,只怕也不能去读。
她要早作打算。
孟冉秋偷偷地把投稿地址记了下来,仿照着杂志上的其他文章写了一篇历史类的文章寄了出去。挂号信要两元,平邮八毛。邮局的人说挂号信不会丢失,平邮的信件有可能在半路上寄错或丢失掉。
两元钱是孟冉秋一周的菜钱,她想了想,最终花了两元钱寄了封挂号信。
信寄出后,她一周的菜钱也没了。
因此接下来的一周,孟冉秋准备啃一周的白馒头。当中杜丽丽要借给她一块钱,她拒绝了。杜丽丽家庭条件不好,经常带咸菜来吃,孟冉秋知道,那一块钱对她而言是笔不小的钱财。
最后,杜丽丽在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了几包一毛钱一包的方便面调料,送给孟冉秋几包,二人蘸着馒头吃了几天。
作者有话要说:为什么每次都要发好多遍
☆、写稿
信寄出后,孟冉秋开始关注起每隔几天来学校的邮递员,但过了快一个月还没有消息。她有些灰心,只能再想别的办法。
办法还没想好,期末考试到了。
逍遥一中平时没有什么月考,因此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是唯一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机会。
初二一班有七十多名学生,孟冉秋以前的成绩一般在二十名左右。虽然在全班处于中上水平,但孟冉秋了解到,逍遥一中的教学水平在颍河县排倒数。每年只有寥寥几名学生能考上高中和中专。因此,孟冉秋要想初中毕业后能继续读书学习,必须考进前五名。
孟冉秋也想检验这段学习的成果,因此对这次考试比较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