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说没事,安笙却不能完全当真。
正待要接着关心两句,却听徐氏又接着说道:“我今儿叫你过来,是因为方才接了个帖子,所以叫你来商量一下。”
徐氏接了份帖子,要跟她商量?
安笙不由惊讶。
这是什么帖子,竟然让徐氏要跟自己商量?
“祖母折煞孙女了,”安笙惊讶道,“敢问祖母,是谁家的帖子?”
徐氏这回倒是没打什么机锋,痛快答了,“四月二十八,乃药王菩萨圣诞,南诏重佛法,邺京尤甚,这些年,每逢四月二十八,邺京各大世家都会派人施药,以彰药王菩萨善心,不过今年……”
徐氏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下,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然后,才又接着道:“可今年,护国公府突然牵头,说要联合诸家一同施药,如今这帖子,已经下到各家了,我手里的这一份,是顾家的。”
安笙听完徐氏的话,便知道徐氏为何叫自己过来了。
按徐氏所说,往常每年四月二十八,大家也都施药,但是各做各的,都不相gān,可是今年护国公府突然牵了头,说要大家一道做这件事。
护国公府的名头,牵线做这样的善事,怕是少有人会不应。
不过,据她所知,护国公府近些年一直非常低调,怎么这一次,倒凑起这个热闹来了?
对,凑热闹。
在安笙看来,每年都一样做法的事情,今年突然出了不同,不是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那就是要凑热闹。
果然,下一刻就听徐氏说:“我从别处得来的消息,说是护国公府老太君前几日,替上了战场的孙子卜了一卦。”
安笙认真聆听,疑惑地看着徐氏,好似在问,然后呢?
徐氏却似乎没有看见安笙的疑惑,兀自皱着眉头,面上也有不解,“按说他们家替陆铮卜卦,也不奇怪,从前陆铮出去的时候,魏氏也总替她这个宝贝孙子卜卦问吉凶,可是这次,她卜完了卦,却大张旗鼓地招呼大家聚到一处,我实在有些想不通,她要做什么?难不成,是还没有死心……”
最后一句话,徐氏说的非常小声,更像是不经意间呢喃出来的。
若非安笙耳力过人,还真就未必能听清。
徐氏说,魏老太君还没有死心?
可到底什么样的事情,叫魏老太君还没死心呢?
徐氏刚才又提到了陆铮,卜卦,问吉凶,陆铮……
不会是,为了陆铮的亲事吧?
想到这个可能,安笙心头,忽然一惊,紧接着,不知怎么的,她就觉得,心里好像隐隐有些不怎么舒服似的……
这感觉来的很奇怪,又有些莫名其妙,安笙皱皱眉,暗暗告诫自己不要多想。
这时候,便听徐氏又道:“陆家什么心思,现在尚且不知,不过,帖子既然下了,那就不能不去,可你也知道如今府里的情况,你母亲和大姐还有三妹妹,都不方便出门,所以,这一次,我打算带你跟你四妹妹过去,你到底师承普云大师,之前也同大师做过施药之事,遂祖母想,你总该比别人多了解几分才是,故而才将你叫来,想听听你对此事的见地。”
安笙闻言,眸光不由一闪,徐氏这话说的,有些奇怪啊?
第358章 拐弯抹角
照徐氏的意思,是说往年的四月二十八,府里都会施药赠人。
既然年年都做,那必然是有旧例的,有旧例,照着做就行了。
就算是今年护国公府突然抻头,说要将大家聚到一处施药,徐氏也不至于,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退步一步说,即便徐氏不知道怎么办,那还有方氏、沈氏和宋氏呢,帮着操持家计的媳妇们不问,却来问她一个小丫头片子有何见地,为什么?
安笙心内急转,一时间没摸透徐氏用意,遂垂首答说:“祖母抬举,可孙女哪里明白这些呢,孙女从前也不曾见过这事,连个章程礼法都不懂,实在不敢妄言。”
想不明白,自然不能接徐氏的话,那就只能装傻充愣了。
徐氏似乎是早料到了安笙会这样回答,也不恼,只道:“这里只我们祖孙二人,私下说话,你不必有顾虑,想到什么便说什么,就算是说错了,还有祖母呢,不妨事。”
这是非让自己说个所以然了。
安笙心略沉了沉,做出苦思冥想的模样。
片刻后,她才为难地开了口,“按说这件事,孙女当真是一点不知,原不该乱说的,可是祖母既问了,又让孙女只管说,那孙女就斗胆说上一说,听祖母的意思,是说每年这个时候,各家都会施药赠人,以彰药王菩萨善心,而今年护国公府突然下帖召集各家一同施药,孙女想,必然是有什么原因的,可这个原因,孙女猜不着,但是,这样大的善事,往年必是有旧例可循的,孙女想,咱们是不是在旧例的基础上,在着意添一些东西,这东西要添的合适,既不能抢了护国公府的风头,也不至于让其他家直接给比下去,祖母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