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云大师火葬后,化作舍利,弘济寺主持方丈依照普云大师遗愿,将佛舍利jiāo给了安笙。
在场之人,除了弘济寺叫得出名的众多高僧,便就是陆铮与太子、文韬他们几人,所以,没有人对这一幕表示异议和惊讶。
太子甚至在心中暗道他想的果真没错。
普云大师的舍利jiāo给安笙,一定是普云大师的遗愿,否则弘济寺一众僧人绝对不会同意。
而这样看来,盛大的水陆法会只怕也难,不过毕竟是太后宏愿,他总要安排。
弘济寺虽说是佛寺,但到底在南诏境内,天子脚下,有些事自然也要求全些。
至于水陆法会上不见普云大师佛舍利这种事……相信寺内僧人会有解决办法的。
安笙拿到普云大师的佛舍利,便捧着离开了。
她还要去收拾几件普云大师的旧物,然后带着离开。
太子并没有拦她,就连陆铮也没叫留下,只远远地摆了摆手,让他先去忙。
文韬看着安笙行尸走肉般的模样,不禁暗暗担心。
当然这担心只是单纯的身为挚友的担心,并不掺杂任何杂念。
他与安笙相识一场,甚至比陆铮还早认识,情谊自然非同一般。
此时此刻,便是个普通相识的也要跟着哀恸,何况是他?
搜狗阅读网址:
第1141章 世道人情
谁都看得出安笙的状况很不好。
普云大师死的太突然了,别说安笙,换做他们,他们只怕也接受不了。
可人死毕竟不能复生,这是谁也没办法改变的。
借尸还魂亦或在再世重生这种事,在大家的印象里只是出现在话本子里的鬼怪志异故事,现实中是并不存在的。
安笙也并没有将希望寄于此,她甚至有些恍惚,觉得自己认为自己已经活了一辈子,是不是也是假的?
从前的那些,其实只是她的一场梦?
没人能回答她,普云大师当初也没有回答过她,而现在就更加不可能跳起来为她解惑了。
……
太子正在跟寺内僧人商量水陆法会的事。
果不其然,寺内僧众商量了一下之后,并没有回绝太子,而是答应了下来。
别说这事是皇上和太后的意思,就算宫里没有话儿,弘济寺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广大信众们也需要一个jiāo代。
至于法会上没有普云大师的舍利子,弘济寺自有说法。
对外就说这是普云大师遗愿,不想为自身劳动大家,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世人总是很矛盾的,有时候,他们对有些人的宽容放纵成都大到可以超乎你的想象。
普云大师作为世人皆知的得道高僧,在普罗大众心目中,这样慈悲为怀,不攀名附利似乎才是正常的,如果他临死前还jiāo代弘济寺僧众们为他举办盛大的水陆法会,反倒才显得奇怪的。
一切都跟太子想的都差不多,只除了安笙那里……
说真的,太子对安笙倒是真有些真心实意的情感在。
当然别误会,这里头并非什么狭隘的男女之情,硬要说来,该说是亦亲亦友之情才对。
按说能让太子这样高看,是安笙的福气,但太子却并不这样以为,在他心里,他反倒觉得认识安笙是自己的福气。
他曾仔细回想过与安笙相识相jiāo的过程,发现好几件棘手不已的事,几乎都是在安笙的帮助下解决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陆铮。
太子对陆铮的感情自不必说,那是当做兄弟一般待的。
陆铮、杜奕衡和林子轩三人,比之文韬这是实打实的表弟,在太子心目中地位也是不差什么的。
没人说储君就不能有常人感情,他是储君,但也同时是个人,是人就有普通人的情感,虽说这些对外并不显露,但在太子心目中,是自有计较的。
陆铮的亲事,当初可不只陆家人跟他着急,太子也急的火烧眉毛一样。
太子倚重陆铮,所以自然不喜欢陆铮身背污名。
而陆铮几次办差,几次遇险,都是在安笙的帮助下化险为夷的。
所以,对于安笙,太子有兄妹之怜惜,也有对于人才之敬重。
看到安笙这样,他心里也是很不好过。
可有些事情,别人是没办法劝的,只能自己熬过去,这一点,太子很清楚。
……
普云大师的旧物不多,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所以大师平素生活一向简朴,除了几件旧衣和一些经书典籍,剩下的也没什么了。
衣裳什么的,安笙没拿,只将那两箱子书带走了,再有就是普云大师生前日常供奉的佛像,经过寺里同意,也带走了。
跟着一同离开的,还有慧通。
普云大师临终遗命,自己死后,让慧通即刻跟安笙和陆铮下山,从此蓄发,再不属于佛门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