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66)

也许是秋天气候乍寒忽暖地切换,路上又吹了风,黎池最近几天的确感觉身体有些无力,“没事的,只是赶路疲累没休息好,好好睡一晚上也就好了。”

黎池不想他爹担心,况且他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都没有身体一不舒服就去看医吃药的习惯,拖上几天,小病小痛的自己就好了。

“没事就好。”

一晚上休息过后,第二天在黎湖的陪伴下,黎池前往贡院办理乡试手续。

办理手续的地方并不在贡院里面,而是在一墙之隔外的一个专门辟出来的地方。黎池他们到达之后,外面已经排着长长的几十人的队列了。

“不是说报名乡试的时限是五天?怎么今天还这么多人?”黎湖震惊而疑惑地问。

“我们江淮行省辖下八府,根据每府收缴上去的赋役数额和户籍人口,如同上县、中县和下县之分一样,这八个府也有高低大小之分。而与之对应体现在科考上的,就是每个府录取的秀才名额不一样。

我们临淮府不过排名居中,在我考院试那届,就有二十五人了,再还有其他府的秀才,仅仅一届我们省就有三四百秀才了。

更何况并不是每届的全部秀才都通过乡试考上举人了的,考上的不过十之一二而已。很少有秀才不下场两三次就果断放弃的,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因而就积攒了下来,如此一届一届累积下来,到今科怕是已经有一两千之数……”

科考,越是在王朝开国之初越容易,越到后面就越困难。

白发苍苍了还在考县试的都有,更何况还有老童生、老秀才、老举人和老进士?有的读书人读多久书,就考多久的试,这样的人随着时间往后走会越积越多,增加了科考的竞争压力,因此越到后面科考越是困难。

黎池这样一计算,黎湖听得是一愣一愣的,“幸好我早已经决定不向上考了……那乡试的录取人数呢?”

“具体人数要等开考前三天张榜通知,但参考以往,应该在一百五十上下。”黎池看着前面的长队,眼神坚定:“不过我们科考的读书人,首先要坚信一点,哪怕与你争抢的人再多,你都能抢到一个。”

“反正我是没有你这样的雄心壮志的,也没有你这样舍我其谁的锐气。反正我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黎湖坦然地承认自己胸无大志。反正他就觉得考个童生,开个私塾,一辈子平平稳稳地过就很不错。

“人不管怎么活都是活,只要湖哥哥你自己活得自在,不妨碍外人,就不用管他人置喙。”

两人排队到中午时候才办好手续,之后两人就返回小院。

黎池吃过黎棋买回来的加餐午餐后,就在院子里踱步,一边消食一边回顾科考知识……

最后不知不觉地,黎池就那样在院子里转悠了一整个下午,直到黎棋买好晚饭喊他吃饭才停止。

‘食不言寝不语’这条规则,也是分人分场合的。黎池他们三个人一起,就不用遵守。

“湖哥哥,你之前已经决定要在县城开个私塾了,也在为此抄书攒钱,现在攒多少了?”

黎湖边咀嚼边回答,“我计划攒十两银子,现在已经攒了八两了。我抄写一整天才能抄一万字,要是我抄书速度有小池子你快的话,我早就攒够银子了。”

坐首位的黎棋安慰道,“也快了,你回去之后再接着抄,今年必定能攒够十两的。这样的话,你明年就能在县城里开一家私塾了。”

“嗯嗯!”黎湖鼓着腮帮点头。

“既然立业在望,那湖哥哥你成家的事怎么计划的?心上可有中意的姑娘?”

“咳咳!”黎湖差点因黎池陡然的问话呛到!使劲咳了几下才缓过来。也不知是被呛得还是害羞,脸上和耳朵都通红了,“小池子!你在说什么呢?!”

“看来是有中意的。”黎池笑得格外温良无害。“我在问湖哥哥有关成家这事啊。”

“你才比我小不到两岁呢!你有中意的姑娘了吗!?你成家这事计划好了吗?!”黎湖急中生智立即怼了回去!

黎池笑眯眯地看着黎湖,答:“我有,我计划好了。”

黎湖:……!!!

“所以,湖哥哥,你要赶快了。你这个哥哥有着落了,我们才好办,不要耽搁海哥哥和我。”黎池此刻心情好,难得的有兴致调侃一下他三堂哥。

黎湖先是被黎池若无其事地承认他有中意姑娘震惊到,接着又被他一本正经地(嫌弃)催促自己给搞得无言以对,于是反手就是一个告状!

“三叔您听到了吗?您听到了!”黎湖指着黎池,“他说他有中意的姑娘了!小池子他竟然说他有了!”

黎池:谢谢,我没有。

黎棋看着侄子和儿子,哈哈大笑:“哈哈哈!我知道他有了啊,有了好啊,有了是喜事啊!”

有关他的亲事,黎池是有给家里大人通过气的。

“……先成家后立业,湖哥哥你明年就能立业了,那今年就成家。”

“今年才有四个月不到就要过去了,哪能这么快在今年就成家的?!”

“我知道的,湖哥哥你中意的姑娘是哪个。回去后你就去请奶奶帮你请媒人上门,赶赶时间,也能在年内办完的。”

……

黎池虽平日看着温柔平和,却很少与家人谈论家里的家长里短的琐事。与兄弟们交谈时,更多的也是指导学问、谈论正事。

今晚他罕见地与黎湖半认真半玩笑地说了这么多,也说明他心情不错,或者说心绪有些不稳。

黎池知道他自己的,对于即将到来的乡试,他有些期盼,也有些紧张了。

作者有话要说:黎湖:小池子!你有了?!

黎池:我不是,我没有,你不要瞎说:)

第45章

就像高考、国考这样的大考前要做好准备一样,科考前也要做好充足准备。黎池不想再发生县试时忘记带磨墨的清水,那样的事情了。

当然,据说乡试不需要带水,考场上会有水供应,否则九天的用水量……怕是要提一只水桶进考场了。

考前准备,首先是笔墨和砚台,答题纸和草稿纸这些纸不需带,到时考场上会统一发放。

笔墨砚台黎池都已经准备好了。他没有买新笔,而是备了一支已经用熟但还未用秃的旧笔,这样写起来就很顺手。砚台和墨锭也是一样,说不上精品,但却是他用惯了的。

乡试要在贡院里待上九个日夜,除了笔墨砚台外,还要带些必需的日常用品。比如烧水煮饭的小陶罐、碗筷,还有清洁的布巾、换洗的里衣和外袍等。

像是桐油灯、炭火这些是不用考生带的。到时会给每个考生发三支蜡烛,让白天没能答完的考生夜里答题用。炭火也是这样,每个考生发一盆木炭,随便考生是用来煮饭还是取暖,总之只有一盆炭,用完即止。

需自带的物品不多,黎池都是从家里带了的,因此不用再费心准备。

除此之外,还要准备食物。黎池和大多数男子一样,一直都没去学做饭、自然也就不会做饭,因此带米面进去他自己做饭是不用想了的。

何况是在贡院的狭窄考棚里做饭,不太靠谱。做饭时汤汤水水、烟熏火燎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湿了或烧了试卷,因此黎池选择带做好的干粮进去。

农历的八月份已是秋天时节,天气已转凉。可从黎水村到省城要花上七八天的时间,之后又还要等上一些天才进考场,从家里带做好的干粮来是不现实的。而他们自己现做干粮也不行,因为除了黎池,黎棋和黎湖也不会做饭。

于是,第二天,黎池和黎湖就决定出门去,看看买些什么干粮。

如今正值乡试前夕,像黎池他们这样的穿着,走在路上很容易就能知道他们是来赴考的秀才。

因此当他们边走边问,找到有名的吃食一条街后,一路走过去就有很多小摊贩热情地招揽,推销他们家的东西当干粮带进考场再好不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