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以孝治国,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要将贾老太太也带上的,只是贾老太太不愿意,说什么她的男人是在这里闭眼的,她也要在这里闭眼,谁都说不动她。
加上贾赦本来就没那么想带着贾老太太走,没咋坚持地将贾老太太托付给贾珠夫妻,又将贾府托付给了隔壁的贾珍父子帮忙管理地,就带着全家人会金陵了。
妹婿林如海从巡盐御史升官成布政司使参政,州府一把手地,贾家在金陵谁敢惹?
虽然贾赦并不是很愿意为了帮皇帝赚钱离开京城,不过想到回到金陵后的土皇帝日子,也不太抗拒了。
怕离开京城后贾政夫妻作怪?
作怪就作怪呗。
贾赦在离开之前,早就将他的库房、私房全都运道何伯爵府,让他的心腹和何氏的心腹看管起来了。
他的弟弟和弟媳是能折腾,但是也只是在贾家这一亩三分地靠着贾老太太作威作福罢了,真到别人家,比谁都怂。
贾老太太再厉害,也祸害不到何伯爵府去。
更别说,有贾珠这个,贾赦口中读死书读傻了的君子在,不管是贾老太太还是贾政夫妻,都不可能做出什么祸害贾家的事。
对贾珠,贾赦是真的很满意的。
虽然他以前对贾珠的各种施恩扶持都不怀好意,但是不妨碍他以此为荣地,自吹自擂自己有远见有本事,收服了侄子,让他帮忙管教弟弟弟媳、孝顺亲娘。
别家的人害怕家里父母去世守孝失去官场位置,但是贾赦这个朝廷打酱油的人完全不怕。
以前贾家的大权都在贾老太太手上的时候,他必须得孝顺才能从老太太手中分多点东西,现在贾家的所有东西都在他手上了,孝顺不孝顺也没太大意义了。
主要是,贾老太太的私房,填补回公账之后,剩下的也不多了。
对此,苟子只能私下吐槽渣爹混蛋,贾老太太没骂错。
也只有自家傻渣爹会这么自信地认为,贾家如今事事顺意,贾珠是个读死书读傻了的侄子还站他这边,真的是他随口吩咐的那点小恩小惠就能收服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不管是贾家上下的规规矩矩,还是和贾珠的感情,真正做了事的人,是何氏亲娘、贾明春和王熙凤。
她们三个才是维持贾府运转,贴心地笼络了贾珠的出力人物。
哦,还有苟子,不过,苟子是其中最偷懒那个。
她和林黛玉一样,对贾珠,不过是平日有什么好吃、上课做了什么好玩的,往他那里送一份罢了。
像什么做锦囊香袋扇套鞋袜的,她们是不管的。
这些事情自有何氏亲娘和贾明春张罗。
不像王夫人真的将大房当仇人,在翻脸之后,就单方面断绝了和大房的交流。
何氏和贾明春可会做人了,根本没将贾珠当外人。
何氏这个当家人,可是真的做到了一碗水端平的,表面上,大房的男孩子们有的东西,贾珠肯定是有一份的。
在贾珠开始外出读书后,更是直接将贾珠的待遇按国公府的例,提高到外出爷们的水平,人手何氏没自作主张地给的,但是钱银物资待遇,那是直接划给了贾珠的。
就连贾珠在国子监的对外人情交际,以及他和李家的婚事,何氏也没少在暗中光明正大地帮忙。
所谓暗中光明正大地帮忙,就是绕开贾政夫妻,用一种能让贾赦高兴的打脸,贾政夫妻憋屈却不得不接受的方式,光明正大地帮扶贾珠。
不然,凭借二房的经济状况,可没法让贾珠一路以来这么体面。
这也是贾赦敢将贾珠留在贾府,将贾老太太交给贾珠夫妻照顾的原因。
算是阳谋吧。
贾赦这个大伯,可是连贾珠的婚事前前后后也帮忙安排妥当了,要是贾珠忘恩负义像他亲爹一般处处要和贾赦作对,他以后就不用混了。
在苟子看来,贾赦渣爹就是开口吩咐了几句话,必要时出来溜一圈,其实什么事都没干。
她和林黛玉好歹还每天送吃送喝送用的,贾明春更是每一季度都有送上亲手做的香囊鞋袜,连王熙凤也没少借着王夫人侄女的身份帮点忙,只有渣爹,啥都没干,好处却捞最大份的。
在前去金陵的路上,坐船无聊的,何氏亲娘和王熙凤聊天玩笑的时候,还不忘抓紧机会教导苟子、明春、黛玉三。
“你们真以为,二房的贾珠贾大爷是真的那么光风霁月,被我们这些小恩小惠收买,对大房可以继承的爵位就没有丝毫心动?不,他只是清醒明白地知道,这条路不通罢了。”
“两位老爷是嫡亲血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老爷大权在握,琏哥儿已经成人,考取童生即将娶妻的情况下,二房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沾染家族传承的机会。就是没了琏哥儿,还有琮哥儿和琪哥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