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回响+番外(147)

85号并未能提供太多与之相关的信息,他们说自从这帮人驻扎下后,就鲜少和他们来往,他们也尝试过主动投效,但2号已经有自己稳定的势力范围了,出于避嫌的考虑,他们的请求基本都被拒绝了。

“1号、2号……孤城,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吗?”方舟放下手上的地图。

“我没跟1号避难所接触过,”有了隔热服和85号赠与的药物,孤城看上去精神头好多了,“从内部留存下来的信息看,1号的人数不多,但都是精锐,只是这群精锐内部也时常产生意见分歧,之前的几百年里一直有人要求离开核心区,找个更适合发展的地方重新安家,但另一部分人却始终坚持留守。”

“核心区很重要吗?”

“当然,主要是因为地幔柱的爆发口在这里,监测危机再次发生的动向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别以为它只会波及暗色岩地区的少数几个避难所,每次喷发所产生的大量尘埃物质和有毒气体都是会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如何调整农牧业生产、是否要改进防毒面具等,都需要依靠1号所采集的数据——不过现在看来人类的科技还亟待进步,至少他们还救不了自己。”

“我猜你要说另外。”方舟转过头看她。

“嗯,另外还有收集和分析核心区岩浆岩的成分变化,这部分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至于第三点嘛,1号也有自己的私心,如果人类能捱到地幔柱完全熄湮的那一天,那么位于暗色岩正中心又资源丰富的核心区理应能迅速发展起来,比如建成一个交通枢纽,这也是为什么1号坚持不把避难所迁到外地。”

“见过最后把自己给坑了,”方舟感慨了一句,又问道,“那2号呢?”

“他们的情况正相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2号坐拥了一片难得的天然绿洲,高大的山脉还替他们阻隔了相当一部分火山毒气,这让他们可以发展出规模最大的地上农业,并养活了可能有近十万的人口,是当之无愧的大避难所。”

“可他们不是最大的,所以我才这个地方肯定有什么缺点?”

“嗯,那就是地理位置太偏僻了,”孤城点了下头,“不管和哪个地区连通,都要先修一大截路,即便有了路也要再走很长时间,居高不下的交通成本让他们难以建立贸易,可偏偏当地又十分缺少工业资源,这就使得他们的工业化重建十分缓慢。”

“所以这是个专门提供食物的农业避难所?”汇总了之前关于其它避难所的信息,方舟似乎想到了什么,“听上去,好像目前没有一个避难所发展的很全面?”

“这是末日前就设定好的,让每个避难所既有长处也有短板,从而强迫他们合作发展,否则当一个种类齐全的避难所一家独大时,很可能会抛弃甚至倾轧其它避难所。”

“但地球上总会剩下那么几个各类资源都比较齐全的风水宝地吧?即使他们的数量不多,面积可能也不是很大。”

“当然有,官方也不会放着好地方不要而专捡犄角旮旯,只是他们在一些地理条件过于优越的地方会同时放置多个避难所,既是为了避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从而导致的悲剧,也是为了让他们互相掣肘,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避难所希望通过吞并邻居们来独占资源,外地的大避难所也会出手干涉,以防破坏目前已经趋于稳定的势力平衡。”

二人正聊着,眼前逐渐浮现出一座上百米高、通体带有红蓝两色涂装的石柱,地图的注释中写明了这是警示柱,沿着核心区的边缘修了一圈,意在提醒误入此地的行人即将进入高危地区,还想保命的话就及时绕路。

不过二人正是为了进入核心区的,便越过柱子继续前进。

继续行进约莫三十多公里,二人又在前方看到了一块被铁丝网围住的空地,在群山起伏的地带显得格外平坦,空地的边角有一个岗亭样的建筑,里面有一个靠窗躺着的老大爷,似乎正在闭目养神。

“我怎么感觉这像是到了公园或停车场了?”方舟被眼前的场景唬得一愣一愣的,恍惚间还以为自己穿越回了一千年前,连忙向孤城问道,“这是干什么的?”

“别问我,我也是第一次来。”

孤城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车门走了过去,老大爷看上去七十来岁了,耳朵倒是很好使,没等她开口说话,只是脚步声稍一靠近就自己醒了。

“哪来的不要命的,”睡眼惺忪的老大爷缓缓坐起,打着哈欠瞥了孤城一下,“年轻人,前面是核心区,到处都是岩浆和活火山,不想死就麻溜儿地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我们要进去找人,”孤城弯腰靠在窗边,“2号避难所的支部营地是在前面吗?”

上一篇:演技的正确运用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