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带着全家六口过好日子+番外(197)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顾家人清醒,也不唯利是图。

所以他更看好了顾家。

“你什么时候回京都?”张景同又问张子俊。

张子俊懒散的靠在沙发背上,想了一会儿说:“就这两天吧。”

他也想在栗州多呆几天,跟二慧多相处些日子,但他得回去好好干事了。二慧只是有个开超市的念头,就把超市的细节给弄的清清楚楚了。他的外贸公司,也只是口头说说。要是回去不好好整,二慧肯定看不上他。

“回去工作上点心,好好干,总不能还不如一个女孩子。”张景同道。

张子俊嗯了一声,他爸哪疼往哪戳。

张子俊两天后回了京都,跟顾二慧说好隔几天就通电话,顾二慧答应了。他走后,顾二慧继续做她的超市计划。三天后,顾建国回来了,带了一批秋装,同时还有深市那边的水果。

招聘的两个店员开始上班了,顾学强也回来了。他们把货收拾好,顾二慧跟顾建国说起了超市的事情,还把她做的计划书给顾建国看。

顾建国拿着看了,顾二慧写的细致明了,他一看就明白了。然后又听顾二慧详细讲了在海市超市的情况,他道:“这事儿得好好商量商量。”

顾建国能拿上十几年的积蓄去做生意,说明他是有胆量的。只要超市这个项目真的可行,他觉得不是不能做。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超市的事情。顾思晴、顾二慧和顾一敏都觉得超市可行,王月菊没有发表意见,她没有去海市,不知道那边具体的情况。

顾建国听都想开超市,想了想说:“我去海市一趟,看看情况。”

顾建国说干就干,第二天就买了去深市的火车票,第三天就坐上了开往海市的火车。看到海市超市的情况,再看看海市繁荣的商业,顾建国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意确实是小生意。

资本就是底气,当初顾建国手里只有2200块钱的时候,他想的是怎么精打细算的盖房子,就是拿着全部家本去深市的时候,也是带着豪赌心情的。

现在他可以很轻松的拿出几万块钱在京都买房子,手中握着这么多的资本,再有做生意以来的见识和眼光,让他都不能只满足于现在的生意。

回了栗州,正好三静从学校回来休息,一家人坐在一起开会。会议主题是要不要开超市。

开超市是顾思晴先提出来的,她先发表了意见:“首先我是赞同的。现在大家去供销社买东西多不容易,我们很清楚。排队不说,还要每月限量,更不用说得有专门的票。我觉得开超市的话,生意应该很好。”

顾二慧在她发表完意见后,道:“我也是赞同的,不过这跟我们单一的卖衣服不一样,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顾一敏也说:“我也赞同,反正到时候让我干什么我干什么就是。”

顾三静见她们三个都说话了,她左右看了看道:“我我也同意吧,听你们的意思,超市里应该有很多好吃的。”

众人:“”

“你们都同意了,我也同意。”王月菊道,反正她守好大后方就行。

顾建国见媳妇闺女都同意了,最后拍板,“好,那我们就定下了,开超市。”

第154章 你介意吗?

决定要开超市了,接下来就是商量这个超市怎么开了。这个时候顾思晴也不顾及那么多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海市那样的超市太大,即使我们手里有资金支撑,也不一定能玩转。我的建议是开小型的,大概比胡同口的小卖部那么大,一百平左右就可以。

这样便于我们管理,积累经验。我们先开一两家,等这一两家稳定了,我们就开更多的,甚至可以开遍全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觉得想开大超市,也不是不可以。”

胆子大,敢闯敢干是一回事,认清自己和现实是另一回事。她自己前世不是做超市的,她爸和二姐虽然有经商头脑,但面对新事物,不是有头脑,有胆量就能做成的。

一个上千平的大超市,中间有一点失误,都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小型便利店就不一样了,有失误,大不了关门休整两天,也不会有太大的亏损。

说白了前期就是在实验,在练手。等头几家成熟了,马上就可以进行复制。再等掌握的资源多了,就可以开大型超市,全国连锁的大型超市。

顾建国和顾二慧都不是冲动、好大喜功的人,他们觉得顾思晴说的对。

开便利店的基调定了,接下来就是细节问题了。选址和货源是重中之重。顾思晴建议道:“我建议第一家店开在栗州大学家属院附近。”

顾二慧明白顾思晴的意思,栗州大学附近还有两所大学,应该说那附近住的都是高素质的人。像他们这种开放性的超市,最容易吸引小偷。而高素质的人,相对偷盗行为会少很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