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额头青筋都跳了跳,咬牙切齿:“适可而止啊。”
耿文华当即用看负心汉的眼神看他:“王爷连哭都不让我哭了吗?难道王爷就如此狠心,不光不信我,还要将我当做木偶嘛?”
胤禛嘴角抽了抽:“这又是哪儿跟哪儿,休要胡说八道,爷没有不信你,好了好了,你别胡说了,你既然不愿意,那好日后本王不提就是了,纺织厂是你的,无人能染指,本王和你保证,这总可以了吧?”
不就是一个小小纺织厂吗?胤禛真没有放在心里,他略有些头痛:“你少看些乱七八糟的话本和戏本,还有,祸出口出,日后说话也过一过脑子,别什么都说。”
尤其是江山什么的,不该说的,就不能说。
第170章 一个人怎么生孩子呢?……
为了让耿文华认识到口无遮拦的严重性,胤禛禁足了她一个月。因此,这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赏灯会,她自然是没去的。她本以为胤禛会带了年氏去,结果,年氏也没去,府里谁也没去。胤禛在石榴院陪着那拉氏吃了晚饭,就自己往书房去了。
如此一来,府里倒是有些安静起来。
到了二月二,就是龙抬头,照例这一天是要剃头的。弘昼因此也没进宫读书,一大早跟着耿文华去给那拉氏请过安之后,就带着小格格回玉兰院这边等着了。
府里有专门的剃头匠,怎么说呢,头上动刀子的事情,必然是要找信得过的人。这剃头匠也并非是寻常剃头匠,而是八旗里子弟,从战场上下来,或是身上有残疾,或是家里没别的营生的,这才做剃头匠。活儿虽然听起来不太好听,但也算是贵人心腹之人,说给贵人剃头,也算是有几分体面。
就满人这发型,胤禛一个月至少剃头三次,再加上府里小阿哥们,一个月也并不是多轻省,所以这月钱也算是比较丰厚的。再者,这剃头,也不是只在脑袋上动一动刀子,还有那胡子。偶尔讲究起来,还有那腿毛。
当然,大多数人不会动头发和胡子之外的东西的,因为腿毛胳膊上的汗毛之类的,他们觉得是男子汉气概,还更增加英俊分数呢。
整个剃头过程,从洗头,按摩,到正式开工,再到保养头皮,再到刮胡子,需得一个时辰左右。大家伙儿若是要剃头,就需得先问问剃头匠今儿得不得空,前面有没有人排队——大部分时候剃头匠是一天只服务一个脑袋的。
但今儿属于例外,龙抬头嘛,为得个好兆头,就是民间,也多是挑这个时候剃头。所以今儿剃头匠需得忙活一整天,从最大的主子到最小的主子——年氏的儿子也快周岁,这也到了剃头的年纪了。
小孩呢,六岁之前不留头,当然,为追求好看,可以留两个丫髻。但男孩子,两三岁之前大多是光头,不是为了好打理,而是为了防止生虱子。
小格格过了六岁,就开始留发了,耿文华时常觉得,可怜她的小格格了,都没机会感受脑袋轻飘飘的感觉。她承认长头发是好看,但是呢,女人需得有自主选择权,她们自己想留长发留长发,想留短发留短发,这才是自由平等。短头发其实也是很好看的,更能修饰脸型。
她一边让人帮弘昼准备剃头发的水,一边说弘昼:“等会儿可以叫剃头师傅将这后面留的多一点儿。”
弘昼很敷衍的点头,又到了一年一度额娘抱怨发型难看的时候了。不过,这发型可是动不得的,她念叨阿玛几年,也不曾见阿玛听她的,真将后面那团留的地方大一些啊。
这样一想,弘昼就觉得心软,自家额娘也没要求很多啊,就是想让头发留的多一点儿,这样的要求阿玛都不答应,实在是太狠心了点儿。既如此,自己作为孝顺儿子,不如顺着额娘心意来?
好歹她能高兴几天——虽说下个月就又要剃头,指不定那剃头匠就又发型给固定住了。
但能高兴几天是几天嘛。
弘昼就笑道:“好,等会儿我和剃头师傅说。今年妹妹倒是不用剃头了,想必咱们也能快着些了。”
小格格赶紧伸手捂住自己的脑袋:“我不剃头了,堂姐她们都带簪子,我也要簪子。”
耿文华哄道:“好,等你头发长到这么长。”她伸手比划了一下:“我就给你买簪子,带你到金楼,你自己去选?”
小格格想了想,很懂事儿:“那就不用了,不买新的,额娘的给我用就好了。买新的还要钱,额娘不是没钱了吗?”
耿文华简直哭笑不得,她没钱的事儿,现在连孩子都十分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