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西北[70年代] /七零炮灰女配觉醒后/七零炮灰女知青(120)

乔希瑶看着他端来的凳子,如坐针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干脆就站着,希望他快点把饭盒拿出来,她早点拿走饭盒,免得惊动堂屋里的王桂英,生出不必要的事情。

怕什么来什么,解堰跟突然走出堂屋,说话的声音也不小,王桂英当然听见了,从堂屋里走出来问:“堰儿,谁来了?”

厨房离堂屋有点远,解堰没听见她说话的声音。

王桂英看见立在枣子树,漂亮得像个妖精似的乔希瑶,微微拧了拧眉头,面上带笑地走过去道:“乔知青,你一大早来额家,有啥事吗?”

她已经五十五岁了,眉目依然周正,虽然身形瘦小,脸带病气,但眉眼之间带着的凌厉气势,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很有主见,且很强势的女人。

乔希瑶被她锐利的眼神看得心里发憷,老老实实地说:“我是给来解连长送饺子的,前天晚上要不是他来救我,恐怕我早已被那个人渣毁了清白,现在以死明志了。我就单纯来感谢解连长的,没有别的意思。”

王桂英的眉头拧得更紧了,这丫头不觉得她说这话,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吗?

她神色淡淡道:“乔知青,额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给额儿子送饺子,额事先给你申明,额儿子娶谁都行,但额决不允许他娶一个女知青!额儿子是个乡下泥腿子,配不上城里下乡来的娇滴滴大小姐,你是一个聪明的姑娘,相信你明白额在说什么。”

乔希瑶神色微怔,很快点点头,抿着嘴说:“王婶儿,我心里明白的,我不会对他有什么非分之想。”

王桂英脸色微霁,有些好笑的想,她倒不担心眼前漂亮的姑娘,对自己儿子有什么非分之想,她担心的是自己儿子......

解堰把饺子、料汁倒进自家的碗里,贴心的把乔希瑶带来的饭盒、小碗用水洗了个干净,又把自己早上新蒸的比脸还大的馒头,放了两个在她的饭盒,还拿了一小碟王桂英做得小咸菜放进她的小碗里,这才拎着篮子出厨房。

一走出去,看见他妈面色不愉地在跟乔希瑶说话,他眼皮一跳,走过去将手中的篮子递给乔希瑶道:“饭盒还你。”

乔希瑶接过篮子,她本来打算松松垮垮随手挎着篮子回知青点的,这下手中一沉,篮子的份量不一样,她明白解堰在她饭盒里放了东西。

她有心想问两句,王桂英在旁边站着,她也不好当面问,只能睁着一双水灵灵地眼睛,轻声跟解堰说了声谢谢,转头拎着篮子,速度极快地走了。

她一走,王桂英就沉下脸,伸手恨铁不成钢地拧解堰胳膊一把,“额问你,你往那乔知青的篮子里放了啥了?”

第62章 槐树下

解堰如实回答:“没啥, 两个馒头,一小碗酱菜。”

“这还叫没啥?!”王桂英气得又伸手拧他一把,“咱家的粮食是大风刮来的?用得着你去补贴别人?”

解堰皮糙肉厚的, 任由王桂英怎么拧他, 他都感觉不到痛似的。

他皱着眉头说:“妈,乔知青给我端来一大碗饺子,我总不好空手让她回去。”

“那不是她报答你的救命之恩端来的,用得着你还回去。”王桂英心气不顺。

那姓乔的女知青才来他们村儿多久,就把她儿子的魂勾走了,两人还没怎么着呢,老二就上赶着往那女知青手里塞东西。

要这两人以后真有事儿,以老二那护短的德行, 只怕整个解家的东西塞到那姑娘手里, 都不嫌不够。

那还得了!

“妈,做好事不留名, 是我们部队一向强调的风格,我不能忘本。如果因为我救了某个人,心安理得收下人家的东西, 不还一点礼, 我这个民兵连长也没必要做了。”

王桂英一噎, 她很清楚她这个儿子心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当年老二要不是为了给老大报仇, 为了心中的夙愿, 不顾军令,不惜独自一人前往越国,九死一生,拼了命的崭下仇敌头颅,他本可以在军中有光明的前途。

老二返乡三年, 婉拒了武装部给他安排在县政府的副县长职位,只要了民兵连长的职位,守在石水村方圆几百公里的边境,他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心中那无法再当军人,也要换个身份守卫祖国的遗憾。

王桂英没了话头,微微叹口气,低声嘀咕,“你个犟种,你长大了,翅膀长硬了,妈管不了你了。”

解堰没回答,也不看王桂英是什么表情,大步走去厨房,把那碗还冒着热气的饺子,端进堂屋饭桌上。

解嫣躲在堂屋门后,看了好一会儿热闹,看她哥端着碗过来,连忙正襟危坐的坐回原位置,明知故问:“二哥,哪来的饺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