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前世被垮塌泥土沉沉压埋的窒息感,乔希瑶心里抖了抖,她可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这一次,她说啥都不睡觉,宁愿被雨淋,也绝不愿意被黄土埋。
下暴雨冲垮窑洞这么大的事情,她觉得还是有必要通知村里人,避免村里其他人也被暴雨冲垮窑洞掩埋。
不过她不能随便泄露剧情,万一剧情因为她的泄露发生了改变,从而让她这个炮灰角色也跟着进行改变,那就得不偿失。
当然,让她坐井观天,她也坐不到。
她吃下最后一个饺子,将麻麻辣辣的饺子汤喝了个干干净净,胃里感到十分满足的同时,小声的对舒曼两人说:“曼曼姐、付知青,我来陕北之前,专门去图书馆找了一本地理气候书,了解过这边的气候。这边常年缺水少雨,每年秋收的时节,会下一场秋雨,如果秋收之时不下雨,过后再下雨,肯定会下一场大雨。你们看,要不要给村里提个醒,让村里晒在卖场坝的粮食尽早入库,避免被雨水冲刷打湿。”
村里种植收获的粮食多种多样,有黄橙橙的糜子、麦子,暗红色的高粱、灰扑扑的胡麻,还有各种药材、瓜果蔬菜等等。
像糜子、麦子、高粱、胡麻之类的作物,需要在村里专门修建的宽大场坝里晾晒好几日,晒得干干透透的,才让驴子拖着石碾子,碾压在平铺的作物上,方便脱粒。
这两天村里已经陆陆续续在碾作物了,还剩下一半的作物没来得及碾,要不提早把场坝的作物收进仓库里,到时候暴雨冲走,那可是全村人的损失。
乔希瑶还记得前世村里人以为秋雨会延迟,没有把粮食作物放进粮仓里,导致暴雨冲走许多作物,整个村损失严重,粮税都交不上,更别提给村里人分发粮食了。
那一年冬天,村里人饿得受不住,集体外出讨口,有好几个小孩子因为讨不到粮食,在讨口的路上,活生生给饿死。
乔希瑶重活一世,自然不希望悲剧重演,但给村里人做建议,出风头的事情,她觉得让男女主角去说得好。
他们自带主角光环,无论说什么,村里的干部都会信服。
而她这个炮灰角色,什么光环金手指都没有,要她去村里说,鬼都不信她。
舒曼对乔希瑶的话很信服,也明白粮食对这个年代的人们有多重要,她当即就跟付凯旋商量了一下,觉得有必要跟村里的干部说说下雨的事情,两人吃完饺子,汤都喝了干净,把碗洗干净,结伴去了村里的大队部,向几个村干部提议。
他们俩,一个是从沪市来的大学生,一个是从京市来的高干子弟,两个人都是文化人,引据了各种地理文化知识,听得村干部们一愣一愣的,本来没当回事儿,听完他们的话以后,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而乔希瑶在舒曼两人走后,把剩下的三十多个饺子通通放进锅里煮熟,捞进一个大铁饭盒里盖好,再拿个小碗,调了一个酱油醋蒜泥辣椒些许花椒粉调制的酸辣汁水,放进一个小篮子里,拎着往解家走。
第61章 狐狸精
今日天气晴朗, 东边升起的旭日阳光,投映在黄土高坡上,让已经收完大部分庄稼作物, 光秃秃一片, 此起彼伏的黄土高坡,蒙上了一层油画般的暖阳。
深秋时节,落叶枯黄,风中带着草木干枯后的气息,又带着这边特有的黄沙,闻到鼻子里,痒痒的。
乔希瑶拎着篮子,行走在村里的黄土道上, 入目之处皆是村里黄土修葺的土屋、窑洞, 村子看着贫穷落旧,可因为秋收忙完了的缘故, 村里很多人家有时间拾掇院子,都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有一大清早把家里乱七八糟的脏衣服、被子褥子什么的, 背去水库洗干净, 这会儿都在院子里晒衣服, 旁边许多小孩端个碗, 拿个玉米馍馍, 边吃边嘻嘻哈哈的玩闹着。
村里许多人家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了枣子或者柿子树,这会儿枣子基本已经落光了,柿子却是黄橙橙的挂满整颗树,村里的柿子都不大,只有孩童拳头大小, 树上的叶子基本都落光了,枝头上的柿子没遮没掩,散发出柿子独有的甜香,引来许多鸟雀飞到枝头,叽叽喳喳地啄食。
按照上头的政策,石水村村民院子里最多只能种一颗果树,许多人家种得果树,大多是奔着用树上的果子,换些钱票、粮食日常用品,留一小部分给家里孩子们解馋。
鸟雀飞到枝头啄那还没有熟透的柿子,不用大人们喊,孩子们一窝蜂地举起枝干撵鸟雀去了。
乔希瑶经过一家半人高院墙的院子时,路边站着七八个浑身灰扑扑,脏得跟泥猴似的孩子,年纪在2-10岁不等,都蹲在村道路边玩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