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演个音乐剧CP+番外(117)

作者:啊栗饼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程肃齐上台的时候,他的粉丝都在小声感叹。

像年代剧里的知识分子,他从来没扮过这种风格,谁都会觉得新鲜。

没人计较他为什么出场这么晚,哪怕一开始还有人在抱怨为什么卡司表排在这么前边却没多少戏份。

就连程肃齐自己都觉得和往常大不相同。哪怕演了那么多剧经历那么多首演,他都很少在台边这么紧张地候场过。

康知是来带母亲离开这座吃人的大山的。

哪怕是在她去世之后。

剧的尾声里是跟最初暖场同样的情景,程肃齐跪在地上,慢慢抚摸着面前的墓碑。

旁白又一道声音响起:“小伙子,是给母亲刻的啊。那你告诉我你的名字。”

“不,就刻赵娣之墓。”话一出口,康知又慌忙停下,“等一下...”

对方却还在问:“哪个di?”

“我刚说错了。”康知说,“是迪,启迪的迪。”

“赵迪之墓,康知立。”

旺康跪在他身后,跟他是完全不同的打扮。他忍了忍,还是说:“哥,我还是想把妈带回家。”

康知没看他:“然后呢,墓碑上是刻刘壮军之妻,还是刘旺康之母?”

他冷笑,不想多说:“妈有名字。”

尽管这个名字,在最后才被所有人知晓。

最后返场谢幕,所有演员手牵着手,站了满满一排。

口播是谢白榆负责念的,介绍到张贺希的时候,她被众人推到舞台最前方,在专为她打在中央的那束光下鞠躬。

“最后,是赵迪的扮演者——张!贺!希!”

......

《她说翻过这座山》首演大获成功,张贺希和谢白榆一战成名。

跟剧的热度一同到来的,是夹在其中过激的提问。

比如问角色设定两个儿子是不是为了捧谢白榆。

比如做为男制作人做这部剧是不是蹭热度圈钱。

对于这些趁乱带节奏的言论,覃冶没让丁宣插手。于是所有关注者都听到了覃冶坦然的回答。

“因为现实就是,哪怕生下儿子,她的生活也不会不痛苦。”

分享会上,覃冶坐在主持人旁边,再中间是张贺希和谢白榆。

“我一开始计划做这部剧的时候,主题确实只有‘送养’这一个问题。但是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痛苦是有根源的。”覃冶答得也犀利,“如果是为圈钱,我不会写一个改了六版才过审的剧本。”

他看着台下:“赵迪这个角色可能叫唐兰英,那是我母亲的名字。她也可能是被困在大山里的任何一个女性。”

台下哗然,覃冶却停下来。短暂的沉默后,他把话筒递给了张贺希。

“我想分享两句话,是我们刚建组排练的时候,覃冶老师给我们说的。”

张贺希唱了剧里一句他们剧名的同名词:“要翻过这座山。”

“但是这座山,就不该存在。”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结,感谢一路陪伴!

多的话放在下一页后记啦,如果你们还愿看我絮叨几句的话~

ps.下雨戏有现实灵感参考

这章视角切的比较多,大概就是剧场本来也是梦境和现实交织的地方(比划)

第58章 后记 栗饼叨叨

首先,请允许我真诚感谢看到这里的你们!

这篇文开在夏天,也终于在同一年的冬天完结,还跨过了我最喜欢的季节。

(那么请问我最喜欢什么季节呢)

之前明明想说很多,恨不得每发一章都要跟大家在作话里聊聊天,但是真要认真写后记的时候突然又不知道从哪开始了。

要不就“欲扬先抑”地说点儿吧。

我几乎每章都要感谢追读的读者们,因为没有他们我不敢想要少多少动力。所以我也记得每一个留言过的朋友。我一直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不在舒适区的风格,所以隔三差五数据焦虑。

(甚至到现在了数据也很一般般)

我以前没写过超十万字的小长篇,也没写过这种平平淡淡的感情线,但是因为那时候都是随便写随手发,又习惯阅后即焚,所以除了东一篇西一篇的小文章也没积累什么。直到我把最后一篇短文也删掉的时候,我突然想试试找个地方稳定下来写,这样也能留下一些什么。

所以我注销了其他号,甚至包括放在朋友圈给现生朋友看的也都关掉,彻底从新开始了。

说到这里我好像又看开了,我把想讲的故事写出来了,也遇到了喜欢的小读者们,其实就很幸福了。

甚至写这篇文的这段时间我忙到自己都不敢相信,后半程更新不稳定到周周赶,但是也成功在今年画上句号了。

(再次给追更的你们鞠躬,感谢喜欢,也感谢包容)

上一篇:迟来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