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此言,吕雉精神一震,意识到了名正则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重要意义。
武周
武曌听得心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做到了。
况且,人只要靠近权力,就会想成为权力。想当皇帝还需要理由?不应该问,人为什么不想当皇帝吗?
【皇位,权臣能加殊礼,接受禅让;外戚能篡夺;宦官敢废立;武将能黄袍加身,凭什么女人不能争取?
早在春秋时《尚书》就写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从一开始,女子干政这条路就是被指责排斥的,更没有女人当皇帝这条路,是武则天自己走出了一条路。
所以根本就没有武则天堵死了后来人的路的说法。
在武则天之后,宋朝都还出现了临朝称制的太后呢,只不过再没有人做到像武则天一样当皇帝罢了。】
北宋
看着天幕,刘娥感慨万千,武则天称帝的路真的太难复制了,她做到了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但当皇帝始终差了一点。
但好在,她现在有了助力,可以期待一下。
【总之,出身不可选,时局不可控,人心复杂,政局纷扰,但她们当中总有人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字面意义上的成败不能定义她们的输赢。
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女性在书写自己的故事,在时代背景下,她们的结局总缺一份圆满,但透过她们的作品和事迹,我们仍能感知到那份坚韧顽强,不服输的勇气。】
【但好在,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在伟人和无数先辈的努力下,社会和世界已经发生了全新的变革,女性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争取自己的权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洋洋洒洒写下新的女性力量故事!
本期视频到此结束。】
天幕之下,各时空的女子听到此言后,俱都露出一个笑容,后世有改变可真好啊,虽不能得见,但祝愿后世千千万万个同伴们所愿必得,福履齐长。
西汉
吕雉边顺手点赞,边感叹天幕后面这段话说得不错。
她盘点了一下当前的改变,官学有了,良种推广了,还有吕嬃、鲁元、萧何夫人、张良夫人也做出了一些实绩。
鲁元也很努力,在政事上已经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切都在向前,她总会达成心中所愿。
东汉,宫中
邓绥与班昭谈到了登基一事。
班昭开口问道:“臣听闻有人提议陛下登基,陛下是如何想的?”
邓绥沉默了片刻,终于说道:“我并无登基之意,这天下终究还是刘氏天下。”
重要的是,她少了天时地利人和,她能握在手里的优势太少。
不如想想怎么把皇太后临朝执政的制度确立下来,两君制必须要成为大汉不可更改的章法礼制。
武周
天幕播放完,李旦知道再无法拖延下去了,他带着李隆基走一步退半步的挪腾到了武则天身前。
李旦很惜命,他扑通一声跪下,“陛下,三郎他还是个孩子。”
一边说,李旦一边拽着李隆基的袍子,想让他也跪下。
但李隆基拽着自己的衣服,用力从李旦手里扯回了衣袍。他一言不发的盯着武则天,用眼神传达自己的怒火。
武曌从这个孙儿眼里看到无尽的愤怒和怨恨。
其实,开元盛世也不一定就是非李隆基上位才可以,没了他,还能少了安史之乱。
武周一朝,临淄郡王的名号依然存在,但那个位置上的人却渐渐消失在了大家的记忆当中。
唐中宗时
李隆基在天幕结束后,终于熬到了晚上,他握紧手里的刀,看着身后的一个个死士,“成王败寇,在此一举!”
死士门亮出刀剑,齐声应和。
月亮藏在云层里,时隐时现,一队人马借着夜色飞速潜行在长安城中,越来越接近皇宫。
李隆基的目标只有一个,拿下李显*,再把李显的死安到韦皇后和太平公主身上,这计策虽然已经用过,但好用就行了,等他赢了,都是他说了算。
马上就到皇宫门口时,李隆基看着敞开的大门微微疑惑,没有人看守?怎么会?
下一刻,无数火把亮起,城墙上,身后的巷子里,涌出无数禁卫军。
是埋伏……
李隆基意识到自己中计了,但此时已无法掉头,“将士们,随我上,今日若事成,在场诸将赐万金,加爵列侯。”
看着身后的人冲上前,李隆基一边挥剑格挡,一边寻找突破口,欲要伺机逃跑。
他不该今晚赌一把,应该早日出城的。
但扫视一圈后,绝望席卷全身,他没有机会了。
韦皇后和李显站在高墙上围观一场困兽之斗,随着时间推移,这场必胜之局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