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黑手的三哥,江六倒不是介意这个,只是心疼哥哥们辛苦秋收,让他们能多睡一会儿罢了,他每天只割穗子都觉得累、更别说还要背穗子回家的哥哥们。
村里水田位置偏远,稻子快成熟时爷爷和大伯还有大哥都是睡在田边,害怕山上的东西会下来嚯嚯东西,当然了也是防着人小偷小摸。
去年章家没人守在田地,结果稻穗才刚变黄就被偷了半亩地,差点收不够用来交税的粮,气的章家大姐姐报了官,最后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这么算了。
九河村的田地税除了建村的前三年有减免,后来便一直维持在三成税收,每年秋收后有官府的人上门收税。
银钱和粮食都能抵扣税收,前朝还有人丁税,现在直接折中在了田地税里,江家有记录在册的水田九亩、耕地八亩,他们家在册子上写的是每年缴税一千三百斤粮食,可以是稻谷小麦和玉米,但其他两种粮食要交的量更多。
九亩水田按照平均数值,能产出两千七百斤稻子,可是收税的衙役可不会要你那新鲜的稻谷,九亩地的稻谷晒干了水分又要损耗三成,剩余的稻谷缴完税也就不剩什么。
如果是缴纳银钱,那就是十一两又七百文,对于普通农户人家,大多是选择缴纳粮食抵扣税。
大哥江余辉用手肘轻碰了小弟:“回神了回神了,想啥呢那么入迷?爷爷问你话都没听见。”
迷茫的看向爷爷:“咋了?阿爷。”
“呵呵,没啥,就是你奶说明儿个你们要去镇上的事儿,你们哪些要去?”江老爷子整个人笑呵呵的。
江六看向大哥,大哥使劲摇头:“不去,走的脚疼死了,我还是在家收稻草吧。”
二哥也有些犹豫,片刻后同样摇头:“让三儿去吧,我也觉得在家干活儿,还轻松些。”
江余年张了张嘴,沉默着不再说话,只闷头吃起饭来。
江六抿嘴,他知道哥哥们不是因为路远脚疼,而是舍不得去镇上花钱,干粮带上水壶带上,但去一趟镇子总是要花钱的。
第四章 梦境。
家里就两个女儿家,去镇上肯定得带上她们,用江老太的话说:“姑娘家要经常出门,不然天天搁家里,以后容易被小心思给骗走。”
“家里攒了些鸡蛋,我拿去食肆卖掉吧,后院的大兔子又要下崽了,这一批兔子也差不多能卖了,得把笼子空出来。”江建昌看着自家爹和老娘。
老汉点头,江老太抿着嘴也没说什么,突然桌上的气氛冷了下来,大家都闷头吃饭,不再多言。
东西卖的急,都是为了攒钱,江余辉受不了这样,涨红了脸,眼眶随后也红了起来:“不卖!谁爱娶谁娶去吧,那等人家俺家是高攀不上了。”
为了他娶媳妇这事儿,家里人都操碎了心,爷爷奶奶把棺材本儿都给掏出来了,小叔养的那些兔子,原是要留作种兔的,这又要说给卖掉。
此时他还不知道,那边早上又上门加聘礼的事,他不能接受因为自己要娶亲这事,逼的全家跟着受苦。
自从说亲开始,家里就没好好吃过一顿饭,农忙那几日他们还有每人一个鸡蛋,糙饭里还拌着荤油酱菜,奶奶阿娘和小婶儿她们每日是油水也不肯沾。
就是村里日子过的最差的人家,秋收也没得这般节省,无论男女农忙时都出了大力气,现在他家却……
今日的饭食看着是不错,她们饭碗里依旧是菜叶子多过面条,江余辉不是傻子,这样节省就为娶亲?那么这个亲他不成也罢。
一听儿子这样说,田云花就忍不住落泪,她其实也很难受,为了儿子娶妻要这般委屈家里人。
江老汉和老妻对视一眼,二人眼里都有欣慰之意,之前只以为两个孩子般配,聘礼高点就高点,家里的银钱先紧着大孙子用。
没成想那家竟再而三的反悔,可见不是真心实意要说这门亲,这样万般强求的亲,结回来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江珊和江瑚姐妹俩开心了,她们趁着打鸡草的时候偷偷去过杏花村,那卢家姑娘确实生的好,但她似乎不是个好相与的?
亲眼目睹她对着自家小妹又掐又拧的,只因小妹没帮她打够猪草,便背着家里人如此欺辱七岁小妹,当时两姐妹就对这未来嫂子印象有些不太好。
回家便急匆匆的告诉奶奶,奶奶听了也沉着个脸,让别声张,说出去对女儿家名声不好。两姐妹自然不会乱传,就是再不喜那卢家姑娘,也知道名声对女儿家的重要性。
田云花擦了擦眼角:“媒人那边我去说,她们一再反悔,陈婆婆那边也恼了,媒婆最是注重名声,把聘礼要回来应该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