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什么时候可以带些半夏来呢?我亲自提取培育,再给你估价,怎么样?”傅文洲老教授问的有些小心,这小老板是真的有货,不是假神气。
如果品质好,他肯定会向上面申请合理的价格,两三千绝无可能,但肯定会比野魔芋高很多,按一比五算都是五百块了,还有再申请的空间。
江六点头说好,明日就能带来让他检测提取,有结果之后大家再谈价格,这点信任还是可以有。
和古镇的领导们交易挺愉快的,寻古味收野魔芋的那位负责人,免除了门票不说,还给拿了木工坊的成品风扇四台,并表示以后他在寻古味的订单,都会优先安排。
不论东西的价值如何,人家以诚相待又大方,比哪个卖鸡苗的坏心商家好多了,难怪能当上领导。
新鲜半夏在夏朝收起来不难,品相一般的不说遍地都是,至少十分常见,医馆收它有年份要求,太小的植株都没人管。
粗肋草就更简单了,只是没有那么多种颜色,粉的、红的、全白的这些江六没见过,常见的就是绿叶带白斑。
粗肋草他家门前有两棵,已经好多年了,有时觉得怪好看的,有时会被它吓住,花眼时看着像绿皮蛇。
这次建新房也没动它们,偶尔还会给点肥,现在最大的叶片,已经有人手臂长、似荷叶宽,夏日里能遮阳,大黄就喜欢挨着粗肋草打瞌睡。
江六没问牛和丸的事儿,等两项出检测价值再说,野魔芋他们也继续收,卖到寻古味和卖给检测点都一个意思。
商谈完后,老教授继续去盯着试验池,江六没在换购区看到满意的东西,把水葫芦卖成了钱,骑着木滑车又回到了小菜院儿。
之前走了的孔宵又回来了,和一群大爷大妈们席地而坐扎堆闲聊,面前还有不少瓜果饮料,林老板也撸起袖子在其中。
菜已经卖的差不多了,每样只剩个底儿,客人的篮子里照样堆的尖尖儿的,有的篮子里全是折耳根,有的是野葱。
看见江六停好车,大爷们招呼他:“快来吃东西,今儿个借你的宝地,咱搞了个临时聚餐。”
跑腿工朱小弟帮他们去买大餐了,什么麻辣小龙虾、炸鸡、油卤,年轻人喜欢吃什么,就让他买什么,不用在意那两个钱。
这些都是老熟客,还以为他们是要离开古镇了,问了才知道单纯就是庆祝,为希望喝彩。
每人都出了东西,有的是才从换购点换的,有的是沿途买的,果汁饮料是朱磊买的,林老板让小朱上他店里去拿冷吃拼盘。
江六有些不好意思:“那我也去买点东西吧……”
他没什么朋友,没经历过这种临时聚餐场面,还挺喜欢这种氛围,脸上不自觉的挂着笑意。
说着就要起身,被左右两位大爷给按住:“哎呀,吃不完的,地方都是你出的,不好意思啥啊,安心坐下吧。”
这会儿正是饭点时候,兴奋了一早上,大家伙儿也饿了,跑腿还没回来,掏出吊瓜子先嗑嗑。
香口丸卖的不错,攒下的瓜子就多,不光是拿到这边卖,码头也上了炒瓜子,有人走着走着,就从荷包里掏出瓜子嗑起来。
江六也抓了一小把瓜子在手里,听他们说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他的老师。
如果有一天他不能再来镯子世界,这一段经历将是他最美好的回忆,这些熟悉的脸庞也会牢记于心。
几个月的相处,大家慢慢拉近了距离,从银货两讫的普通关系,也变成了各自惦记。
铺子开门晚了,他们会问是否需要帮助?大雨天会提醒下山注意安全,有利于铺子的消息,会记下并告知,有人对店铺价格提出质疑,客人们会化身炸毛鸡护犊子。
第228章 小聚会。
客人们不会谈论禁止话题,聊的都是家常,别人赚钱的路子也不会去打听。
问孔宵就是关于孩子们的营养液,“那玩意儿真的有用啊?”
“应该有吧?这可是国家整的,又不是私人性质,没人敢阳奉阴违吧?”
“我儿媳妇还因为这营养包,想给孩子转学呢。”
除了江市和周边城镇有营养包,就只有几个特殊贫困县有,一直处于测试阶段,家长们呼声倒是挺高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能发营养液。
教育局的网站上有数据分析,服用前和服用后有明显差别,因为原材料的问题,无法分发给每所学校,希望家长们能理解。
头一次吃吊瓜子的孔宵,嘴里总是有吐不尽的脆壳,闻言答道:“那必须的,如果没有显著成效,下马的人可不少。”
膳食纤维的搭配和配比,都是营养师们精心调配的,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对抗病毒。